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的雲上,常威正在拿眼睛瞄着。雖然作爲一個前輩高人,偷窺有點不合适,但常威隻能說‘偷窺無罪’——這周圍,偷窺的又不止他一個。
夏國帝丘中的對峙場景,初步看來,有點拖泥帶水的味道。出場的一個個相繼出場,出場之後放嘴炮,到現在還沒幹起來。
仔細一回味,便知道這裏面,似乎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英瓊。常威這徒弟,本性淩厲,幹仗的時候從來不比比。可這兒卻跟着比比起來了。
但實際上,很合理。
因爲要考慮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人道氣運。
這一幕,自夏國的這位國主而起,亦要至其而終。因爲這裏面,有這位國主的各種考量。
從一開始頒布招賢令,到引來邪魔外道,再設法扭轉,甚至取利,都有這位國主的考慮在裏面。
扭轉和取利,就是現在要發生的事。
這位國主要親自動手,斬了這邪魔外道,其一,扭轉邪魔外道這段時間帶來的不良影響,讓子民們看到國主的決心,并且站在道德的高位,以正道修行中人作見證,完成這一切。
其二,也讓修行中人看到國主的決心,心向的是正道,行事堂皇正大,不畏艱險等等。
其三,也讓修行中人知道,他這位國主,有擊殺修行者的能力,作爲一種震懾。
這應該是他在發現招賢令的缺陷,引來邪魔外道之後,産生的經驗教訓。修道士畢竟不是凡人,一個二個神通廣大,如果連表面都壓不住,招攬來修道士又有什麽用?反而形成掣肘。
至少不能讓修道士小看了他。
作爲一國之主,作爲人道氣運一部分的寄托者,正處于人道氣運迅速上升勃發的初期階段,人道氣運擁趸,他發展的越好,人道氣運愈是青睐他,形成的表象,就是許多事都将順從他的心意進行。
他心心念念想着,以這邪魔外道達成種種促進人道發展的目的,那麽人道氣運将順從他的心意。
——也就是說,李英瓊也好,齊金蟬、周輕雲也罷,乃至于那邪魔外道,都已被人道氣運所影響、所蒙蔽。都會或多或少的順着這位國主的想法走。
這就是傳說中的氣運之子。
他如今身具的人道氣運,影響的層次,不超過身神境界。所以英瓊等人會被他影響,但無法影響到更高層次的修行中人。
但随着他越來越牛皮,麾下的勢力越來越大,發展的越來越好,人道氣運越來越集中,那麽,這種氣運層面的影響力會越來越重。
本質上,這也是這個世界的修行中人,如此畏懼人道因果的根本原因。
打個簡單的比方,把這位國主和那爲邪魔外道單獨拉出來,人家舉手投足就能殺了這位國主。但事情,要全盤來看。
每一個人都處于大環境之中,并不能單獨拉出來看。所以,當邪魔外道對他生出種種不良心思的時候,氣運流轉之下,救場的人就會出現。
這一幕場景,救場的人,就是英瓊他們。
這種救場,不一定是救他的性命,是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一種概念,比如挽回他的形象、保住他的勢力等等。
如果沒有英瓊他們出現,這位夏國主也有能力擊殺邪魔外道,但一定會對帝丘造成很大的傷害,波及到很多百姓,這對夏國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損害。
英瓊他們的出現,就保證了這種損害會降低到最低。他們三個,絕不會允許這邪魔外道傷害到周圍的百姓。
人道氣運的影響之下,國主要親自殺死邪魔外道,那麽周圍的人,就會放嘴炮,而把最關鍵的一擊,讓給國主。
所以常威看到,那國主一動手,直接牽引人道之力,合數百禁衛,集衆之力于一身,一擊便弄死了那邪魔外道。
邪魔外道死的時候,還在比比。
可見這家夥被人道氣運蒙蔽的有多慘。這就是傳說中的劇情殺。
當然,夏國國主能直接調用人道氣運,是關鍵。這跟他作爲系統勢力流玩法的宿主有密切關系。
常威看的一清二楚。沒有那系統的加持,他憑什麽能直接動用人道之力?
這一擊過後,随之帶來的氣運變化,也在常威眼中流轉開來。
——這事沒完。
這将是一個引子,而夏國,在這個引子開始之後,就成了一個漸漸壯大的漩渦,引動諸方勢力陷入其中。
就像那邪魔外道死的時候呼喊的一樣:“我師父會爲我報仇!”
夏國主一擊過後,引的英瓊等人側目。仔細瞧來,這夏國主本身也算強悍,但顯然還比不上那邪魔外道,卻能一擊殺死,實在令人驚奇。
但這很快被他們忽略。
他們被邪魔外道死前的呼喊,給吸引住了注意力。
齊金蟬不屑道:“邪魔外道,死不足惜。還複仇,嘿,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
周輕雲則慎重許多,她思索着道:“我看此人法力鼓蕩之間,周身隐隐有五個骷髅流轉。我聽掌教說,東方魔教有一位教主,喚作五鬼天王尚和陽,似乎法術神通與此相類,莫非這惡毒的賊道是尚和陽的徒子徒孫?”
英瓊沒聽說過尚和陽,但聽起來名頭不小,東方魔教的教主。不過英瓊并不畏懼,笑道:“但有掌中一口劍器,哪會怕他邪魔外道?”
倒是一旁剛剛殺了邪魔外道,喘了兩口粗氣的夏國主,聞言心思便流轉起來。
他暗道:“五鬼天王尚和陽,東方魔教教主,這家夥好像是個強人啊。峨嵋的這些小輩,未必是他的對手。不過李英瓊他們既然來了,我隻須得好生招待,峨嵋那邊的那些個仙啊老啊的,就有機會綁上戰車。”
又想到:“我如今剛剛起步,沒有頂級力量。這個世界高來高去的家夥太多,若沒有臂助,難免遭其影響。雖然當初的時候,偶爾覺得正道中人的一些做爲令人作嘔,虛僞或者什麽的,但設身處地一感受,才知道正道中人的好處。邪魔外道不講道理,肆無忌憚,正道中人怎麽也講求一個因果惡孽的關系。引正道中人爲臂助,才教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