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梁商會的第三日,各地世家豪門的商客才停止花園裏的高談闊論,回到自己的屋子裏開始專心書寫商策。而這時,恕兒所寫洋洋灑灑、細緻入微的一篇萬字商策已經收尾。林璎所畫甯和宮圖,也已經按照兩人三日來的讨論妥善完成。
恕兒和林璎看着他們二人共同的傑作,如往常一般,相視而笑。
臨近傍晚,林璎對恕兒說:“此時花園應該清淨,咱們去那裏坐坐,我給你畫一幅‘人比花嬌’的女扮男裝圖。”
恕兒搖頭道:“你這三日趕制畫作,熬得眼睛都紅了,還是回屋睡一覺,到晚飯時間我再叫你。”
林璎拉起恕兒的衣袖,說:“恕兒姐姐,趙王知道我要畫甯和宮圖,所以給我的畫紙和筆墨都十分稀罕,今日不畫,恐怕明日他就要把這些東西都收回去了。”
恕兒還是搖頭:“我穿男裝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你早不畫晚不畫,偏要今天畫嗎?再說咱們現在又不是買不起這些筆墨紙硯,你若喜歡,從趙王手裏買了,過幾天休息好,再給我畫也不遲。”
林璎癟起嘴,說:“可是過幾天,咱們就不在趙宮裏了,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像趙宮花園那麽好看的地方給你畫像。而且……”林璎歎了口氣,低頭道:“以前總覺得每天都能看到你,好像能長年累月,所以畫不畫你,都無所謂。但是最近我總覺得,也許有一天,你會留在宋國,我會回到楚國。所以,我想閑暇時多畫幾幅你的樣貌。再說,我都給趙國公主畫了扇子,沒道理不給你畫點什麽。”
恕兒隻得跟着林璎來到花園。花園裏除了幾個宮人和那些還未擺上晚飯的圓桌,竟然不同尋常的空無一人。
恕兒把玩着一朵明豔盛開的大紅牡丹,笑道:“那些老頑固們,居然真的等到最後一天才開始寫,也不怕趙王覺得他們敷衍。”
林璎笑看着恕兒,已經動筆作畫。臨近傍晚,是一日之中畫人物最好的時候。陽光不烈,斜照着花間人兒,顯得恕兒的肌膚溫潤如玉,眉眼靈動,笑起來的酒窩更加深邃。
恕兒從未被林璎畫過,她見他已經開始動筆,便僵硬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林璎說:“你别站着不動,也不用看着我。”
恕兒不解地問:“我若走來走去,你看不清楚,怎麽知道我長得什麽樣?萬一給我畫成醜八怪,可不要賴我走來走去。”
林璎胸有成竹地說:“有我這麽好的畫師,你盡可以随意看花,我盡可以随意看你。”心裏卻想着:“你我一起長大,我看了你幾千幾萬遍,不僅記得你的每一個眼神和表情長什麽樣子,還知道那些眼神和表情都是什麽意思。我若提筆畫你,其實根本都不用看你。隻是今日春風和煦,花開正麗,我就想看你賞花而已。”
恕兒聽了林璎的話,專心賞起花來。她有許多年都沒有看到過那麽多花,前幾日花園人多,不便獨賞,今日安靜賞之,她這樣一個愛花之人,難免心曠神怡。她記得宋宮裏最好的賞花之處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從摘星高台上往下看,看到接天連葉的荷花池,還有一個,是齊孝王修葺的怡人園,一年四季花開不斷,她常常從怡人園摘了花拿回給被禁足在錦繡園的娘親。但其實,還有一處,是她不願回想起來的——素華宮,她出生的宮殿,也是她的生母去世的宮殿。那裏的夕顔,如齊白玉石一樣潔白溫潤。她走遍九州那麽多地方,再沒見過那種花。
恕兒許久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林璎則已悄悄地畫完,将畫卷入袖中,說:“明日一早提交商策,我覺得咱們圖文并茂、另辟蹊徑的商策一定會被趙王選中。你好好回去準備當堂論述,等你論述完,我再把這幅畫給你看。”
恕兒問:“爲什麽要等到那時候才給我看?”
林璎笑答:“因爲,你若赢了,我就把這幅畫送給你,當做賀禮。你若輸了,我也把這幅畫送給你,以示安慰。若是現在就給你看了,那到時候,我拿什麽賀禮安慰你?”
恕兒說:“真是拿你彎彎繞的小腦筋沒一點轍!其實我對當堂論述的機會或是論述的輸赢都并不在意。我之所以認真,隻是因爲趙王既然邀請我們來,我們給他呈上商策,重在回敬一份心意。他若不喜歡咱們這另辟蹊徑的主意,至少會喜歡你辛苦趕制三天的甯和宮圖。生意場上,最忌諱得罪王室貴胄,趙王雖然與世無争,但咱們也不能失了敬意。”
第四日清晨,趙王便派宮人來各個庭院收集商策。那一日,趙王、趙國公主和趙國丞相、各部官員,一齊在承宇殿中閱讀這些商策,并給予名次。衆商客在花園之中吃吃喝喝、談天說地,等待消息。
林璎睡了一整天,恕兒則去花園之中談生意。很多世家商賈一開始看不起幾年暴富的陳國顔氏,但恕兒言語謙善風趣,舉止不卑不亢,有周遊列國的豐富見識,也有一針見血的經營觀點,漸漸使得許多商界的老頑固對她另眼相看。
宋國喬氏的兩個兄弟,也對恕兒照顧有加。其他的宋國商人并不想與陳國人來往,卻看着喬靖和喬嶺兩兄弟的面子,也與恕兒攀談了起來。他們發現,恕兒雖是陳國人,卻不同于在場的其他陳國商客,對宋國愚昧無知,還停留于宋武王的殺伐獨斷。這個陳國的顔老闆,則對宋國頗有了解,也頗有好奇。他們互問互答,漸漸交善,一緻認爲,雖然陳宋之間如今斷絕了一切往來,情勢劍拔弩張,但通商應是遲早的事。
晚飯時分,趙王派丞相盧信到花園之中宣布商策排名。
盧信打開趙王手書,宣讀道:“孤邀各國商客至平梁,幸得商策五十篇,均爲治世之佳作,社稷之良谏,孤感念至深,所學實多。其中佼佼,一爲宋國喬氏靖公所提‘大國治小,小國治大’之方,一爲陳國顔氏樹公所提‘改建趙宮’之策,孤閱之不忘,品之不乏。望二位明日殿前論述,答孤之所惑,解衆賓所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