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請看,這張表上将田地的土質、水源、當地陽光充足度、前五年的産量等等細節制定了一個評分表,然後根據這個評分表進行打分确定田地的等級。
對于上等良田,在分地的時候就會少分一些面積。
對于下等劣地,在分地的時候就會多分一些面積。
當然,爲了防止弄虛作假,這份評分表是要當地百姓簽字确認進行存檔備查的,最後所分的田地也是抽簽決定,一般不會出現故意把良田打成劣地的情況。”
張魯看着如此細緻的表格,不由歎道“看來大将軍對清田分地這事上是用心頗多啊。”
“這已經是第五版了,大将軍從青州清田分地開始就不斷的在修正清田分地辦法,我們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天下人得個公平!”
“好啊...對了,你叫什麽名字,何方人士?貧道看你說話條理得當,可是出身名門?”
“小子賈逵,河東人士,祖上卻有功績,但早已敗落,說來不怕道長笑話,小子從小窮的要死,褲子都沒得穿,我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次在現在的妻兄家住宿,天氣突然降溫,最後隻能穿着我妻兄的軍褲回家。
若不是大将軍,恐怕小子早已死在這個亂世了。”
“賈逵...”張魯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可是已經出仕?”
“哦,小子還是高中學生,準備今年考入河北大學後再做出仕打算。”
“既尚未出仕,爲何來做清田之事?”
賈逵道“不敢欺瞞道長,一來參加清田可以在日後考大學加分,二來朝廷也會對我們發放一些錢糧。”
“明白了...”
這時,一軍士騎馬奔來,看到張魯等人後翻身下馬道“安東将軍有令,請張道長速速回城!”
“諾!”
張魯知道趙雲喚自己必然是成都方面的人已到漢中,他們要準備一起去長安拜見馬強了。
張魯回頭看向正在議論分田後該如何耕種的百姓,有些放松的笑了一下。
不管怎麽樣,漢中的百姓應該不會太受苦吧...
——
“拜見安東将軍!”
南鄭城外的軍營中,張任帶着泠苞、鄧賢一同對趙雲參拜。
趙雲看着歸來的張任三人,眼中的喜悅難以遮掩。
終于,師兄弟三人都站到了一個陣營中,這應該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諸位請起,軍委的命令我已收到,張将軍你的第三十三軍将從漢中降軍中整編而來。
除了泠營長和鄧營長外,另外三位營長以及指導員、參謀長皆已配齊,等會我帶你們認識一下。”
“漢中降軍?”張任皺眉道“我的舊部都在益州,可否讓我從舊部中挑選兵馬整編第三十三軍?”
“這個...張将軍的舊部已在月前被高将軍整編爲第三十二軍了,所以...”
月前?三十二軍?高将軍?
張任回憶了一下,想起來之前看到的新聞,新被任命的三十二軍軍長好像是昔日袁紹大将高覽。
張任雖然心中有些不喜,但知道不是故意不讓自己統領舊部後還是點頭認可了這個說法。
趙雲見張任點頭應下,繼續說道“根據軍委安排,張将軍的第三十三軍負責的防區爲沫水、江水以北,漢中郡及以南地區。”
這防區劃得可是不小,益州最爲精華部分皆劃給了張任鎮守。
“諾!”
說完這些,趙雲笑道“公務暫且說到這裏,師兄,你來了實在太好了,二師兄得知你要到漢中,特意趕過來了,明日上午便到,正好明日我們三兄弟可以一同喝一杯!”
張任一聽張繡也要來了,笑道“二師弟好像在荊南吧?這千裏迢迢,倒是辛苦他了。”
“對,之前是在荊南,不過荊南戰事已經結束,二師兄的第十七軍也要回司隸了,他算是脫離大隊先來一步。”
說到荊南,張任想起之前馬強對他說南中不穩的事情,便問道“之前在邺城,大将軍曾和愚兄說益州南部大族和蠻族勾結,似有不臣之心,可有此事?”
趙雲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道“确實如此,師兄可知雍闿?”
張任立刻說道“當然知道,他乃什邡侯之後,其族在王莽之亂時南遷至永昌一帶,當地已盤踞百餘年,素有恩義于當地土人。”
趙雲道“師兄說的沒錯,百餘年來,他雍氏所占據的田地近永昌全郡的兩成,大将軍要清田分地,他豈會願意?”
“他敢反?”
“他不敢反,但更不願意交出田地!”趙雲道“不過大将軍暫也不想益州再開戰事,最少秋收之前,不宜南征!”
張任點頭道“南中瘴氣橫生,蛇蟲鼠蟻極多,夏秋季節的确不适合動刀兵。
當等秋後,瘴氣下降,蟲蟻冬眠,方才是動兵的時候。”
“那個時候益州兵馬的整編也應已結束了。”趙雲道“之前無論是烏桓還是匈奴,是三韓還是羌人,大将軍都會收其地,編其民,想來此次對南中亦會如此。
師兄你熟悉益州事務,是此戰先鋒最好人選,大将軍讓你在漢中練兵,應是輕敵之計。”
就在這時,一軍士進來報道“将軍,張道長到!”
張道長?
張任疑惑的看着進來的人,瞳孔微縮,這不是他們益州軍的死敵——五鬥米教教主張魯嗎?
張魯也看了一眼張任,然後對趙雲施禮。
“張道長入座,明日我們就要出發了,此路漫長,還請道長安撫好教中諸人。”
“将軍放心,貧道必不會讓将軍爲難。”
趙雲又說了幾句,讓張魯離去,張任問道“張魯也要去長安?”
“他不僅僅要去長安,他要去廣宗社科院報道,而五鬥米教将被遷至豫章郡雲錦山...對了,大将軍已經将那裏改名爲龍虎山了,并且将一個山頭封給了張氏。”
張魯聽了哈哈笑道“大将軍這是要張氏世代修道的意思啊!”
趙雲點頭道“昔日留侯歸隐修道,他們張氏既然自稱留侯後人,世代修道也是從了留侯遺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