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令張奉,忙裏偷閑。榻上小憩。水綠琉璃屏,乃薊王所貢。一屏之隔,判若雲泥。屏外,傷兵滿榻,遍地血迹。屏内一塵不染,堂皇富麗。
謂“伴君如伴虎”。正因身負永樂隐秘多年,重壓之下,張奉這才借酒澆愁。不料醉酒失言,被安集将軍董承窺聽。才有今日之難。
朦朦胧胧,半睡半醒間。彼情彼景,如夢似幻。
那日,刀光血影,鞠城兵亂(詳見:《四海·1.53寸步不讓》)。張奉并衆太醫,齊聚官署,閉門自守,惶惶無終。
不料永樂董太後,遣人來喚。
“阿閣兵亂,四起刀兵。‘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令君不可輕離。”便有太醫勸道。
“太後相召,豈能不去。”張奉心存隐秘,不敢不去。
待一路小心謹慎,抵達永樂宮。一問方知,董太後,正于偏殿哺育童子。
張奉軒下除鞋,輕身入殿。于列榻間,小心穿行。此時,殿中童子,多以酣睡。即便未曾入眠,亦雙眼緊閉。不置一語。
“叩見太後。”
“太醫令免禮。”永樂董太後,正背身哺乳。懷中所抱,正是董氏貴子。
“太仆(封谞)密告,今鞠城兵亂,張常侍乃爲首謀。”董太後,臨危不亂:“欲弑朕而挾天子。”
‘臣,惶恐。’張奉驚怖可想而知。此乃夷三族之重罪也。
“張常侍,或可詐言,朕死于兵亂。然永樂宮上下,又豈無風傳。必盡誅之,以滅口。殿中童子,恐無一得免。”董太後,曉以利害:“昔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吳)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太醫令,以爲。朕與童子俱亡,縱天子不敢,薊王不敢乎?”
“太後所言是也。”張奉五體投地。
便在此時,忽聞殿外,慘叫連連,人影四散。
須臾,一人仗劍入殿。正是養父張讓。
“老奴張讓,拜見永樂太後。”
窦太後,示其噤聲。待将懷中童子喂飽,又拍出奶嗝,這才輕置榻上,哄其入睡。
張讓拄劍而立,旁若無人。
待童子熟睡,窦太後整衣正坐。
“張常侍,無禮。”
張讓,故意挺直腰杆:“太後恕罪。”
“所爲何來?”窦太後,明知故問。
“借太後首級一用。”張讓硬氣答曰。
“死朕一人,事小。然殿中貴子,恐無從獨存。”窦太後,毫不遜色。
“老奴等,三族老小,皆系于太後之身。迫不得已,行此大逆。若貴子,因太後而死。老奴亦,顧不及也!”言罷,張讓舉劍欲刺。
窦太後紋絲不動:“貴子若死,張常侍三族具滅!”
“呔!”張讓龇牙一笑:“太後看劍!”
“阿父且慢!”一旁太醫令,厲聲呵阻。
張讓卻置若罔聞:“我兒,當知進退。”
“太後若死,我家滅門矣!”太醫令張奉竟一把握住利刃,不顧鮮血長流。
張讓怒叱:“逆子不肖!”
張奉卻咬緊牙關不松手:“阿父,且聽我一言。”
“速速說來!”張讓頓足喝罵。
“殿中貴子有二。其一爲王美人所生,其二乃出太後。”張奉終于道破隐秘。
張讓眼中,兇光畢露。然出口卻毫無意外:“太後不謹,有失名節。老奴鬥膽,施以祖宗家法。”
“張常侍,已早知。”董太後,這才醒悟。張讓、趙忠,之所以,狗急跳牆,有恃無恐。正因,知曉永樂隐秘。欲假祖宗家法,除失節主婦。
合肥侯若知有此婬母,必怒不可遏。何必張讓代勞,早已大義滅親。
張讓等,黃門宦官,深知新帝合肥侯,秉性爲人。更知其“蒸母”隐疾。自幼不得母愛,是故更不欲他人染指其母。若知太後婬行,更私誕野種。暴怒之下,必将逐鬼童子連其母,悉數殺之。再将奸夫,挫骨揚灰,以解心頭之恨。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董太後,幡然自醒,追悔莫及。
危急關頭,爲求活命,無所不用其極。
眼看張讓殺心不減。董太後脫口而出:“張常侍可知,其父何人。”
張讓獰笑:“永樂良工,唐七。”
果然,宦官無隐秘。互通有無,沆瀣一氣。交割利益,早成慣例。
張讓、趙忠,因窺破永樂隐秘,又深谙新帝爲人。這才鬥膽,弑殺太後。即便事敗,新帝當面,亦可托言,爲漢室除禍,清潔宮闱。新帝知永樂醜事,切齒生恨之餘,亦對張讓、趙忠等人,投鼠忌器。唯恐生母失節之事,廣爲天下所知。累及帝位不保。殺人滅口,天方夜譚。京中十萬黃門子弟,又豈能滅盡。竊以爲,新帝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趙忠、張讓等人,投桃報李,亦三緘其口。不言永樂之秘。
眼看張讓目露兇光。一腳踢開養子,挺劍直刺。
生死一線,董太後脫口而出:“薊王——”
寒芒應聲而止。
張讓兇光老眼,猶在鬥狠逞強:“薊王,何如!”
事已至此,再無回頭。董太後,穩住心神,輕聲言道:“貴子之父,乃是薊王。”
張讓兇光一閃,絕望外露:“何以爲證。”
“太醫令。”董太後,鎮定自若。
“我兒。”張讓緊握劍柄,蓄勢待發。
“兒在。”張奉裹袍止血,伏地應聲。
“太後所言,何如?”張讓厲聲逼問。
但凡張奉說“不”,窦太後必受一劍穿心,死于非命。
不敢仰看老父,張奉咬牙言道:“太後。所言是也。”
“嘶——”張讓倒吸一口涼氣。兩眼一黑,踉跄後退。
“阿父。”張奉急忙起身攙扶。
“老父,無命矣。”張讓搖頭苦笑。不複先前兇暴。
若董太後所生貴子,種出薊王。今若殺之。京中縱有黃門十萬,亦不足洩薊王之憤。彼時,血流成河,家小俱亡。
目送老父,失魂落魄。拖劍出殿。即便于心不忍。
奈何木已成舟。張奉夫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