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代薊王上表,爲數萬婦孺求情。盧植便知有這一天。
隻是陛下如此迫不及待,令他多少有些意外。水淹廣宗之後,黃巾賊敗相已生。然廣宗城内,究竟是何狀況,便是盧植亦無所知。
見漢軍四面合圍,大局已定。黃巾賊三頭目,插翅難飛,陛下便遣人替換主帥。摘取勝利果實是其一。爲自家遮醜是其二也。'孝仁皇';屍身是真是假,盧植親眼所見,又親手掩埋,豈能不知。
依審配、逢紀所料。能代盧植之人,必是大将軍何進。不料,竟是董重。
陛下将剿滅黃巾賊的功勳,如此大方的送給永樂宮,究竟意欲何爲。
天下皆拭目以待。
盧植輕輕颔首:"軍中皆宿将,此戰多有功勳。董将軍定要善待。"
"盧車騎放心。我與薊王,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且諸将皆與薊王交厚,我豈不善待。"董重笑答。
細細一想,果然如此。度遼将軍臧旻、捕虜将軍田晏、左中郎将皇甫嵩,皆與薊王深有淵源。董重若以此爲切入點,軍心未嘗不可一用。
盧植又叮囑道:"孫子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将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麾下宿将,董将軍當可信任。切莫随意插手軍政。"
董重幹笑道:"謝盧車騎叮囑。董某不過一五陵少年,豈能不知?"
盧植點頭道:"麾下參軍審配、逢紀等人,足智多謀。董将軍亦需時常請教。"
"董某謹記。"董重肅容下拜。
"此戰或有曲折,然黃巾賊大勢已去。長社之圍,南路諸軍亦有破解之策。隻需時機一到,便可一戰而勝。"盧植終是安心:"如此,少令且宣诏吧。"
"奴婢遵命。"黃門令左豐不由得鼻子一酸,險些落淚。
盧植素來清白,志不在朝堂。
能教出薊王者,又豈是常人。
命帳外人等,悉數入帳。
黃門令左豐,這便宣诏。
不出所料。乃是以"盧植勞苦功高,朝堂正值用人之際,不可久懸在外"爲借口。奪其兵權,即刻回京,讓新任骠騎将軍董重,取而代之。
萬幸不是"檻車征植"。而是"安車回京"。
見諸将表情各異。心憂折損士氣軍心,盧植奉诏後,起身言道:"我等皆以身奉國事,何人将兵,别無不同。大敵當前,黃巾未滅,諸将當謹遵骠騎将軍将令,不得有違。"
"卑下遵命!"
這便交出兵符将令,先行出帳。何等灑脫。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盧子幹,活的清白。
待盧車騎離去,新任骠騎将軍董重輕咳一聲開口:"董某此來,一不爲奪權,二不爲冒功。不過是替陛下略盡綿薄之力。我與薊王乃刎頸之交。再場諸将多與薊王相熟。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關了門,便是一家人。盧車騎先前如何,今後亦如何。董某當蕭規曹随。諸将放心,隻需剿滅黃巾,該得的功勳,不會短去分毫。該得的賞賜,不會少去一文。董某之言,諸将謹記。若有食言,何須諸将言語。董某自無顔見薊王當面,便自刎在階前!"
"卑下,遵命!"不得不說,扯薊王虎皮,立起大旗。此舉,當有奇效。
見軍心可用,骠騎将軍董重和黃門令左豐,皆暗自松了口氣。
"傳我将令,犒賞三軍。"
"喏!"
将令傳出,歡呼一片。
盧植正收拾行囊,忽聽帳外審配、逢紀二人求見。
這便請入帳中。
"明公此去洛陽,當無驚無險。"審配言道:"卑下卻心憂,廣宗城内仍藏有神鬼諸器。"
盧植輕輕點頭:"我已料到,卻也無妨。薊國蘇越正領良匠駐守沙丘平台,鑽研黃巾遺留機關諸器。若廣宗城機關遍地,當請他來破之。"
"卑下謹記。"
盧植言道:"董重乃永樂董太後子侄,志不在行伍,亦不在朝堂。如他所言,此來不過例行公事。戰勝回京,封侯拜爵。坐享富貴榮華,位極人臣。二位可悉心輔佐,日後必受重用。"
審配肅容下拜:"天下将亂,群盜蜂起。心懷叵測之徒,暗藏禍心之輩,何其多也。今漢氣數已盡,滿朝公卿皆屍位素餐。我等豈能明珠暗投。且既已心屬薊王,如何能半途而廢。"
盧植欣然點頭:"如此,我有薦書二封。待事了,可去薊國,面呈王太妃。當以國士待之。"
"卑下,拜謝!"審配、逢紀,難掩激動。所缺,正是盧車騎薦書啊...
時下,何人舉薦,尤爲重要。
盧植乃薊王恩師。口出"當以國士待之",言下之意,食俸二千石起。如此,比登臨黃金阙,亦不弱半分。
二人得償所願,再拜離去。
亂世已露峥嵘。今漢氣數将盡。誰還去洛陽隻争朝夕。
爲子孫後代計,當輔佐新君,再辟二百年新漢朝。
枹罕,合衆将軍府。
自得知妻兒、部族皆遷居薊國。先零王子雕零渾,重拾心志。又秘遣心腹,繞道薊國,與妻兒部族相見。這便徹底歸心。失而複得的喜悅,和萬事俱滅後的死灰複燃,非親身經曆,而不可盡知也。
"拜見将軍。"心境飽受淬煉,雕零渾整個人内外一新,氣勢遠勝先前。
"王子免禮。"見他甚有雄氣,韓遂亦心中一喜。大事可成矣。
"不知将軍相招,所爲何事?"雕零渾開門見山。
"乃爲一生死大事。"韓遂亦爽快作答。
"願聞其詳。"雕零渾目光一凜。
韓遂屏退左右,隻留軍師閻忠在場。
示意閻忠代爲開口:"大軍壓境,生死之間。然兩座雄關守将,卻視我等如兒戲,暗生納降之心。"
"果有此事?"雕零渾殺氣陡升。
閻忠又道:"爲防二将不戰而降,合衆将軍欲遷二人家小親族,入枹罕安居。如此,既能護家小遠離戰場,又可另二将安心戰事。何樂而不爲?奈何将令發出,二人卻拒不從命。如若平時,也就罷了。然事關生死,不可不察。所謂'甯信其有,勿信其無';。王子以爲,此事該當如何?"
雕零渾咬牙切齒:"大敵當前,生死之間。若生異心,盡數殺之!"
韓遂與閻忠相視一笑。默契于心。
如前所說。此次舉事,三十六部羌渠才是主力。韓遂等人麾下,每部不過數千兵馬。隻需籠絡住羌渠,餘下各部,可有可無。
而對韓遂而言,隻需将舉事五将盡數除去。自己便成了不敢出頭的羌人,唯一倚仗。
在明在暗,鏟除所有競争對手。
真可謂一舉數得,一石二鳥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