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家族》由五部中短篇小說組成,後世最爲知名的便是由張一謀執導的電影版《紅高粱》。
《紅高粱》的成功對于中國電影來說是有着裏程碑意義的,彼時的張一謀其實已經憑借着爲電影《一個和八個》、《黃土地》擔任攝影師小有名聲,主演電影《老井》獲得了泥轟東京電影節的影帝桂冠。
《紅高粱》是張一謀初執導筒便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作品,讓他一戰成名。
電影也捧紅了女主角鞏俐和男主角姜文,兩人在短短幾年之間便蹿升爲國内最知名的電影演員,同時也在國際上收獲了不小的名聲。
可以說《紅高粱》的成功爲中國推出了一批蜚聲國際的電影人, 也開啓了後世中國電影征戰國際電影節爲國争光的序幕,隻是後世有點變了味兒。
何平對于張一謀的觀感一直非常好,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一位天賦異禀又勤奮的導演,盡管後世張一謀身上的争議不斷,但何平始終認爲他是一名優秀的導演。
就先讓《紅高粱》再等兩年,好飯不怕晚。
何平的作品不差改編,即便他不同意《紅高粱家族》的改編,也有人詢問他是否願意将其他作品交出來進行改編。
《靈與肉》、《呂得水》的導演是謝晉,《家慧》是國家電視台看好改編的, 可以說何平合作的都是國内最頂級的一批影視從業人員。
不過今年以來向他抛出橄榄枝的這群人成分就複雜了,有電影廠的、有電視台的、有戲劇研究院的,在何平看來沒一個有份量的。
除了他最開始寫的那些科幻小說,何平剩下的這些沒有改編的作品,在國内都應該算是重量級的作品了,何平不打算再輕易交給别人改編了。
而另一個導緻出版社今年利潤飙升的原因便是物價,改革開放的效果正在逐漸顯露,物價便是最直接的體現。
建國後的很多年裏除了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和戰争之外,國内的物價都保持在一個非常平穩的狀态。
但情況随着改革開放的持續正在發生改變,84年這一年國内的老百姓已經漸漸感受到這樣的變化,而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未來的十多年裏這樣的通膨将會成爲一種常态,而後逐漸趨于平緩,這是改革開放的産物。
舉個例子, 金坷垃飼料廠所生産的飼料從去年剛開業時每噸300塊出頭的價格, 到今年年末, 飼料出廠價已經達到了每噸400塊。
這也是爲什麽金坷垃今年擴大産能完成隻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卻創造了1680萬産值的原因之一。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出版社和金坷垃,韓屯養雞場和養豬場也是一樣。
今年一整年,韓屯養雞場出産雞蛋及各類蛋制品近11000噸,銷售範圍遍布遼省、毗鄰的吉省以及隔海相望的東山省。受物價浮動的影響,雞蛋及蛋制品出廠價達到了1.3~1.4元每公斤,全年總産值高達1530萬。
而韓屯養豬場,包括金州和奉城的養豬場在内,全年共出欄生豬30000頭,生豬出欄平均體重149公斤,平均出肉率達到了81%,養豬場全年靠生豬進賬780餘萬。
除此之外,在豬身上還有一個值錢的地方便是豬毛,尤其是豬鬃毛。豬鬃毛有入藥、制作刷子、提取氨基酸等幾大用處,在二戰時期,阿美利加曾經一度将豬鬃毛列爲A級戰略物資,我國的豬鬃毛出口量幾十年來穩居世界出口第一的寶座,是國内被封鎖時期爲數不多可以換取外彙的物資之一。
自韓屯養豬場生豬出欄量上來以後,收購站便盯上了這裏。豬鬃毛這種可以換取外彙的物資,他們怎麽可能放過。
韓屯養豬場的豬鬃毛是緊俏物資,不僅有收購站的人盯着,還有南方來的小販們。
這些精明的南方小販相中了韓屯這裏大量出豬鬃毛的優勢,韓屯養豬場是集體企業,不是國營企業,這些小販們絲毫不擔心跟收購站搶生意會惹來牢獄之災,他們跟收購站相比肯定沒有那麽大的資金優勢,可人家勝在人多又齊心。
韓屯養豬場看的事效益,誰出的價格更高,他們自然就賣給誰。導緻的結果就是收購站隻吃進了韓屯養豬場很少一部分的豬鬃毛,這還是何平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要不然就沖收購站那幫人的摳搜,他一根毛都不會買給他們。
靠着出售豬鬃毛,韓屯旗下的養豬場又收入了50萬元,全年總産值達到了830萬元。
除此之外還有遠在南山的鵬發,今年的産值也再創新高,以6300萬元的産值冠絕韓屯各企業。
鵬發蛋雞養殖基地、鵬發肉雞養殖基地、金坷垃飼料廠、韓屯養雞場、韓屯養豬場(平縣、奉城、金州三座場)全年下來,創造了10300萬元的産值。
産值破億!
平縣的小小山村,在短短幾年之内創造出了奇迹般的發展神話。
張新軍把最終的數目遞給何平和老隊長,他的眼神有些發飄,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顯然是被剛看到的數字震懾住了心神。
老隊長看完遞過來的數目也久久沒有說話。
何平看了一眼,滿意的點點頭,小聲嘀咕道:“這還差不多,鼓搗了好幾年總算是看到以億計數了!”
身爲一個穿越客,折騰了四五年才打到産值破億的規模,何平隻能說自己給衆多穿越前輩丢人了。
老隊長瞥了這貨一眼,覺得他在裝逼。
不過老隊長這時候沒空搭理他,因爲眼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這産值報不報?”
老隊長問了一個看似白癡的問題,在場的會計叔等人下意識的就想反對。
财不露白是一個刻進了這幫人骨子裏的道理,一年掙了上億的錢,别管這裏面有多少利潤,那也是韓屯的錢。
這國家要是看着他們眼紅,再給他們來個鐵拳專政,大夥哭都沒地方哭。
“想啥呢?你以爲咱們那些稅都是白交的,有啥可怕的。該擔心的應該是政|府那幫人,你說咱要是把企業都投到外地去。”何平壞笑着提醒道。
韓屯是村集體企業,按章納稅,一年在本地交了大幾百萬的稅金,說句不誇張的話,一個韓屯頂的上平縣五分之一的稅收。
政|府除非是傻了,才會給他們搞事,當然了,在改革開放初期這樣沙雕的也不在少數。
鄭文芝弱弱的提醒了一句,“何平哥,好像你老丈人是縣長吧?”
何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