不止是東晉小朝廷有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貿易糧食的曆史,更早期的時候孫吳就知道西南半島不缺糧食,孫吳每年也是會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購買大批的稻米。
要清楚的知道一點,東漢末年時分,交州刺史是所有諸侯當中最富有的一個,可惜的是士燮所待的西南和中原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再來是沒有多少适用于海航的船隻,問題是哪怕這樣都還能運輸不少糧食交好當時的荊州和揚州。
交趾這片地方盛産糧食是在西漢就被發現的事實,西漢當時一直向西南半島擴張,爲的就是在清繳嶺南三郡的時候獲取足夠軍糧。西漢的軍隊在西南半島的擴張遭遇到的隻是自然環境的限制,除開氣候之外還有那條連綿千餘裏被稱呼爲長山的山脈。
西南半島不缺糧食的事實不知道是爲什麽被中原王朝忽視。這種忽視是到了什麽地步呢?到了明初時期,胡惟庸用占城的稻杆蒙朱元璋說是天賜祥瑞。到了野豬皮的“我大清”康熙年間,還有官員拿南洋的稻杆來謊稱祥瑞。會發生這種事情非常操蛋,隻因爲南洋的稻杆要比華夏大地更粗更大,偏偏那些皇帝都忽視了稻穗結果的多寡,隻去看稻杆了。
身爲漢國的将校,伏偉卻是将和平方式的貿易想都不想直接無視。
現如今的漢國軍事力量無比強盛,面對不服直接就是開幹,對上兇悍的胡虜都沒有慫,跟着西南的那些土著怎麽可能會慫。
“孫吳與僞朝,疆土被蠻夷侵占,竟然能忍下來?”伏偉表示不能忍:“大漢不是孫吳,更不是僞朝,斷然沒有委曲求全的道理!”
袁芳長久沒有回去主大陸,僅僅是知道一些隻言片語的信息。他所知道的是,漢國現如今還在多線作戰,北方與石羯趙國和慕容燕國已經打了六年,南方清剿各地的戰事也沒有停止,似乎關中也在進行開戰?
孫吳會慫,是他們面對強盛的曹魏軍事壓力,很難在西南半島大舉用兵,國内的青壯大部分常年當兵,缺失勞動力又想獲取西南半島的廉價糧食,無視掉林邑國是叛臣自立,也選擇性忘記扶南國長久不朝貢的事實。
東晉小朝廷的境遇與孫吳差不多,北面有強大威脅,國内世家當道。兩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東晉小朝廷将中原說丢就丢了,西南半島些許疆土又算得了什麽,隻要能夠享樂,咱就窩着不想去光複什麽失地。所以了,不管是西晉還是東晉,當之無愧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污點,不止是首創胡人統治中原的曆史,還有國家艱難時刻的享樂氣氛和不思進取。
“本将決議……”伏偉瞅了瞅外面的雨勢,捏了捏下巴,說道:“以海上艦隊優勢,首先對沿海展開攻略。”
武定肯定道:“蠻夷沿海村落不少,幾個重要城池亦是靠近通海河流。”
現在的華夏南方,水系交錯縱橫,導緻的是水線交通比陸路交通方便。
西南半島比華夏南方的水系更多,内陸連接海洋的河流就更多。因爲西南半島植物茂密的關系,大船自然是難以深入内陸,可是小舟并沒有太大的限制。
“若是如此,應當進行一些必需的準備。”袁芳是降将出身,覺得不妥也不敢多言,但一些話不得不講:“此地常年多雨季,時常處于濕潤氣候,鐵器極易生鏽,皮革遇水也會膨脹腐爛或是發黴。再則是,密林多蚊蟲和毒物。”
說起來可能有點搞笑,但在西南半島使用青銅還真的比鐵制品合适,有鑒于此東晉小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常年特地準備了一批青銅兵器,能不選用鐵甲和皮甲的時候也絕對不穿。
