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戰役的失利,對德國高層而言是一場震動。
首先作爲陸軍總參謀長的小毛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德皇解雇,戰争部長(相當于國防部長)埃裏希·馮·法金漢上将受命上任成爲新的總參謀長。
這位新上任的總參謀長主張優先解決西線。他認爲西線法國縱深小,由德軍與意軍全力猛攻,完全可以講法國打投降。到那個時候,德意兩國都可以解決西線問題,接下來隻要對付英國海軍以及東線的俄軍就好。
爲此他一方面爲西線增加兵力以及裝備。爲此不僅從國内調集新兵補充西線,另外還從東線調兵。五個師的部隊被他給抽調了過來。
以興登堡、魯登道夫等人爲首的東線指揮官,對此相當不滿。
爲此興登堡等人一方面上書表達不滿,一方面試圖說服法金漢上将。隻不過可惜沒用,法金漢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要從西線打開突破口。
而且他的想法與他人不同,他并不看重攻城掠地,而是更加注重對敵人的殺傷。
在他看來,與其在進攻敵人固守的堅固陣地,還不如選個敵人必救的地點,集中優勢火力與兵力,對其進行攻擊,吸引敵人增援然後進行殺傷。不得不說,他這個想法相當的超前,以一兩場大會戰消耗掉敵人的兵力,然後利用敵人兵力短缺的時機,發起進攻奪取敵人要地逼迫敵人投降。
在原曆史上,他這個想法過于天真,發起的凡爾登戰役損兵折将,反而鼓舞了法軍的士氣。
而現在,有了盟友意大利的幫助,再加上現在英法損失更大,這個想法有了成功的幾率。雖然成功的幾率沒過半,但是也比原時空好太多了。
當然想要完成這個計劃,還需要德國最重要盟友意大利的幫助。沒錯,在意大利一連串勝利後,意大利在德國人心中地位直線上升。沒辦法能自己打勝仗的盟友和需要自己幫助盟友,在這個關乎自己存亡的大戰中,誰更重要就不用說了。
不過想要意大利将主力放在西線配合自己,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所以法金漢上将必須尋求德皇的幫助,沒有德皇的同意,這件事情沒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法金漢上将在一番準備之後,面見了德皇。
在聽完總參謀長法金漢上将的請求之後,威廉二世有些爲難的說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想要說服卡洛不容易。現在意大利一門心思用在地中海方向,他們現在正準備埃及戰役,讓其放棄不太可能,哪怕是我親自勸說也會沒用的。”
面對德皇的拒絕,法金漢早就熟悉了皇帝脾性,隻見他開口道。“陛下,其實這對意大利也有一個好處。而且我們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完全可以等埃及戰役結束之後,再開始準備。另外我們還可以向意大利陳述攻打法國的好處,至少也能用法國的利益引誘他們。”
此時德皇若有所指的了開口道。“你的意思是指?”
此時法金漢上将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認爲應該肢解法國。”
“肢解法國?”
面對自家總參謀長語出驚人的想法,膽大的德皇而是吓了一大跳。早在法國大革命時代,法蘭西民族已經形成,遠比歐陸其他國家都要早,而想要将法國分裂這難度不是一般大。
至于法金漢上将,在面對德皇一臉驚訝的表情時,随即解釋道。“其他法國各地區差異很多大,由其是南北差異,我曾經在法國當過武官還仔細研究過法國的南北差異。從氣候、生活、建築、語言等各方面,都表現出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在語言上,南北兩方差異更大。一個偏日耳曼風格一個偏拉丁風格,有時候兩邊交談都聽不懂對方說什麽……”
聽着總參謀長的講解,威廉二世才對其有了一個認知,此時他有點心動了。
“你說的有點道理,我覺得可以找卡洛談一談。”
“陸軍上下一定會感謝陛下的幫助。”
皇帝願意出手,讓法金漢十分欣喜。皇帝願意幫忙這可是個好消息。皇帝出手了,政府方面難道坐在那裏看着,肯定也要也要參與。他們軍方就更别說了,必定盡全力。如此在各方面都齊心協力之下,這還能讓意大利人拒絕了?
在法金漢這位總參謀長欣喜的時候,此時威廉二世突然萌發一個想法。
“你說,我們召集各國舉辦一場協調會議怎麽樣?”
面對德皇突然冒出的想法,法金漢上将愣了一下,不過随後稍微一想立刻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好。讓同盟國召集到一起談各國面臨的困難,然後想辦法協調解決。這不僅能解決軍事上的問題,經濟、情報等各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協商。
“陛下,您這個主意非常好。召集各國協商不僅了談軍事問題,還能談政治、經濟以及其他問題。”
法金漢上将的話讓德皇微微一愣,他不就是随口一說,這位總參謀長就給他分析了個透徹,讓他有種我居然這麽厲害的感覺。
随後法金漢上将與威廉二世商談了一些軍隊需要協調的問題,一直談到太陽快落山時,法金漢上将才離開。
等總參謀長離開之後,威廉叫來了一名侍衛。“爲了找位研究法國各地民俗的教授過來,我有些事情需要咨詢他的意見。”
很明顯威廉二全信世對法金漢的話不是全信,需要自己了解一下再說。
自己倒是好說,但是要意大利将主力集中在西線,沒有一個充足的理由,自己很難說服卡洛。
沒錯,認識卡洛幾十年了,威廉二世知道對方非常精明,想要說服對方,不拿出點代價,根本不可能同意。
随後不久,柏林方面就向羅馬、維也納、索菲亞、伊斯坦布爾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前往慕尼黑參見爲解決各國分歧以及擴大合作的協調會議。
面對德國人的邀請,同盟陣營各方紛紛響應,都承諾派出各自的領導人,第二次慕尼黑會議進入倒計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