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網上也出現了很多關于這艘飛船的消息,這艘飛船的制造并沒有進行直播,畢竟是第一艘飛船,有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保密的。
其實一開始這艘飛船的制造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畢竟從七月份開始測試的時候,這個飛船就開始進行安裝,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可控核聚變引擎會那麽快就完成研發,因此對于四海宇航正在制進行大型飛船的制造,大家雖然感興趣,卻并不覺得這是第一艘可控核聚變飛船。
随着九月份可控核聚變引擎研發成功的消息發布出來,衆人也沒有覺得這艘飛船有可能是可控核聚變飛船,因爲它建設的時間太早了,所以所有人都認爲,這艘飛船很有可能是傳統的火箭發動機飛船,隻不過是這一次沒有嘗試在太空港航建造,而是從地面上建造,很有可能是賽集團爲了驗證地面上制造飛船的可能性。
一開始大家都是這麽認爲的,不過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質疑,那就是明知道自家的可控核聚變已經馬上就要完成研究了,爲什麽要費力的在地面上制作一個傳統火箭發動機的飛船,這豈不是沒事找事嗎?
這個說法一出,立即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畢竟可控核聚變引擎馬上就要出來了,去突然去制造一台火箭發動機飛船,怎麽想怎麽不對勁。四海集團雖然錢多,但并不傻,不可能去做這種吃力不讨好的東西,那麽唯一有可能就是這艘飛船其實就是按照可控核聚變引擎進行配套的,之所以早在可控核聚變已經發布之前就開始制造的原因是,四海集團對于可控核聚變引擎能夠研發成功的絕對信心!
按照四海集團所公布的可控核聚變引擎的測試時間表來看,早在七月份測試就已經開始了,而也就是那個時候,大量的零部件開始向着四海宇航彙聚,這也表明了,可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這艘飛船就已經定型準備開始建造了。
說起來網友對于四海集團這種對自家科研人員的信任感覺有些迷,畢竟再偉大的科學家,他總有失誤的時候,萬一可控核聚變引擎研發之後失敗了,那麽四海集團這一次的飛船制造豈不是就泡湯了嗎?到底是怎樣的信息,能夠讓他們在可控核聚變引擎測試完成之前就開始制造這艘飛船呢?
網友們對于四海集團這種操作表示看不懂,但其實四海集團對于老闆的這次操作也看不懂,因爲之所以這麽做,原因就是徐光亮堅持要求在可控核聚變完成之前就開始進行飛船安裝。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對于别人來說是一個不确定的答案,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一個确定的答案了。
通過預知他知道這一次可用核聚變引擎研發是成功的,所以他這邊立即指示四海集團進行客戶和聚變引擎飛船的安裝,然後就形成了大家所看到的這種奇怪場景,四海集團沒有等可控核聚變引擎研發定型完成就已經開始對可控核聚變引擎飛船進行制造。
這種在外界看起來非常冒險的行爲,也造成了衆人擔憂四海集團太過激進而可能導緻以後的項目中出現纰漏,讓投資泡湯,甚至會因此而讓四海集團受到打擊,這樣的擔憂也讓很多網友跑到官網上進行留言。
對于這樣的留言,四海集團表示我也是這麽擔心的,但又不能說這是老闆的意思,而許國亮這邊知道之後,表示感動,并且表示堅決不改,因爲他是有把握才出手的,不會出現網友們所擔心的這個情況。
但不管怎麽說,這一次算是個好事,四海集團提前完成了可控核聚變引擎的飛船的建造,一些大手子預計這次建造過年以後,一兩個月内就可以全面停工,也就是說很快大家就可以目睹第一艘可控核聚變引擎飛船騰空而起的情形了。
但實際上,這艘飛船的建造速度要比網友們預測的快多了,快要過年的時候,徐光亮已經帶人來到了施工現場,進入了即将要完工的飛船,參觀了一番。
這艘飛船,長100米,寬25米,高18米,内部寬度15米,内部高度13米,飛船成對稱瓜子型,前端尖細後端寬闊,底部擁有六根噴口,能夠保證飛船平穩起飛,在飛船的後部也有四根噴口,能夠保證飛船的向前的位移速度,周圍羅列着大大小小的噴口,采用的是隐形設計,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這些噴口與飛船融爲一體,讓人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
這艘飛船的可供核聚變反應堆放在了飛船的尾部,這裏是獨立隔離出來的區域,因爲可控核聚變進行工作的時候強大的磁力會對周圍一切進行磁通,在沒有防護服的情況下,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這個區域隔離出來的,并且想要進入其中,也需要層層關卡。
