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總有追求。所謂七情六欲,又說愛恨情仇。既生于紅塵濁世,便無人能免俗。新帝繼位,不貪杯,不好色,不愛錢,亦不專權。煌煌天漢四百年,聞所未聞。
“莫非先有天家麒麟降世,後又出天家聖人不成?”掖庭令畢岚,将信将疑。若真如此,乃大漢中興之兆也。
“切莫驚慌。”張讓安慰衆人:“陛下初登大位,事事謹小慎微。刻意隐藏,亦未可知。”
危機關頭還看趙忠、張讓。
“張常侍所言極是。”趙忠亦言道:“富貴榮華,銷魂蝕骨。一旦親嘗,斷難相忘。陛下将将元服,血氣方剛。男歡女愛,軟玉溫香,人之常情。能忍一時,如何能忍一世。隻需細細觀瞻,投其所好。我等必能轉危爲安,重掌大權。”
鈎盾令宋典,恨聲道:“隻恨新帝未曾在深宮長大。未得我等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故與我等不親。”
“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料先帝突遭橫禍,盛年而崩。”張讓一聲長歎。苦心經營十餘載,眼看大權在握,不料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如今之計,又當如何?”掖庭令畢岚問道。
“萬事小心是其一。莫生事端是其二。分頭行事乃其三。”張讓早有定計:“今時今日,朝堂内外握于三人之手。董氏一門顯貴,何氏一門稍遜。還有以退爲進,權傾天下之薊王劉備。”
“董太後、何皇後、黃門令左豐。”十常侍心領神會。此三人,乃是突破口。
“然也。”張讓又叮囑道:“危難之秋,存亡之際。我等内官定要盡釋前嫌,齊心應對。兩位老大人那裏,亦不可忘。”
“如此面面俱到,當費珠寶錢财無數。”十常侍無不心痛。
“性命不保,錢财又有何用?”趙忠頓足苦勸:“破财消災。待來日,再十倍百倍賺回不遲!”
“董太後與何皇後,視财如命,料非難事。然王富甲天下,錢财無數,何以動其心。”鈎盾令宋典問道。
“王,還需二位老大人出面。”趙忠語透露深意。
掖庭令畢岚,已心領神會。
十常侍這便分頭行事,爲後半生榮華富貴,暗中奔走。
“(董太後)始與朝政,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與陛下想必,這些年來,董太後收取的财貨,亦不逞多讓。
我朝太後,可廢立新帝。除去擁有自己的私臣,還可直接下诏,任命官吏。董太後姊之子張忠,爲南陽太守時,因放濫,臧罪數億。徐遷荊州刺史,正當上任,太後遣中常侍說情,将外甥張忠托付給徐。徐卻對曰:“臣身爲國,不敢聞命。”太後怒,遂征張忠爲司隸校尉,以相威臨。
司隸校尉督察京師七郡,常劾奏三公等顯官,故爲百僚所畏憚。徐還未上任荊州刺史,家眷皆在京城。董太後之意,便是要張忠去專察徐過失。
此事足見,太後亦可賣官鬻爵。
新帝乃董太後次子。陛下雖不再賣官,然欲走董太後門路之人,卻尤勝先前。永樂宮深藏北宮,進進出出,頗爲不便。先帝曾用來售官的西邸,又被何後所占。于是乎。董太後便在西郭平樂館内,安置心腹,行賣官鬻爵。
永平五年(62年),明帝在洛陽上西門外修建平樂觀。觀爲高台,可登高望遠,校閱兵将。在此送行出征,慶賀凱旋,諸如此類。觀下另建平樂館。館爲驿舍,又置鎮之寶“飛廉銅馬”于館内。
換言之。此地既可供皇親國戚、公子王孫,觀賞百戲,宴飲娛樂之用。亦是曆代帝王,迎賓閱軍之所。
先前,京中有“望氣者以爲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靈)帝欲厭之,乃大發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遂“于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層五彩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爲小壇,複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引騎兵騎士數萬。天子在華蓋下觀禮。禮畢,天子躬擐甲,稱無上将軍,行陣三匝而還。”
台下揮刀走馬,殺聲震天。記憶猶新,陛下已崩。
平樂觀,距薊王函園,不過數裏之遙。董太後在薊王當面,行賣官鬻爵。當真不見外。也不知從哪裏來的親近之感。隻因薊王是貴子義父乎。
主持館内,迎來送往,賣官鬻爵事宜之人,亦是劉備少年舊識。少複祖爵時,曾親往樓桑宣诏之永樂太仆封。
先前,永樂太仆封與長樂太仆段,雙雙奉命,暗通太平妖賊。後永巷令徐奉事發,長樂太仆段,被十常侍栽贓陷害,引爲徐奉同黨,飲藥死于獄中。長樂太仆一職,遂爲張讓繼任。
永樂太仆封,見機不凡。舍财保命,僥幸逃過一劫。其後深居簡出,服侍在董太後身側,生怕遭人構陷暗害。陛下崩後,遂被董太後派駐平樂館。亦算是出宮辟禍。
或許。正因封與薊王乃是舊識,故董太後才有恃無恐。
聞,十常侍之長樂太仆張讓,登門拜見。守衛不敢怠慢,這便引來相見。
“張常侍。”
“封常侍。”
二人見禮。
賓主落座,封笑問:“張常侍,所爲何來?”
“乃爲我等身家性命而來。”張讓直言:“陛下自登基以來,多用宮中小黃門,棄我等中常侍于不顧。以黃門少令爲首,一衆小黃門、中黃門,趾高氣昂,頤指氣使,先後充任要職。長此以往,我等危矣。”
“張常侍所言極是。”封肅穆點頭:“卻不知,何法可解燃眉之急。”
“自段常侍,獄中飲鸩而亡。太倉之上,便少一人主事。”張讓壓低聲音,密語道:“我欲補段常侍太倉之位,不知封常侍以爲如何。”
“太倉之事,乃内禁忌。”封大驚:“張常侍因何引火燒身!”
話說,太倉頂上蟾宮,折桂館。主事之人有三: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長樂太仆段,掖庭令畢岚。
“隻因聞陛下一事……”張讓這才道破原委:“欲向老大人,求一貴女。”
“竟有此事。”悉知陛下隐秘,饒是封,亦不禁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