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開了食盒,見裏面躺着芳香鮮嫩、小巧可愛的新制糕點。“水晶龍鳳糕!這可是好東西啊。”
裴緒進來便看見案上擱着的食盒,便問:“誰送來的?”
他早上先拜過中書令等人,又連忙去了西明寺,兩三個時辰才回來,又來這守着官署。
“舍人,這是國子監的馮湛送來的,隻因明天是他生日,想請您過去。”楊素說。“你可回來了,等了你好一會兒。我還朝你要東西呢。”
楊素進到這裏費了老大的功夫,最後還是認識他的小吏把他放進來了,才免了場風波。
裴緒開了箱子,拿了好幾卷書。
“拿去吧。”
裴緒睨了糯米上的嵌着的棗子,“早不送來,晚不送來,偏這會兒送。待會我要去議事。”
“今兒您怎麽來遲了?”楊素哂笑。
“其實我天還沒亮就來了,後來差人叫我去西明寺,所以這便沒人了。”
延康坊西明寺,趙睿以前曾在那靜養許久。一有煩心事,他就會到那兒将息幾日。他輕輕一歎,這一趟可不容易啊。光陪太子念佛,他的衣裳就透了大半。
楊素頗爲不解,“您去那兒幹什麽?”
“皇太子到那齋戒一日,淩晨便派使者要我去西明寺。”裴緒又歎了聲。
“您怎麽了?一來就心事重重的。”
“唉,我還等着旬休呢。忙了那麽久,也沒得天安靜。”裴緒啐道:“眼下光景,非得累死我不可。”
楊素笑道:“您這是怎麽了?”
“永安郡王、安定郡王等将出閣,還等着要冊文。催了禮部幾回,也沒個信。到時候百官同在,出了纰漏,這不是教諸王、宰相難堪嗎?”裴緒眉頭深鎖,手裏的事幾乎要把他自己壓死了。“不光這樣,還有閣老馬上要緻仕了,新的舍人不知道會是誰。”
中書舍人掌侍進奏,參議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書冊命。事關機要,首當四禁。①裴緒當日被封爲中書舍人,讓無數文人舉子眼熱。
“您說的是哪位?”
楊素不知中書省内之事,便向他問。
“哎,韋閣老抱病已經半月沒來政事堂了,聽他家人說,他已經水米不進了。”裴緒悄聲說。
楊素詫異,“這竟一點消息也沒有。”
韋閣老爲中書舍人之表率,資曆最深,年歲最長,又是分押吏部的。他這一推下來,說不定呼啦啦來一群人巴巴等着舍人的位子。正所謂: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誰不想要離起居八座,建牙開府近些,正巧中書舍人又是那麽個引人矚目要職。
“不是沒消息,是不讓外傳。”裴緒吃了口水晶龍鳳糕,“不錯,糯米挺香。你也嘗嘗吧。”
楊素拿了塊,心想自己與他差上許多,有許多他不曉得的新聞故事,裴緒總能先知道。有些他不該問,就罷口不問了。“您不是不喜歡吃嗎?還邊吃邊說香。”
“你也不想想這是哪,一大早把東西送進政事堂來,也虧他想得到,沒全扔出去算他造化了。”裴緒氣得吃不進去了,扔回盤中去。
楊素笑着不加言語,咬了口紅棗糯米糕。
“你知道關于送餅還有個典故嗎?”裴緒咽下糕點,吃茶解渴。
“你肚子裏典故多,能把墳籍倒背如流的裴舍人就别賣關子了,快說吧。”他給裴緒斟上茶。
裴緒拉長音兒,“不知哪朝哪代,某年上元佳節。”
“哎呀,說賣關子,你還真賣了。”他也吃茶。
“故事本沒什麽,但也有可聽的地方。”他慢慢道:“元宵佳節,有人給令君送了湯餅。”
他笑道:“送湯餅?這可真奇。”
“令君也這麽問啊,爲什麽非得送湯餅?那人直接就說湯即是水,正所謂如魚得水。”他哂笑一絲又呷茶小口。
楊素笑道:“嗳,竟有這種人。”
“還有後面呢,令君打開薄布,裏面放的全是金餅。馬蹄狀的有二三十個。”裴緒诮笑。
“奇異、奇異。”他笑道。
“所以我今兒隻想到這四個字,便覺氣惱至極。”裴緒把書信給他。
“自己看去吧。”
楊素心裏默念:“兒子秉性愚鈍,少不經事。世交之誼,望學士一一指教。”敢情兒這是馮尚書爲自己兒子走後門啊。
還嗤笑道:“見信焚之。”他把信一角朝油燈點去,即刻化爲飛灰去了。“你瞧瞧,他還沒試過呢,就先把人交到我這了。嗳呦,可真愁死我了。”
“您也不怕臊,待會兒其他舍人看到您愁眉苦臉的樣子,定又會笑您啊。”
“不怕,他們早都回家休息了,留下我一個孤獨鬼。旁兒閣老卻一大堆,隻是見了我就問,禮部的事完了嗎?草诏畢否?一臉酸氣,我才不看他們呢。”裴緒哼聲。
“嗳,别人見了恨不得撲上去,偏你見了就躲。”楊素指他,險些笑出聲。
“還不是裴尚書他,”裴緒深歎,“别提了,馬上快中午了,我還想吃中飯呢。”
通事舍人進來,“怕你又要吃不成了。”他拱手道:“下官見過中書舍人。”
楊素猜他是谒者,便忙着見禮。因他最微,一聲也不吭。
裴緒說:“可是有旨意勞軍?”
聽太子說,他定于三月二十五日去巡視兵甲。楊素在崇文館聽人嘀咕了有關關中士卒的消息。
“正是,請中書舍人快些草诏吧。”通事舍人催道。
裴緒不禁蹙眉,又暗加氣惱,“偏今天隻我一人在這,制诏這麽大事,得六個全在才可。明兒我又不在,這可怎麽辦?。”
“沒事,下官已差遣人去請了,您不必着急。”通事舍人笑道。
“嗳,這回就急着用?”
從午到晚,忙得昏天黑地。跑東跑西,從議事處到刑禮房,來來回回幾趟才清淨了。裴緒晚上回家的時候,險些睡在院子裏。
①中書舍人四條禁令:遵守禁漏洩,禁稽緩,禁違失,禁忘誤。他們可以就省内所讨論的軍國大政及報上的奏狀,發表自己的初步處理意見,并簽上自己的名字,謂之“五花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