艦隊已經開始在卸貨,看忙碌的士卒少有身穿鐵甲的身影,一眼看去也就是身穿夏季戰袍。他們卸下的貨物中,中草藥占了絕大多數,除此就是大量的藤甲。
西南半島的防具使用藤條制品最理想,查閱西南半島曆史的話,甭管是什麽國家的軍隊,列裝最多的就是藤甲,像是竹槍之類的也是列裝主流。他們不使用鐵甲并非單純的列裝不起,西南半島雖說不是亞洲最大的鐵礦出産地,可是并不缺乏鐵礦,是像袁芳所講的那樣,沒有良好保養手段的時候,鐵制品生鏽是一個大難題。
防止鐵制品生鏽有很多方法,簡單一些的就是塗上足夠的油脂,以現代的生産力油脂當然不會是問題,可是以現在的生産力……人吃的油都不夠了,怎麽可能用來大量保養鐵制品。
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冶鐵手段,因爲鐵容易生鏽被稱呼爲惡金,對于美金……也就是青銅不會生鏽感到無比滿意。當然了,以當時的冶煉技術,青銅冶煉是發展到了頂峰,作爲新鮮物的鐵則是存在太多的問題,例如作爲兵器太脆太斷折。結果秦軍一統六國期間依然大部分使用青銅兵器,鐵制兵器還得等冶煉技術發展成熟才成爲主流。
袁芳後面發現南下艦隊是有備而來,攜帶物質中除開一些治病的草藥之外,像是一些薄荷、除蟲菊、逐蠅梅、驅蟲草還真運來不少。
許多植物天生就有驅除蚊蟲的作用,像是很多貴家公子哥喜歡攜帶香囊,不是他們娘化掉,是香囊中有能驅除蚊蟲的植物,以存放薰衣草以及茉莉花在香囊最爲上檔次。更奢侈一些的則是進行衣服熏香,不是腰間挎着一個香囊。
袁芳還發現一點,南下的軍隊準備了大量的藤甲,看款式卻是有些眼熟?
“征剿巴蜀和南方地方豪強的繳獲。”伏偉見袁芳驚訝多少是有些得意:“南方适合藤甲,不是嗎?”
别以爲藤甲的制作成本不高,要是精良的藤甲實際上價值上并不低于皮甲。制作藤甲需要挑選合适的藤條來編造,再來是需要一再地經過桐油煮煉,制作的時間周期并不算短,并且有十分怕火的明顯缺點。
登陸部隊進駐比景,三天之後雨勢停止,天空卻是依然顯得灰蒙蒙。
“此地與朱崖洲相距五百餘裏,朱崖洲那邊風和日麗,此處卻是如此。”伏偉已經考慮到一點:“從朱崖洲到交趾僅是需要一天的航程。這邊氣候惡劣,看來日後屯兵應當選在朱崖洲。”
其實說一天并不正确,看得是什麽風向,季風正确的時候會很快,要是風向不對使用人力船槳則要耗費更多時間。
不過,伏偉有一點說對了,交趾這邊動不動就下雨不說,昆蟲也遠比朱崖洲那邊要多,相比起來朱崖洲更适合作爲屯兵地點。
“這裏,這裏、這裏……”武定不斷點着山川輿圖的一些位置:“皆是可以讓戰船抵靠岸邊的地點。”
山川輿圖是晉軍的軍用地圖基礎上,漢軍進駐之後再進行必要的核實勘探,目前的山川輿圖被證實正确可靠。
“水源方面無憂,需要注意的是道路不一定準确。”武定苦笑說:“這邊的植物生長速度非常快,哪怕是開辟出道路很快也會重新長滿植物。”
伏偉在不斷點頭。他沒有叢林作戰經驗,連帶南下西南半島的漢軍其實也沒有,還需要交趾這邊的駐軍協助,也就看向了袁芳。
袁芳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連忙保證:“職定會盡心輔佐。”
原先東晉小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并不多,尤其是漢軍南下之後,小朝廷更是将兵力都調到揚州,大陸本土的軍隊都被大部分抽調,像是交趾這種看着無關緊要的地方更不需要留下多少兵力。
漢軍進軍交趾後,當地的千餘進軍很是幹淨利索地投降。這一次袁芳會帶至少八百人随同伏偉出征。
灰蒙蒙的天氣之下,準備妥當的艦隊拔錨出發,他們出了比景灣是直接向西面而去,剛剛出發沒有多久天空又開始漂下細雨。
