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武将,理當爲天子盡忠,爲國朝效死。
前世的賀祈,受這樣的教育長大,理所當然地以爲武将就該領兵打仗。
直至去了邊關,親眼目睹成千上萬的将士和百姓因戰亂而死,親身經曆了戰場厮殺的殘忍。
他看着身邊忠心的侍衛一個個死去。
他揚刀殺人,不是爲了戰功,而是爲了守護百姓。
若百姓安樂富足,他甯可不做英勇蓋世的武将。
在武将們心中,好武好戰的宣和帝是一個好皇帝。因爲他重武輕文,對武将們格外偏愛,爲了養兵養将,每年不惜加重百姓賦稅。每年國庫的稅賦,有大半都被用來養軍。
可對飽受戰争之苦的大楚百姓們來說,宣和帝是個窮兵黩武的暴君。
每家每戶,皆要服兵役。打仗會不停地死人,要補充兵力,就得不停征兵。十三四歲的少年郎,尚未長成,就被征入伍。年未過五旬的男子,也被視爲青壯,同樣要被征爲士兵。
入了軍營,要服滿二十年兵役。事實上,真正能在軍營裏熬過二十年的少之又少。每征一個士兵,就意味着一場生離死别。
京城裏兵力充足,勳貴們生活優渥富足。給人造成了大楚國泰民安的假象。
事實卻是,京城之外戰亂頻頻。良田無人耕種,漸成荒田。百姓們被繁重的稅賦逼得活不下去,又不願被征兵,越來越多的人逃離家鄉,或潛入深山做隐戶,或集結爲民匪作亂。
大楚内亂不息民心渙散,在宣和帝死後,邊關被鞑靼鐵騎踏破。坐在龍椅上的年輕的宣德帝被吓破了膽,竟割讓半壁江山,偷安苟活。
這一切的根由,皆因宣武帝宣和帝父子的好戰。
現在的大楚朝,禁不起再有一個勇武好戰的儲君了。
賀祈擡頭,目光掠過目中閃着光芒的大皇子和躍躍欲試的二皇子,掠過滿臉興奮的四皇子五皇子,最終,落在俊秀斯文的六皇子臉上。
……
軍鼓再次響起。
鎮遠侯敲了一通軍鼓,令三百多少年郎散開,各自尋第一場的對手。可容十萬士兵的演武場,再怎麽折騰也足夠。
一百多對少年郎,手中各自拿着木質的長刀或長劍或長槍,怒喊一聲,開始對陣厮殺。
和賀祈對陣的少年,正是之前奚落嘲笑賀祈的其中一個。少年手持長槍,嗷嗷喊着沖了過來。賀祈迅疾閃身避讓,右腿猛地踹中少年的臀部。
少年被踹飛幾米,重重落了地,當即吐了口血,起都起不來了。
一招制敵!手中長刀動也未動!
忙着比試的少年們無暇留意這邊的動靜,坐在高台上觀戰的衆人卻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動容。
衛國公看了冷厲如長刀出鞘的黑衣少年一眼,笑着贊道:“好!”
宣和帝滿目贊許欣賞,笑着問道:“這個少年是誰?”
平西侯看着大展神威的外甥,面上閃過驕傲自得:“這是末将外甥,平國公府的賀三郎!”
永安侯悄然擰起眉頭,神色凝重起來。
裴璋天賦出衆,自少習武,身手過人。他對自己的兒子,當然極有信心。可這個賀祈……手中握着長刀,目光銳利如刀,如天降殺神!
第二場,賀祈依然沒動長刀,又是一招克敵!倒在地下的對手,也無再戰之力。
第三場,第四場……
直至第十場過後,賀祈才動了手中長刀。木質的長刀淩厲無匹,帶着令人心驚的凜冽殺氣。對面同樣持刀的少年,竭盡全力,也隻擋了三招,就被劈落手中長刀。
二十場後,場上退出比試的少年已有一半。要麽是負了傷,要麽是體力不支,難以維持。葉淩雲和鄭清淮也都退出了比試。
倒是朱啓珏,頗有些屢敗屢戰的精神,竟還能支撐得住。
同樣勝了二十場的裴璋,原本也該是被衆人矚目的那一個。
可賀祈,猶如一柄絕世利刃,光芒大盛,所向披靡。幾乎吸引了高台上所有武将的目光。
站得筆直的禦前侍衛們,不能在聖駕前亂動。不過,此時衆人都在看演武場,悄悄低語數句倒是無妨。
“往日隻聽聞賀三是個橫行無忌的纨绔!原來竟有這等身手能耐!”
“可不是麽?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你們說,賀三比起賀校尉來,孰高孰低?”
“呵呵!這還用比嗎?”
“都說賀校尉是賀家最出色的兒郎,原來都是吹捧過譽之詞!”
“噓!小點聲!可别被賀校尉聽見了。”
賀袀用盡全身的自制力,才未失态。
他用力地握着腰間長刀的刀柄,目光死死地盯着演武場裏大展神威的賀祈。
……
宣和帝目中異彩連連,張口贊道:“好!好一個賀三郎!不愧是平國公嫡子!”
衛國公等人,亦贊不絕口。
永安侯心中再不是滋味,此時也不能流露在臉上,張口附和道:“賀三郎年紀輕輕,就有這等身手,真是後生可畏。”
這話說的。
平西侯和永安侯素來不對盤,不怎麽客氣地呵呵一笑:“依我看,就是你親自下場,也未必是三郎對手。”
永安侯:“……”
永安侯被猛地戳中痛處,饒是心機深沉,臉色也微微一變。
公侯是世襲的爵位。唯有永安侯,是因天子舅兄和從龍之功得以晉身。論身手和打仗的本事,永安侯不及平西侯鎮遠侯晉甯侯,論聲望,又不及三公。
不過,永安侯府依然聲勢愈隆,甚至隐有四侯之首的架勢。
平西侯是耿直的武将做派,看不慣永安侯惺惺作态,時常出言譏諷。
永安侯也不是好惹的善茬,很快笑着回擊:“那個額頭青腫的,就是你的愛子朱二公子吧!傷成這樣,還不肯退出比試,絲毫未堕平西侯府的威風!”
平西侯被氣得青了臉,霍地起身:“皇上,末将看着手癢,想和永安侯下場練練手!請皇上恩準!”
宣和帝自己勇武好戰,對好戰的武将格外欣賞喜愛,笑着首肯。
永安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