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身披華服,頭戴幂籬,于殿中榻上端坐。薊王手持三尺玉如意,穩步上前,次第挑起。
秦後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媵妾人間絕色,勾魂奪魄。尤其左右二媵,妩媚多姿。一颦一笑,風情萬種。妖媚之态,孤見猶憐。若非協辰夫人玉色琉璃,仙姿佚貌。諸夏神韻,爲之沖調。異域風情,幾欲噴薄。
秦後正妻,居前。協辰夫人居其後。聖火女祭并暗夜女王,分列左右。不敢與夫君目光相碰。四人盈盈下拜,齊呼:“拜見夫君。”
“免禮。”劉備這便喚入安氏四長禦,行同牢合卺,脫纓結發等,夫妻之禮。
禮畢,女官魚貫而出。華室之中,隻剩孤男衆女。
守護聖火的高等女祭司,角鬥場上的死亡女神。光與暗、生與死的沖突對立,完美融合統一于讓整個羅馬爲之狂熱的嬌軀。正在此生唯一的男人面前,徹底坦露心扉。
另一側,作爲最後的蘇美爾人,夜女王的妖媚,亦不逞多讓。奈何薊王卻不爲所動。徑直将嬌羞無限,心如鹿撞,又滿懷憧憬的秦後,攔腰抱起……
殿門外。
函園貴人,女王·希雷娅,攜星辰·阿斯翠娅、漩渦·阿蕊娅、鳳凰·阿莎娅,盛裝抵達。
“女王。”門前守衛,正是夜莺·安德莉娅,和她的小隊。
“開門。”希雷娅柔然一笑:“來赴‘血矛之約’。”
“喏。”安德莉娅先是一愣,随即心領神會。與阿奇麗娅相約,羅馬角鬥場上的生死之戰。時過境遷,已悄然轉變。
一樣的盤腸大戰,不一樣的血矛之約。
目送女王傲然入内。
火絨·維吉妮娅忽道:“多入一人。”
獵鷹·塞希莉娅亦驚覺:“不好,夫君僭越了。”
荊棘·西爾維娅正欲入内,卻被安德莉娅伸手所阻:“協辰夫人,出身仙門。不入俗流,隻爲助夫君仙修。故不算在内。”
“原來如此。”衆禦姬紛紛點頭。仙門超轶絕塵,淩然高絕,不受俗世所限。
“孰勝孰負?”霜針·阿沙西娅(Acacia)忽問。
“女王當完勝。”安德莉娅笑道:“先不說阿奇麗娅,初經人事。何況女王已爲夫君誕下二子。高下立判,何必多問。”
“言之有理。”禦姬亦心有戚戚。
一夜再無閑話。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薊王大婚,百官休假。
王宮又多新婦,王太後坐等添丁進口。
薊王節育之心,後宮人盡皆知。然終歸多子是福。綿綿瓜瓞,蔓蔓日茂。螽斯衍慶,開枝散葉。薊王三百子嗣,國中以足夠分潤,何況海外荒洲,廣袤無垠。
待翌日,新婦梳妝挽髻。入西宮增城殿,行婦見禮。一日婚禮方畢。
蜜月後,行成婦禮。告廟列祖,乃入家門。
待九九重陽會,薊王當攜新婦,揚帆遠航,蜜月象林苑。
王太後有言,此去當擇雲霞護衛。
宮中上下,皆心領神會。
秦後魯琪拉夙願得償。隻需誕下子嗣,必是大秦之君。作爲太後,當效漢家垂簾監國。隻需得薊王鼎力支持,重返故國,指日可待。
薊王既能鑿頓遜海渠。能鑿穿紅海乎?
話說,彼時西陸尚處蠻荒,埃及法老,正對阻隔紅海與地中海的蘇伊士地峽,一籌莫展。以當時之技術條件,開挖蘇伊士運河,不啻天方夜譚。
然,既無法直接挖斷地峽,何不另辟蹊徑。
尼羅河,自南向北流經埃及全域,彙入地中海前,散成數個支流。若能将紅海與尼羅河相連,地中海船隻便可經由尼羅河進入紅海。如同築造萬裏長城的華夏文明,能建造金字塔的埃及人,亦稱基建狂魔。
十二王朝的兩位法老,辛努塞爾特二世與辛努塞爾特三世,首将蘇伊士灣北部與境内大苦湖連通。然後在尼羅河與大苦湖之間,沿尼羅河東面的圖米拉特幹谷(Tumilat)開挖一條長達二百五十裏的東西渠道。如此一來,紅海船隻便可經尼羅河三角洲,順下地中海。然工程實過于龐大。最終擱淺,未能完成。
後波斯崛起。大流士一世征服埃及。接手法老們未竟事業,終鑿穿漕渠。從紅海船入地中海,隻需四天。漕渠足寬二十丈,可供兩艘槳帆船,并列行駛。足見工程之巨。
波斯人後,馬其頓帝國興起。亞曆山大橫掃歐亞,埃及逐漸希臘化。托勒密王朝對水利并不重視。這條接力鑿穿的黃金航道,很快被淤泥阻塞,随之荒廢。
後幾經重開,又幾經淤塞。
随後,奧斯曼帝國崛起。奧斯曼素丹對貿易本身,并不感興趣。更喜歡占據歐亞十字路口,收取過路費。如此一來,古老的水道,再無疏通之可能性。乃至急于尋找印度的歐洲人隻能揚帆西去,促進好望角和美洲的發現。
直至十九世紀末,這項延續了四千年的爛尾工程,最終由法國征調四百萬埃及人,花費整整十年,(1869年)最終完成。爲開鑿蘇伊士運河,計有十二萬埃及人死于工地。許多屍體,無人認領或無法辨認,最終草草埋骨在黃沙,亦或被投入蘇伊士運河之中。
自随薊王泛舟南下,親眼得見頓遜海渠的開建。開鑿『蘇伊士海渠』的念頭,便在秦後魯琪拉的心頭萦繞。揮之不去。
若能溝通紅海與地中海。絲路商人無需忍受安息的重稅盤剝,經水路,将大漢的絲綢,源源不斷販運羅馬。随之而來,薊國橫海艦隊,長驅直入。
那些個圍繞地中海而建的羅馬城市,幾不設防。
每每慮及,心頭便猶如火燒。
洛陽,西園,長秋殿。
“卑下伍孚,叩見太後。”上軍校尉伍孚,肅容下拜。
“校尉免禮。”簾内何後輕聲言道:“校尉可知所行之事,何其艱險。”
“太後如何得知?”伍孚不由一愣。
“自是大将軍告知。”何後言道。
“卑下已有死志。”伍孚實言相告:“必除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