“春季的時候,風向适合西下,到了夏季風向會呈現多變。”袁芳還是第一次踏上漢軍的戰船,他對這種有異于華夏樓船體系的戰船非常陌生,多次巡視觀察下來必須承認這才是海上用船:“我軍的戰船全是四桅,風向有利的時候一天可以在任何地點登陸。”
系統出産的戰船比較傾向于歐羅巴體系,要是辨别年限該是公元一千年左右的産物。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于華夏文明的船隻,歐羅巴的船隻體系比較适合于海航。
漢軍艦隊與東晉小朝廷交戰的時候,内河作戰并不能發揮出系統戰艦的優勢,另外漢軍也沒有合格的艦隊指揮,漢國完全是依靠數量堆死了晉軍水師。
東晉小朝廷已經滅亡,漢國接收了小朝廷的水師,是連船隻和水軍将士一塊打包接收。
實際上漢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消滅南方的抵抗勢力,導緻那些晉軍降兵的整編進程并不快速。劉彥決定派出艦隊到西南半島劫掠……呃,開疆拓土之後,事急從權地有選擇先吸納一些善于水戰的降将。
王龛現在就是伏偉的副将,他在漢軍的軍職是偏将級别,專門負責的就是南下艦隊的協調。所以伏偉雖然是指揮官,但實際上對艦隊編組什麽的并不熟悉,真正幹活的人是王龛。
除了王龛之外,早先在“三郡之戰”中投降的李邁也被轉調海軍。
李邁将會是第二批次的南下指揮官,事情沒有變動的話,第二批南下的會是被整編的原晉軍水師将士。
應該說,漢國是打算全面接納懂得水戰的晉軍将校,原來的晉軍水師将士也會大部分整編,不但是用于西南半島入侵之戰,還要依靠他們在南洋衆多島嶼進行探索和開拓。
伏偉現在是發愣地看着天空一道光柱,那是從烏雲直接投下來的陽光,因爲隻有一道的關系,看着很像是通天的通道。
在海面上會比陸地上看到更多的奇景,不止是因爲視野遼闊,還因爲海面上的天氣比陸地更多樣化。
正是因爲視野太寬廣的關系,伏偉不止是看到光柱,還能看到像是被用刀切出來的天空,比如他們的頭頂上灰蒙蒙,遠處卻是一片的無雲藍天。
“再航行一二十裏,會到這個地方。”王龛的手點着地圖上标記爲一個島鏈的地方:“這片島嶼有一個大島和數十個小島。地圖要是沒有出錯的話,大島的西側有一處天然港口可以停靠。”
他們才剛剛離開比景灣兩個時辰左右,雨卻是越下越大,似乎風也大得有些過份,爲了安全起見需要找個港口暫時停靠一下,那麽那處有天然港口的島嶼就是一個好所在。
那個島現在無名,現代起名爲昏果島。這個島上面大部分地區是平坦地形,北面與東面是斷崖地形,西面有一處海灣,南面卻是一片沙灘。
風大雨大,戰船搖晃得異常厲害,操作船繩的水手不得不系上安全繩,免得被拍來的海浪給弄下船。要是在這種天氣下從船上落水,水性再好沒有得到及時救援肯定也要被海水吞沒。
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會知道海上天氣惡劣的時候是多麽可怕,那是一種腳下搖來晃去讓人站不穩的窘境,一眼看去到處都是洶湧的海浪,天空還不斷地閃電雷鳴,膽子小的人就該直接精神崩潰了。
船艙不斷傳來的嘔吐聲讓伏偉的胃開始有點造反的迹象,他蒼白着臉龐不無擔憂地說:“這樣搞下去,入侵恐怕是無法進行。”
王龛比伏偉更懂,士卒無法适應,嘔吐之後身體肯定是要虛弱,不适合作戰是一方面,接下來就該是疾病爆發的高峰期。
“這見鬼的地方……”伏偉說着卻是撐不住了,彎腰就是一陣嘔,滿眼冒星星斷斷續續地說:“必須将那些仆從軍投送過來,尤其是适應海航的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