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距離一萬六千米。”
“一萬五千米。”
“一萬四千米!”
此刻在地中海艦隊旗艦上,航海長不斷的彙報着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
其的報告聲,一聲聲砸在卡登以及旗艦俄裏翁号司令塔内衆人的的心中。
作爲艦隊司令官,卡登上将拿着望遠鏡死死的盯着來襲的聯合艦隊,一直沒有開口,他在等對方進入火炮最佳射程。
雖然現在戰列艦的主炮最大射程已經達到二十千米以上,但是由于觀測儀器、火炮精準度等原因,一般而言最佳射擊距離是10-13千米爲最佳。再遠除了火炮的命中率感人之外,其擊穿對手裝甲的幾率也會小很多,當然你的對手是薄皮大餡另當别論。
至于距離更近當然在命中率以及擊穿率上更佳,但是對方火炮同樣也有此加成,當然更主要是距離太近會導緻兩方呈現肉搏戰,想要及時脫離戰鬥不容易。另外靈活性差,回轉半徑太大,中小戰艦上的魚雷威脅性會增大,所以一般而言,爲了保證足夠的機動以及戰術要求,這個距離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卡登上将在等待最佳射擊距離的時候,作爲其對手的萊費爾中将卻沒有等待下去。當航海長報出報出一萬四千米的距離時,萊費爾立刻下令道。“命令各艦向目标開火。”
随着萊費爾的命令,聯合艦隊各艘戰列艦随即早已瞄向的目标開火。
伴随着加富爾号打出了第一輪半齊射,在半分鍾内,意奧海軍中上百門火炮噴出了一個個橘黃色的火球,如同雷鳴般的巨響響徹整個戰場,宛如巨人交戰前的戰鼓聲和怒吼一般。百門大口徑艦炮的射擊是什麽樣子,參與這場海戰的官兵有幸見到了。
眼見敵方率先開火,卡登上将知道不能等下去了也宣布開火。于是乎不甘示弱的地中海艦隊,也噴出道道火舌,其炮彈向聯合艦隊襲來。
一艘艘無畏艦在遙遠的距離上噴吐着緻命的火焰,很快一道道巨大的水柱在艦隊周圍升騰而起,形成一個個巨大的水幕将戰艦遮住。
第一輪開火後,雙方都沒有取得垮射,這個距離還稍微有些遠點。這一場戰鬥注定是一場惡戰,無論是一心想要獲得地中海霸權的意奧聯合艦隊,還是地中海艦隊而言,不重創對手根本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靠近一些,要盡快取得戰果!”
艦炮的怒吼讓此時的萊費爾忘記了除戰争之外的其它事情,他可知道對方還有增援艦隊。不盡快将地中海艦隊重創,那麽這會讓聯合艦隊處于可能的危險境地。所以處于是對勝利的渴望,也是對自己戰艦擁有充分的信心,聯合艦隊将航向右偏了半個羅經典。
而面對逐漸靠過來的敵人,此刻卡登上将并不打算退讓,于是乎雙方進一步靠近,伴随着時間的流逝,雙方的距離從14km靠近到13km,而就在這時候,意大利海軍取得了本次海戰中的第一次命中。
“百人隊長号中彈了!”
順着航海長指出的方向,萊費爾可以通過望遠鏡清晰的看到百人隊長号的1号炮塔被濃煙和火焰所覆蓋。
一發350毫米炮彈以80的落角狠狠的砸在了百人隊長号厚達320mm的炮塔正面。在這個距離上350毫米炮彈很難穿透如此厚度的裝甲,不過這一炮依然給對方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炮彈炸裂後的碎塊将炮塔上的一門火炮撞彎,而正面的裝甲也造成了裝甲背闆的崩裂,雖然沒能擊穿,但是炮塔内部依然經曆了一場鋼鐵風暴的洗禮,大大小小的彈片在狹窄封閉的炮塔中不斷跳躍反彈不時将一名名官兵掃倒,濃烈的血腥味和傷兵的哀嚎瞬間充斥了整個炮塔,炮塔的運作被暫時中止。
一旦進入效力射那就意味着從理論上來講,對方将在未來的戰鬥中被連續命中,而現在的情況完全與教科書上的定義相符。
随後百人隊長号在短短五分鍾,接連被其對手杜伊利奧号,連續命中三次。
“意大利人的打擊兇猛和精準,在13千米的距離上百人隊長号被連續命中。首先是1号炮塔,此後不到分鍾的時間裏,百人隊長号至少被命中5炮!”
事後該艦的一名英國軍官心有餘悸的回憶道。
兩發炮彈幾乎同時打中了正在反擊的百人隊長号上,一發炮彈擊穿了船體舯部的上裝甲帶,在兩座炮廊之間爆炸。威力巨大的tnt炸藥形成的沖擊波從側面擊毀了兩個炮廊的裝甲,重達5噸多的副炮被退離了炮架,而在旁邊的海軍人員則被炸彎的炮管直接砸成了肉泥。
另一發炮彈則打中了主裝甲帶,厚度僅僅305毫米左右的主裝帶可沒有炮塔那麽結實。伴随着刺耳的撞擊聲,裝甲的硬化層和炮彈被帽幾乎同時破碎,尖銳的彈頭裹挾着大量的碎片沖入了船體内部。
在打穿主甲闆後最終在動力艙上部爆炸。此時動力艙上部僅僅不過一層脆弱的結構鋼而已,爆炸産生的強大沖擊将動力艙天花闆打成了篩子。大片的鋼闆發生了斷裂和破碎,在一陣陣令人牙酸的聲音小,一場彈雨橫掃了一個鍋爐艙。将司爐掃到一片,同時數條蒸汽管道破裂溫度高達數百度的高壓水蒸氣在艙室中蔓延。
而被擊中動力艙的百夫長号,導緻其速度突然降低,從18節突然降到16節。
而除了百夫長号之外,在這輪交戰中,各艦或多或少都有所損失,當然沒有百夫長号那麽凄慘而已。
巨像号遭受兩發炮彈、一發命中船舷主裝甲帶并未被擊穿,一發命中二号煙囪造成視野丢失。科林伍德号遭到兩發炮擊,隻造成兩個副炮的損失。還有蒙塔古号、海王星号……
聯合艦隊也不是沒有損失,彼特拉克号、朱利奧号、但丁号都被對手命中過。不過由于未能被命中要害,所以造成的損傷也不大。
造成地中海艦隊損失遠比聯合艦隊更大的主要原因,除了戰艦數量上的劣勢之外,更多是來自炮彈的不同。
意奧兩國穿甲彈的性能遠優于英國的穿甲彈。意大利早在1902年就使用TNT裝藥炮彈(來自德國的研究成果),而英國到現在仍使用苦味酸合成物。
雖然苦味酸在上世紀末大放異彩,但是苦味酸有一個緻命缺點,那就是其敏感性。苦味酸炮彈因爲撞擊時的振動而比引信更早起爆,無法有效穿透裝甲。而TNT則可延後至炮彈已經穿入且引信作用完畢後才起爆,可以攻擊裝甲後的薄弱區域。
其實英國并不是沒人發現這個問題,早在1908年時期,由傑利科中将任第三海軍大臣時已知悉相關炮彈表現不良的問題,并下令開始新炮彈的設計作業。然而,這工作在他離任之後并沒有持續下去,并且新的炮彈也沒有經過完整測試。
可以說大英帝國海軍保守的作風,讓一線官兵吃到了苦頭。
不過炮彈的問題,對于卡登上将來說顧不得,現在怎麽破局才是關鍵因素。他的艦隊處于下風,必須要想想辦法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