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聽喬修廣講完,神情顯出幾分古怪:“我明白三位的意思了。”擡首正視三人:“你們是想問我,是否如章祜一般,是所謂的待诏真傳身份。”
“待诏真傳”四個字親口從歸無咎口中說出,連本來漫不經心的成不銘也擡起頭來,觀察歸無咎的表情。
六道犀利目光注視着的歸無咎面龐,歸無咎卻恍如未覺。氣氛一時顯得有些凝固。
良久,歸無咎道:“章祜是章祜,歸無咎是歸無咎。三位師弟倒真是看得起我。”聲調飄忽,似乎有些怅惘。
容常治接口道:“對于歸師兄,我們不敢妄下斷語。隻是不敢看不起越衡宗數十萬載的傳承。”
歸無咎眉毛一挑,明白了容常治話中之意。
若說世俗間的富貴之家、公侯望族子弟,有屍位素餐、欺世盜名之輩,也不足爲奇。但越衡宗仙家巨派,沖霄閣又是立派之基,制度謹嚴非同小可,從未聽說有哪一家勢力能夠濫竽充數,将資質不足的弟子塞入其中。那麽自己困于真氣境中十二載,又有種種異于他人之處,在有心人眼中就值得玩味了。
歸無咎灑然道:“喬師弟言列舉那章祜與衆不同之處,其意所指,在下心中有數。”
歸無咎舉手輕拂袍袖,似乎在除去漫遊浸染的灰塵,續道:“說到對《九元書》理解深湛雲雲,在下也不敢自謙,也就愧領了。但其他情況,歸某和章祜似乎并不相同。章祜四年八個月成就靈形,固然稍慢,也在正常範圍之内。和在真氣境中渡過十二載的區區在下相比,恐怕不能相提并論吧?”
說到此處,歸無咎仿佛自嘲般的一笑:“章祜成就靈形光華暗淡,而在下卻是全然沒有,不是連周掌閣也一時未察麽?似也不盡相同。三位師弟多心了。”
容常治面色一緩,狐疑道:“那歸師兄的意思是否認了?”
盡管歸無咎言下之意已經說的很明白,但是事關重大,容常治不得不得到一個明确的回複。不然無法回去交代。
沖霄閣弟子的來源,小半爲派外遺珠,大多卻是本門蓍舊之後。成、喬、容三人無一例外。其中容氏之先祖更是越衡宗十餘萬載之前的一位大能修士,族中近千年來晉升元嬰境界的真人就不下五人。
今日午時“樂遊會”一散,容常治趕回族中。與長輩言談之間之間躊躇滿志,以爲甯素塵心志不堅,已不足慮。本屆真傳無非成不銘、喬修廣與自己而已。
無意言及歸無咎,此人昨日成就靈形卻毫無征兆。本來不過作爲談資,孰料被一位名爲容頤的族叔聽聞,神色鄭重。這人立刻将容常治叫住,詳細詢問事情經過。
容常治的這位族叔容頤雖然隻是金丹修爲,但因爲一些特殊原因得聞門中許多秘事。容氏一門對他也頗爲倚重。見這位族叔面色鄭重,容常治也不敢怠慢,将歸無咎的種種事迹一一道出。
道法理解深湛卻似乎靈根品級極低,成就靈形周身沒有異象,在真氣境中史無前例的修行一十二年.容頤臉色愈加凝重,最終做出了一個看似匪夷所思卻又合乎情理的猜測——這歸無咎極有可能是待诏真傳!
越衡宗最近一位“待诏真傳”章祜已然是四千七百年前的事了,而再往上追溯,就要到萬年以前。是以知道這一樁秘聞的人極少。容氏一族除了容常治的這位族叔容頤因偶然機緣得知,其餘之人均不知曉。
幾人一番商議之下,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容家當家人物立刻被驚動。
如果這歸無咎老實呆在真氣境八九重也就罷了,就算他真是待诏真傳,左右占的不過是下屆法會的名額,與容氏毫無關系。
然而好巧不巧,這歸無咎竟然于本屆真傳铨選會之前十天破境成功。若他是待诏真傳一事爲真,事情就有些棘手。
成不銘作爲本屆唯一一位“小自在境”修士,指望他在本屆真傳之會上馬失前蹄,那是不切實際的。成不銘、歸無咎如果占定兩個位置,就算沒有其他人殺出,喬修廣和容常治勢必也要被擠下一人。
喬、容二人資質雖然上佳,但要說真的能和上下數十屆、上百位真傳修士中的佼佼者,一同涉足那虛無缥缈的大道之争,其實還頗有不足。遠的不說,三十屆之内的真傳子弟中,如成不銘這般的“小自在境”修士,至少便有六七位。
但是隻要成就真傳弟子,就能獲得門中的大量資源傾斜,至少多出一位元嬰修士不說,家族興旺延續那也是應有之義。對于這一點,喬、容二家的定位倒也頗爲務實準确。
喬、容二家向來同氣連枝,緊急通氣之下,決定最善之法莫過于正面探一探歸無咎口風。如果歸無咎果然是待诏真傳,那麽就要及時改弦易轍,讓喬修廣、容常治其中一人退出本屆真傳铨選之會,參加三年之後的競争。就算下一屆的曲伯玉、謝月屏等也非易于之輩,那也不過是力争而已,但總比被“待诏真傳”直接奪去一個名額要好得多了。
成氏也是越衡宗内的一大望族,雖然并非如容氏一般的大能後裔,但眼下的實力卻在喬、容二家之上。容氏向喬氏通報消息時,成不銘的三叔公成遠昌真人正帶着成不銘造訪喬家家主,商讨一件要事。聽聞此事經過後,成不銘出人意料的要求和喬修廣、容常治二人同行,尋歸無咎問個明白。
面對容常治的正面追問,歸無咎并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如我是那待诏真傳,二位師弟中想必有一位是要退出本屆真傳法會了。不過恕在下直言,就算蟄伏三載,下屆之中除了曲伯玉,謝月屏,剩下的那個位置二位未必就能夠如願得到。”
歸無咎平素裏待人接物,頗有幾分和光同塵的意味。現在突然詞鋒如此銳利,倒令三人有些詫異。
喬修廣沉聲道:“道心無畏并非不知變通。面對實際,趨利避害,猶如水之就下,同樣也是颠撲不破的道理。今日我們前來隻是爲了一個明确的答案。至于如何抉擇那是我們自家的事。歸師兄如果不願相告,我們也無話可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