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那幾位大人來文理院的時候多次感慨,文理院比他們刑部劃分還清晰,效率也高。
甯兮知道不是譚莊的問題,緩了緩脾氣問道:“文理院有會刻字的師傅嗎?”
“有的小姐。”譚莊回道,他不明白甯兮的意思。
“讓他們過來。”
甯兮找了個空椅子坐下,拿起桌上厚厚一摞書最上面的一本,看了看。
幾個被譚莊點出來的,四十來歲的中年人拘謹地站在甯兮面前,“小姐!”
“别緊張,我是想讓你們幫個忙。你們這樣手抄文本,太慢了,不僅累還費眼睛。你們可以在比較小的木塊上刻字嗎?”甯兮問道。
甯兮今天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竟然還處在原始的謄抄階段。所以她準備跳過雕版印刷,直接将活字印刷搞出來。
幾人點點頭,“隻要不是特别小,看得見就可以雕。”
“我的想法是這樣。你們将一些常用字先雕刻出來,以後就不用費力謄抄了。
需要什麽字,按序在書頁大小的木框裏擺好,直接刷墨印在紙上就行。
這樣的話,書本的價格應該可以降得很低,大多數普通百姓都負擔得起。”
甯兮的話很簡單,在場衆人齊齊一愣,如獲至寶,醍醐灌頂一般。
“妙啊!需要什麽字就擺什麽字,節省不少時間和成本。”
“郡主此法令學識得以向天下傳播,可名垂青史矣!”
“老朽在這裏替天下學子們,拜謝郡主!”
不知道從哪裏跑出來幾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子,喜極而泣,對着甯兮就要禮拜。
甯兮趕忙将人扶起來,“别别,您都是我爺爺輩兒的人了,我可受不起您這一拜。”
聽譚莊解釋,這幾位是文理書院請來,幫助整理資料的文學大拿。
他們的文章不說享譽天下,但在大興算得上鼎鼎有名。
甯兮對大拿還是尊重的。
因爲是第一次試制,就先做了幾個樣本,然後試了一下,效果有些差,字糊了。
但方案确實是可行的。
衆人興緻高昂,圍在一起研究商量,文理院都是文化人,印章多多少會一些。
對金絲玉木也了解,知道什麽材料印出來效果最好,什麽墨能達到印泥的效果。
下午傍晚的時候,第一套活字印刷的模子就出來了。
一共七十三個字,在紙頁大小的木框裏放好,刷上特制的黑色墨汁,用紙一印,果然清晰不少。
“成了成了!”
揭紙的師傅高興壞了,這個活字模闆,他也參與了雕刻。這種參與曆史的榮譽感,是難以言表的。
最高興的還是在場的讀書人,活字印刷的成功,意味着他們可以購買更多的書籍。
一旦全面推廣活字印刷,知識将變得廉價,而且朝廷可以極大掌控知識的傳播。
不僅僅是錯誤率降低,更多還是嚴格禁止一些影響社會和平的言論。
對清貧的學子來說,更是一個好消息,他們的求學路将會好走很多。
甯兮也挺高興,“既然成功了,那就盡快運用起來。得空了,你們可以寫一本活字印刷史實記錄,放在資料庫中,與天下分享你們的喜悅。”
……
禦書房永和帝聽着孫進朝的講述,放下了手裏的朱筆。
聽到甯兮囑咐讓外派工人腰杆挺直,守住原則,永和帝大贊。
“說得對,出去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了,别人從他們身上看的都是我大興。”
孫進朝繼續講述,說到新路,永和帝疑問道:“新路?凰兒這又是在做什麽?”
孫進朝搖搖頭,“不知,但過兩日郡主要去親自驗收。”
“過兩日朕也去看看,這新路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第二日,永和帝日常上朝。
還沒等他開口,文淵閣大學士彭玉章站了出來,神情激動,“陛下,昨日安平郡主于甯氏文理院内,發明活字印刷術。
此技術可降低書籍價格,讓清貧人家也讀得了書,功在千秋啊!”
若是以前,肯定有大臣站出來反駁彭玉章,但現在衆人先問的是,“何爲活字印刷?”
彭玉章将活字印刷仔仔細細,明明白白的講述一遍。
昨日剛回家就被他爹拉着,激動地說了大半個時辰。
老人家激動得差點過去,他這輩子沒什麽希望,就希望天下人都能讀書。
小時候艱難求學的畫面,還曆曆在目,能親自見證這樣一個偉大的事物誕生,老人家很高興。
當然更激動的是,甯兮選了他的字作爲第一模闆。也就是說,以後甯氏旗下的書,都将用他的字印刷書寫。
彭玉章一聽,這大好事可不得跟陛下好好唠唠。
活字印刷名頭越大,他爹也跟着水漲船高,他自然也能搭個順風船了。
衆大臣聽得越來越沉默,心裏感慨不已。
安平郡主又要震驚天下了!
他們每一個人在求學時,都抄過書,知道抄一本書有多花時間,要抄好不錯字,更是得聚精會神。
一本兩本還好,數量一旦多起來,那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此術複制可容易?能大規模推廣否?”
“此術是否秘而不發?”
大臣們一連幾問,這可将彭玉章難住了,他也隻是轉述者,不是親曆者。
這些細節他也不知道。
正當彭玉章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刑部尚書嚴恪出聲道:“活字印刷是造福天下的良技,郡主既然沒有特意囑咐,應該是不打算獨自掌握。
對于文化傳播的事情,郡主一向不貪于名号,正如各位到現在都不知曉,标點符号之用法出自安平郡主一樣。”
嚴恪平淡地話音,讓衆大臣又是一驚。
“标點符号出自郡主?不是刑部年宿平年大人嗎?”
“是啊!标點符号不是最先從你刑部傳出,而後才在士林中廣爲流傳。”
嚴恪搖搖頭,“你們仔細回想一下,标點符号是何時流傳出來的。那時若是諸位知道那是郡主所出,可會棄之不用。”
衆人仔細一回想,沉默了。
貌似那時候,安平郡主還沒有崛起……
“郡主不慕虛榮,獨身善守,品行之高潔,令人佩服。”禮部侍郎郭戊旬贊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