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史将軍、甘将軍都傳回了荊州、徐州方向的魏軍有異常調動的迹象,經兵部統計,前線已經集結了二十萬魏國大軍,數量還在增加。此時收到魏王籌備登基稱帝的消息,楚魏之戰必然不遠了,還請陛下早做安排。」
太常令張纮作揖施禮,洪亮的聲音回蕩在大殿裏,話是對孫策的,同時也是對朝中大臣的。
秦魏聯手抗楚的局勢早在幾年前就明朗了,現在魏軍還隻是準備階段,等曹操稱帝發兵,屆時楚國北面恐怕要面對的是三十萬大軍!
衆人竊竊私語了幾句,許多人憂心忡忡,因爲魏軍一旦突破徐州,兵鋒就會直指江東,這自然比涼州的戰事更讓他們感到不安。
不久就有大臣接話道。
「陛下,涼州久攻不下,徒耗糧草,不如先退兵至漢中,待荊州、徐州形勢明朗再擇機出征。」
話的是長史華歆,也算是江東的老人了。他的觀點是更爲穩妥和保守的,多線作戰消耗極大,一面北伐涼州一面決戰魏軍,看似氣吞山河,實則分散了力量,而現在楚國更應重視的是魏國的進攻。
「一旦曹操傾力決戰,三十萬大軍南下,将會直接威脅楚國腹地。」
「這些年朝廷花了大力氣去修建益州的官道,但軍饷、糧草運輸和兵力投送的難度還是比其他州府要困難得多,别的地方可能要花費五,益州則要花費十以上,造成的消耗要比荊州、徐州戰場花費大得多。北伐之事不如先停一停,等打退了曹魏大軍再議也不遲啊。」
但華歆這話有人就不愛聽了,淩統立馬站了出來。多年厮殺,他早已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爲一個傑出的将軍,作爲錦帆軍大将,淩統今日雖隻是穿了朝服,但一身彪悍的氣息仍宛如實質。
「這的什麽話?徐州防線、長江防線都早有部署,豈懼曹兵?」
「涼州戰場雖然略有失利,但總體上還是我軍占優,而且趙雲将軍生死未蔔,豈有此時收兵之理?」
是啊!是啊!
一國之戰,哪能隻講眼前利益得失和物資消耗?
面對魏軍威脅,楚***方信心滿滿。
若真按那些文臣方便的來,那當初就不會定下先滅秦國,再滅魏國的國策。得好聽,那些文臣不就是被魏國可能出動二三十萬大軍的消息吓住了嗎?
元帥們都上了前線,許多将軍也出征在外,朝中名将隻剩下文聘、程普、朱治、徐盛、李平幾人,但不代表軍方的聲音就會。
大老粗們吵吵嚷嚷的,和衆多文臣吵紅了臉。
朝中大臣近半都參與進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各種觀點到了後面已經不單是文武之争了。
「趙雲将軍至今沒有消息,必是躲藏在民間、山野間,礙于戰時秦軍封鎖道路才未能歸來,若是戰事停歇自有機會返回漢鄭」
長史虞翻也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還有趙雲已經戰死的可能,他就不開口了,隻道。
「至于涼州戰場,自是占優,但眼下兵力不也難以打下長安嘛。不然司徒大人豈會傳信回建業,不等陛下下诏就急着在益州募兵了?司徒大人手握重兵在涼州不歸,益州又要征募數萬大軍,荊州、徐州還要準備抵禦魏軍攻勢,朝廷哪裏籌備得了這麽多糧草?」
果然出現了這種聲音。
龐統皺了皺眉,有些法他卻是不能置之不理。
「你這話什麽意思?你是想,司徒大人擁兵自重咯?十幾萬将士在前線爲國征戰,漢症段谷、陳倉、郿城,一路殺過去,哪個城池沒有沾滿将士們的鮮血?你坐在國都喝着美酒、吃着佳肴,還懷疑前線将領不忠?要不我讓你帶兵,你上戰場拿下長安給我看看。
」
虞翻當即一滞,臉上露出了幾分惶恐,顯然是察覺自己的嘴飄了一些。但楚國朝堂不以谏言論罪,虞翻仍然一臉真摯地對孫策施禮道。
「微臣不是司徒大人有異心,隻是往事猶可鑒之,漢靈帝令各地諸侯自行募兵鎮壓黃巾而緻使皇權旁落。司徒大人犯了忌諱,微臣覺得還是暫時退兵,将統兵之權交給其他元帥或者司馬大人,更爲妥當。」
「混賬!你這還不是子淵有異心?」
龐統當即大怒,撇了一眼身邊神色淡然的黃月英,又目光兇狠地瞪向虞翻。
虞翻咽了咽口水,事到如今隻能硬着頭皮道。
「我隻是爲國谏言。」
「好了,吵吵嚷嚷成何體統?陛下,臣有話。」
争執的聲音頓時爲之一肅,隻見百官之首的位置站起一人,正是司空法正。
大殿一端那高起的數個台階上,孫策魁梧的身體随意地坐在龍椅上,一隻胳膊撐着腦袋,靜靜地看着朝臣的争吵,也看不出是什麽表情,隻是淡淡地道。
「孝直直便是,我正想聽聽你和公瑾的看法。」
法正嘴角擎着笑,似漫不經心地走了幾步,站在所有人目光的中心。
「魏國三十萬大軍相比于遠在北地邊陲的涼州自然更加可懼,讓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但先秦後魏是朝廷根據全面考量定下的基本國策,不能輕易變更。北伐之前,朝廷預留了二十萬的兵力也正是應對魏國的征伐,未戰先怯豈不是寒了将士們拳拳報國之心?」
「至于北伐受挫,隻是一時得失罷了。臣敢斷言,隻要陛下支持北伐,秦國必滅!」
法正揮了揮衣袖,仿佛秦國彈指可滅一般。
嗷?
寶座上,孫策動了動,似輕笑了一聲。
「孝直似乎對子淵頗有信心啊。」
這些年孫策威勢愈加濃重,許多大臣開口前都不禁要琢磨一番孫策的心思,可法正卻是個不要命的滾刀肉,迎上孫策的目光沒有絲毫壓力,甚至歪着頭露出幾分邪性的微笑。
「陛下,值此之時不由讓臣想起簾年官渡之戰,曹操、劉備十萬聯軍對陣袁紹四十萬大軍,當時曹操的謀士給他獻了十勝十敗論。今日,微臣也給陛下獻一則十勝十敗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