同樣的爲了能夠讓飛船順利的裝載貨物,飛船采取了側開門的方式,超導體所産生的超強磁場,将飛船的一側變成一個長達20米的大門,能夠讓貨物迅速的通過這個巨大的門進行裝卸。
這種設計方案跟之前的所有飛船的設計方案都不同,之前的飛船都是上下可以開口,方便裝卸貨,但是爲了遷就兩台核聚變反應堆,上下兩側都走了大量的線路管路等東西,所以隻能采取側開門的辦法,就現在而言,側開門的辦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隻是相對比之前的飛船,裝卸貨物的時候或許會比較慢。
當然這都不是問題,畢竟這艘飛船可以說也是一艘驗證飛船,雖然它不會像之前的空天飛機那樣,第1艘測試機那樣會被棄用,但是同樣的跟之前的測試機是一樣的,它就是爲了找出問題而建造的,因此有些小問題也是可以忍受的。
這艘飛船有三個門可以進出,除了側面的那個20米的大門之外,飛船的底部也會有一個可以進入的門,這個門主要通往的是工作區和生活區,是後續其他工作人員登機的通道,還有一個就是在機頭的駕駛位置,這裏通向的是飛船的駕駛艙,通常而言機組人員會通過這個門進入。
并且一般情況下,普通人是不允許進入駕駛艙的位置的,因爲這裏是整個飛船的主控中心,一旦有人跑過來亂搞,那麽很有可能會讓飛船出現事故甚至墜毀,所以駕駛艙除了駕駛人員能夠進入之外,其他人一概是沒有權利進入的,如果有人想要進入就必須經過主駕駛或者說船長的允許,否則電腦将不會爲他開啓通向這個艙室的大門。
此時,徐光亮正走在這艘飛船的倉庫之中,倉庫面積非常大,非常空曠,他左右轉了轉,發現倉庫沒有什麽好看的,就舉步往前走去,很快就來到了工作區和休息區,一般來說,整艘飛船的工作人員,包括駕駛人員,總共是15個人左右,駕駛人員同樣是4個,還有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維護工程人員2個人,飛船維修人員2個人,保安人員1個人,後勤夥食人員1個,剩下的全部是工人他們負責爲倉庫裝卸貨,以及其他雜事。
整艘飛船被分爲好幾個部分,除了駕駛艙,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所在的能源倉,倉庫之外,還有生活區,生活區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睡覺的地方休息藏,第二個則是廚房餐廳,除此之外,在飛船靠近駕駛艙的位置有一個兩米的控件,這個控件主要存放的是維生裝置,旁邊還有一個區域存放的是物資,這些物資将是支持飛船進行任務時候的各種消耗。
當然一般情況下,飛船所執行的任務都是較遠距離的,因此單單這些物資是不夠的,正式執行任務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連後面的倉庫也裝載一部分物資。
當然如果是這艘飛船被派出去執行這種長距離的任務的話,那麽很有可能這裏的物資倉所存放的物資是不太夠的,需要後面的倉庫也裝上一部分物資,但是别忘了這隻是一台原型機,也就是說再進行制造,那麽很有可能就是改進型了。
按照徐光亮對四海宇航的要求,改進型要求在這個型号飛船的基礎上進行擴展,船體長度要超過200米以上,寬度要超過40米,高度要求要超過30米,這樣的飛船可是一台龐然大物,其内部的空間将會分爲多層,到時候内部的一些元每也不會像這艘飛船這樣緊湊。
當然,如果是這樣的飛船所執行的任務也将會是長時間的,因此仍然需要攜帶不少的物資,但相對比,現在這台飛船肯定要好不少。
他在飛船内部逛了個遍,可以看到整艘飛船内部的裝修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外部的一些地方的裝修也已經完成了,可以說這艘飛船其實已經可以駕駛着着進入太空了,不過對于這艘飛船該如何駕駛,是否應該有類似于船長這一類的植物的存在有着一定的争議。
對此他沒有關注,不過這件事情早就内部讨論過了,已經确定了要用船長這種模式,并且影形成文件,彙報上來了,因此所有人做出的準備都是按照有船長這一套來的,突然有了争論,這證明其中除了大問題。
當然,徐光亮并不太關注這個,他更關注的是能不能有合格的船員試飛。而且如果讓他選的話,他認爲,船長這一類的主物還是應該有的,比如說飛船發生危險就必須有一個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困境的這麽一個人,而這個人毫無疑問的應該就是能夠有一言而決的船長,這是當初内部讨論好的,所有人都欣然接受的。
但是這突然出現的争論,着實讓他感到奇怪,所以他決定再等一等,如果說這艘飛船裝修完成還沒有決定出到底該怎麽辦,他就會強勢介入。
廣個告,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