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想殺趙佶,殺不了。
關七一出手便成功了。
殺趙佶的過程并不困難,因爲提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不過,刺殺趙佶過程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意外。
這些意外令關七心情有些不好,甚至幾乎快要放棄殺趙佶了。
不過他畢竟是個分得清輕重的人,因此還是殺了趙佶。
關七曾想過會出現不少意外,因爲趙佶畢竟是天子,身邊畢竟可能隐藏了不少高手,有些更極有可能是從未現身露面的,關七也想過諸葛正我等人或許會恰逢其會的出現,而那個時候殺趙佶就更不容易了。
不過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一個也沒有法子。
倒是發生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意外。
這個意外是李師師。
李師師是汴梁城四大花魁之首,雖然是青樓女子,可一身才學聰慧卻比大部分人都要強。
關七刺殺趙佶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李師師是絆腳石,因爲無論如何看來,一個逢場作戲的青樓女子無論如何也不應當成爲絆腳石。
可偏偏出現了意外。
一向逢場作戲的李師師發現趙佶遇險,立刻便用自己的性命護衛趙佶。
李師師的武功并不算好,即便拼命也根本擋不下關七的一根手指,被關七三招兩式之間拿下了。
關七并沒有立刻殺趙佶,反而有些好奇的問滿臉通紅,舍生忘死的李師師,道:“爲什麽要救他?”
李師師道:“他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待我極好,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這一點就足夠了。”
關七道:“因此你願意拼掉自己的命就這樣一個昏君?”
李師師道:“妾身隻不過是個尋常小女子,對于我們這種人來說,什麽昏君不昏君不重要,隻要有一個男人能全心全意對我們好,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關七說不出話來了,因爲他想到了溫小白。
當年溫小白會選擇離開他,豈非正是因爲溫小白認爲自己對她生出了厭倦,因此才離開嗎?這才有了兩人将近二十年的别離!
想到這裏,關七有些噓唏。
收回思緒,關七将趙佶踩在腳下,冷冷道:“我給你兩個選擇,一,斷你一隻手,你可以活,你的女人也可以活!二,我立刻放了你,但李師師則代替你死,你選吧。”
李師師的眼眶紅了,立刻便要說陛下你選擇第二條路。
可李師師還沒有來得及說出,趙佶就已迫不及待開口了:師師,朕不會辜負你的!
還沒有等李師師感動。
趙佶便接着道:‘我選擇第二條路。’
眼眶中的淚水已經凝結在眼眶中。
關七嘴角勾起了一抹不屑笑容,他淩空揮手。
一口無形氣刀砍下了趙佶的項上人頭。
關七有些可惜。
如果趙佶選擇第一條路,那麽他甚至不會傷趙佶半根汗毛,當趙佶選擇第二條路的時候,那麽趙佶非死不可。
這樣一個于國于民于人于己都是垃圾的人留下又有何用呢?
因此關七毫不遲疑,用先天破體無形劍氣取下了趙佶的命。
李師師沒有和關七拼命。
她雖然哀痛趙佶之死,可更傷心趙佶對關七所說的那一句話。
——你若無意我便休!
李師師是青樓女子,青樓女子一向無情,但一旦動情便是深情。
現在李師師對趙佶雖然有情,但更多是恨。
關七将趙佶的項上人頭提到諸葛正我面前。
這也是陳風的主意。
陳風認爲如果選擇第二個方案,那麽唯一能掌控大局的人,便是掙脫枷鎖,以爲國爲民爲己任的諸葛正我。
陳風曾對關七說過:朝堂之上九成九的讀書人都是窩囊廢,滿腦子聖賢之書,讓他們做一些事情,肩負一些重擔,卻是連一個屁也放不出,而唯有諸葛先生是例外,他講究經世緻用,若非畫地爲鬧,未必不能做到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地步。
關七将趙佶人頭送給諸葛正我。
諸葛正我瞧見趙佶人頭,雖然臉色大變,但有很快鎮定下來。
諸葛正我問關七:“你們想幹什麽?”
關七道:“趙佶已死,是時候破而後立了,但這件事需要一個有本事有魄力有号召力的人來說。”
關七語音略微停頓,繼續道:“而且這人必須能承受得了世人的唾罵。”
諸葛正我道:“爲什麽要能承受得起世人的唾罵?”
關七淡淡道:‘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事情自然會遭受世人的唾罵,這本就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事情。’
諸葛正我眼中有精芒閃過:“隻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關七道:“無論誰爲大宋天子,對于我來說都不重要,隻是一旦有人成了所爲的大宋天子,而這個所謂的天子執掌大權之後,未必會聽從你的建議,如此一來,對于改變這個世道自然也就有害而無利,因此最好的法子自然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至少在天下沒有平定之前,我們都希望諸葛先生能将皇帝當作一個傀儡,如果他不願意當傀儡,亦或者諸葛先生好包着忠君的思想,那天下各路義軍蜂擁四起,恐怕将成難以控制的局面了。”
這當然是威脅。
諸葛正我當然也清楚這個威脅固然是威脅,但的确是事實。
眼下天下生靈塗炭,的确需要有一個有本事的人出來處理這一方面的事情,而且需要的制約越少越好。
諸葛先生不愧是諸葛先生。
雖說他對關七等人殺了趙佶頗爲不滿,但沒有因爲這不滿,而選擇對付關七等人。
正如同陳風所言,在諸葛先生眼中趙佶等人的性命算不上什麽,諸葛先生的眼中隻有天下。
極短暫的時間,諸葛先生便下定了決心。
京師禁軍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經過諸葛先生調教的,諸葛正我一向極少想過動用這一方面的勢力,不過趙佶既然死了,諸葛正我也不再顧忌了。
他統轄禁軍,要将汴梁徹底清掃一遍。
蔡京、傅宗書等一些該殺該死之人,諸葛正我便也不再手下留情。
破而後立!
以前諸葛正我對于破而後立一直非常顧忌,因爲他擔心大破之後未必能立,可眼下他隻能進行破而後立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