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場中狀況,驟然得見。百官亦不禁,議論紛紛。
“主公何意?”便有報館左丞陳琳,竊問同僚。
“孔璋,稍安勿躁。主公之意,稍後便知。”報館右丞衛觊,低聲言道。
獵奇之心,如何能忍。陳琳又不禁去看真二千石列,許子遠。見其談笑風生,陳琳心生慨歎。智不如人,如之奈何。
與薊王并坐主位。公孫王後,細觀場中軌路,溝渠。這便言道:“小弟此舉何意?”
“兵棋演武。”薊王笑答。
“於夫羅等人陣上,有演武器一、三,楯牆并弩車齊備。反觀趙雲、陳到,卻無演武諸器。此戰,豈非有失公允?”王後直言。
薊王輕輕颔首:“長姐所言極是。稍後自有分曉。”
後世有象棋俗語:“馬走日,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線護将邊,小卒一去不回還。”薊王所創演武兵棋,亦各據章法。戰車樓,必走軌路。機關鬥艦,必行溝渠。諸如攻城舫車,機關弩車等,雖可自由行進,然卻“車同軌”。若上軌路,則事半功倍。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需戰時體會。
少頃,便有演武器一至十旗,環繞演武場,次第升起。
看客指指點點,交頭接耳。忽聽一記響鑼。
便有中書仆射荀采,高聲唱報:“演武器旗,萬錢得一。又得其二,增之十倍。再得其三,亦增十倍……”
“原來如此。”陳琳這便醒悟。演武器一到十,初購皆萬錢。次購十萬錢,三購百萬錢。四購千萬,五購億錢,以此類推。三購以上,常人難及,非國中巨富不可爲。
“願爲趙子龍,得演武器六、七!”
“願爲於夫羅,得演武器九、十!”
一切皆不出薊王所料。演武雙方,皆有擁趸。
見一衆看客,群情激烈。百官各個目瞪口呆。
“小弟早有計較。”公孫王後笑言。論生财有道,劉備自幼便是行家裏手。
薊王亦笑,正欲開口。忽聽四樓包廂内,有人朗聲言道:“老朽田韶,願爲趙子龍,得演武器八、九、十。”
五購億錢!
便在滿場驚呼聲中。戰車樓、列車樓、機關鬥艦,紛紛入場。彙聚趙雲、陳到陣列。
正是演武器,六七八九十。
話不多說。陳到一聲令下,麾下兵卒,二伍一什,化整爲零。登車,上船,各就各位。唯剩趙雲一人,獨守本陣大旗。
另有兩座鬥艦,彙入於夫羅陣列。乃演武器九、十。
戰車樓走田字軌路。鬥艦唯繞日字溝渠而行。於夫羅當機立斷,命楯牆圍繞本陣,機關弩車,陳列楯後。攻守兼備,護衛大旗。拓跋四子,兩兩一組,各登鬥艦,針鋒相對。
“此戰,於夫羅難勝矣。”便有百官慨歎。引鄰席同僚,紛紛出聲附和。隻因於夫羅所缺,演武器六七八,皆是戰車樓。可往來行走于田字軌路。
同樣,有利有弊。趙雲、陳到,隊列演武器衆多。需分兵操縱。百人分五器,不過二伍一什(20人)。於夫羅,拓跋四子,百人分四器,一伍二什(25人)。演武器皆需人力驅動。多出五人之力,先發優勢,可想而知。
三通鼓罷,鳴镝射空。
果不其然。同走日字溝渠。拓跋四子二艦,速度明顯更勝一籌。搶先越過“楚河”,沖入敵方溝渠。
日字溝渠,周遭水路,僅能容一船。無從交錯。唯有居中楚河,可供二船并行。如此一來,陳到鬥艦,便被堵在自家水路,無從前行。
機關鬥艦,箭發如雨,奈何彼此近身,投石無從互擊。便在此時,戰車樓,已沿軌路,沖至“楚河”邊。
“溝渠橫欄,如之奈何。”又有百官慨歎。
“諸位當知,鬥艦利器,乃腹中霹靂(投石車)。需橫身水路,方能擊發。”另有百官言道。言下之意,鬥艦投石,乃爲“十”字攻擊。先“一”字形,橫身水路。再向兩側投石。便是所謂攻擊角度。更有甚者,鬥艦駛于日字溝渠。于兩側溝槽時,唯行左右交攻。唯有轉入“日(字)(居)中”楚河,方能上下攻擊。
單從攻擊廣度而言,鬥艦窄于戰車樓。然戰車樓,亦有劣勢,便是無從渡(楚)河。需借鬥艦之力,方能橫越敵陣。
待兩船相遇,艦首相抵。“随我先登!”
拓跋孤、拓跋威,拓跋雄,拓跋微,捉刀提盾,沖上甲闆。
強弩居高下擊,如怒濤來襲。便有麾下勇士,遮擋不及。中箭倒地。拓跋四子,頂盾逆襲。飛身躍上敵艦。
“先登奪艦。”看台驚呼。
拓跋四子,勢如瘋虎,沖殺在前。敵我雙方,擁擠甲闆,白刃鏖戰。盾盾相抵,刃刃互擊。不斷有人,中刀中箭,判負離場。
拓跋四子,畢竟人多。眼看便要奪船,忽聽看台四起驚呼:“小心!”
話音未落,便有一人,從天而降。
烏影一閃,刀鐮劈入盾陣。橫刀腿肚,勾倒一片。好似快刀割麥。若非刀鐮裹纏層層麻布,雙腿皆齊膝而斷。
薊王看得真切。
時下劄甲,多甲裙垂膝,而後綁腿着履。劄甲多無胫甲。騎兵因跨坐馬背,甲裙無從遮蔽,故着戰靴(銅泡靴)。薊國戰靴,款式衆多。鑲嵌靴、魚鱗靴、百煉鋼靴,不一而足。然步卒不喜長靴,皆着戰履(淺口方頭履)。而後護胫綁腿。腳踝并腿彎等關節處,爲便于行走,而缺少保護。
若在戰時,被刀鐮勾中,其後果可想而知。
薊王這便言道:“命将作寺打造步卒胫甲。”
“喏。”中書令趙娥,銘記于心。
陳到悍勇,萬夫莫敵。
拓跋孤、拓跋威,力戰不敵,雙雙戰敗下場。鬥艦反被陳到所奪。奈何拓跋有四子。另側溝渠,拓跋雄,拓跋微,戰勝奪船。
兩側水路,雙方各據一邊。
“速入中渠!”陳到一聲令下。
鬥艦轉入居中楚河。待翻轉船翼,變舟爲橋。謎底終于揭曉。
船翼及甲闆,亦設軌路。如此,戰車樓便可經舟橋過河。
種種奇思妙想,又處處貼近實戰。直令人,歎爲觀止。
這便戰車樓,列隊過河。那邊二鬥艦,加速下底。殺奔趙雲本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