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都在尋找伊莎貝拉的索菲亞從後面擠了過來,一上來就聽見了安洛德一口帶着濃重方言口音的官話:“我給個建議啊,來到京城之後,還是學一些的口音比較好,哪怕去買東西,别人也會對你客氣一些。否則不宰你就算好的了。”
所謂的官方語言,就是指的馬特亞語。馬特亞帝國允許多種語言并存,但是官方語言隻有馬特亞語這一種。
盡管如此,許多貴族家庭和高知家庭依然會讓自家孩子學習三種用得最多的語言:馬特亞語、法齊亞語和奧格蘭斯語,爲了方便統治,特地模糊這三種語言的民族性,對帝國境内,将馬特亞語改稱爲官話,奧格蘭斯語改稱爲“北話”,法齊亞語改稱爲“西南語”。
官方語言之中的普通話标準就是京城話。
然而就算是同一個語言,也會因爲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腔調。在京城地區的人自視本地區的發音爲最正宗和最高貴的口音。
别的地方的口音在他們眼裏都是鄉巴佬口音。
安洛德在讀中學之前就被父母從故鄉接到了京都,然後在京都上中學。
奈何鄉音難改,即便在京都讀了兩年的中學,在話語之中仍然帶着濃濃的鄉音。
伊莎貝拉迅速切換了卡羅蘭地方的口音:“我覺得沒什麽,隻要說的是官話就行。口音這種事情哪是一時半會能改掉的?你說對吧?”
上一分鍾這位女同學還用最純正的京城口音說着話,下一分鍾就立馬變成了純正的卡羅蘭口音。
安洛德在驚呆之餘深爲感佩。
索菲亞你很意外:“你怎麽也會說那裏的話?”
伊莎貝拉說:“我是在卡羅蘭領地的西南邊陲的山村裏長大,當然會那裏的口音。京都的口音還是我後來學的。”
才怪,身邊的教師集團都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這些人在那裏,把家裏的仆人的口音都帶出了京味兒,更别說她從小就接觸他們。
她故意說這話,一是爲了屏蔽自己的身份,同時這也是在間接的鼓勵安洛德學習一下京都的口音。
索菲亞啧啧稱奇:“哇塞,你這就有點厲害了,不考察你履曆的人,誰會知道你不是土生土長的京都人?”
“有的時候用一下‘鄉巴佬’的口音其實還蠻好的,能夠看出人性。比如說我去買一個餅,我說京都的,話他們隻要我2個小銅币,可我如果說外地的方言,價格就立馬翻一倍。爲了還要跟我解釋說:‘京城的物價本來就貴。’更神奇的是,同樣是說着官話的人,别的方言區的人未必會聽得懂你老家的口音,卻偏偏都能不約而同的聽得懂京城口音。”
這話是說給安洛德聽的,伊莎貝拉雖然不反對他說着那一口,帶着故鄉腔調的官話。
但是這世界真實的可怕,真的會欺軟怕硬,而且會欺遠怕近。
安德洛并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笨蛋,他懂得伊莎貝拉的苦心,并暗自下定決會好好學習京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