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席列喜氣洋洋。可武将這邊除去王傅黃忠外,竟無一人獲得升遷。
稍安勿躁。我等與王上患難與共,出生入死。今裂土封王,又豈能少了我等。
果不其然。
先将王命收攏成卷,收入袖中。國令士異又從另隻袖中取出一道新王命,徐徐展開,朗聲誦讀:“宣,都護西域輔漢大将軍令。”
“命校尉黃忠任典軍中郎将。秩二千石,‘銀印青绶’。”
話音未落。滿堂驚呼。
“臣,惶恐。”黃忠伏地行禮:“臣已爲王傅,位極人臣。如何還能再領典軍中郎将。食雙二千石俸。”
母親笑答:“王傅爲薊王所封。中郎将乃大将軍所命。所出清楚明了,賞罰皆有迹可循。中郎将可坦然受之。”
“末将領命。”黃忠這便領命。正如王太妃所說。輔漢大将軍開立幕府,與封國平行。身兼二職,自也是人之常情。
典軍中郎将出自典軍校尉。
典,主持,掌管之意也。典軍中郎将,平日代大将軍主持掌管營事。戰時領中護軍,節制諸軍。
之所以是中郎将。因位在校尉之上。大将軍,營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每部軍司馬一人,比千石。
“擢升軍曲候關羽爲輔漢大将軍府,前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绶’。”
“臣弟,遵命。”
“擢升軍曲候張飛爲輔漢大将軍府,後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绶’。”
“哈!臣弟,遵命。”
“擢升軍曲候徐晃爲輔漢大将軍府,右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绶’。”
“末将遵命!”
“擢升軍曲候周泰爲輔漢大将軍府,左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绶’。”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典韋爲輔漢大将軍府,中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绶’。”
“噢!末将遵命。”
中軍,又稱中壘。中軍校尉拱衛劉備中軍。非典韋莫屬。
“擢升軍曲候蔣欽爲輔漢大将軍府,前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淩操爲輔漢大将軍府,後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韓猛爲輔漢大将軍府,右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崔霸爲輔漢大将軍府,左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素利爲輔漢大将軍府,中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绶’。”
“臣,遵命!”
諸如,呂常、閻志、成律歸、田岡、馬興、韓隆、陳紀、孫勉、公孫犢等人,皆擢升爲各營軍曲候。
武将亦皆大歡喜。
“右軍校尉、左軍校尉、中軍校尉,兼領王宮舍人。”國令士異又語出驚喜。
“臣等,領命!”
“前軍司馬、後軍司馬、右軍司馬、左軍司馬、中軍司馬,兼領王宮行人。”
“臣等,領命!”
不出所料。武将亦領食雙俸。
品秩最高的黃忠領食雙二千石。年俸折錢八十六萬四千!
秩比二千石的五營校尉,兼領六百石王宮舍人。年俸亦可折錢,六十一萬二千。
便是秩比千石的五營司馬,兼領比六百石王宮行人,年俸亦可折五十萬四千錢!
等等。
家臣猛然發覺。爲何前軍、後軍二校尉,皆未能得食雙俸?
關羽、張飛,萬人敵。随主公揚名西域,論功居首。不應該啊……
國令士異這便爲衆人解惑:“薊王注曰:外舉不避仇,内舉不避親。’家國天下,家事亦國事。家和萬事興。(薊王)宮中(大将軍)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王太妃、王妃、諸如夫人、義王太妃、義王弟、皆食千石俸。正當時宜。”
“臣等,謹遵王命。”家臣齊聲拜伏。
原來如此。
關羽、張飛、黃叙、太史慈。四人乃是薊王義弟。自當不能以舍人待之。
家國天下。有理有理。
再加千石‘家俸’,二人年俸折錢六十八萬四千。
武臣中僅次于黃忠。
又如,大兄劉文、二兄劉武、四弟劉修,劉氏宗族亦得晉升。
總之,皆大歡喜。
每擢升一人,便有王宮侍衛高聲通報。再由官吏書于市中布告欄,令史抄錄後遍傳國境。
消息一經傳出。舉國轟動。
人心随安。
所謂明以照奸。大王行高薪養廉。麾下家臣官吏,若無此能,又何敢領食高俸!
五縣民衆翹首以盼。
那些添居高位的貪官污吏,紛紛棄官外逃。治下民衆拍手稱快。
足見薊王之盛名。
大賞群臣後,遂宣五縣官吏入殿。母親好言寬慰,替劉備收攏人心。以前種種既往不咎。以後需處處留心。王國不比郡縣。薊王勤政愛民,嫉惡如仇。
心中又存俠義。身邊亦多豪傑。
以前做官,跑了也就跑了,逃了也便逃了。
以後做官。
不妨試想一下。能逃到哪去?遣一豪傑,便是追到天涯海角。必取項上人頭而歸。
不死不休。
我就問怕不怕?
有人會問。即便是輔漢大将軍幕府,加薊王宮。官職亦是有限。臨鄉轄地三百裏,鬥食小吏多如牛毛。如何能照顧周全。
無妨。
升遷,升遷,升而得遷。
小吏先升一級,幹吏甚至連升三級,調往五縣。将臨鄉的爲官之道,爲官之術,爲官之法。悉數傳與五縣,盡快與臨鄉接軌。
各級官吏未到任前。二位國相掌管的市樓和置樓,已先行設立完畢。麾下刺奸、賊捕,細作、斥候。聞風而動。
将五縣民情,源源不斷上報臨鄉。
風評,亦是判斷本地官吏是否盡職盡責的一個重要參考。有或沒有,是否屬實,都不打緊。先存疑在錄。待有司細去驗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若爲禍一方,自當撤職查辦。如何處置,視民情大小而定。
得益于劉備一手打造的官吏架構。雖遠在洛陽,薊國國政卻未受耽擱。五縣并入,官吏到任。修路通渠、屯田安民。皆如故事。熟能生巧。一片白澤的臨鄉,便是最好的試煉場。
諸如北海一龍三人,已獨立執政。崔琰三友,亦能獨當一面。
有個别城邑,大半毀于洪水。本以爲無人願來赴任。豈料新任城長看過後,欣然點頭:“尚好。”
城郭毀去大半,民居多數倒塌。斷壁殘垣,淤泥沒履。民生凋敝至此,上官還口出尚好?
好在哪?
有人、有地、有田、有房。還不叫好?本以爲選了個難題,豈料如此輕松。汝等可知。今日臨鄉,昨日乃一片白澤,百裏無人煙的督亢?哎,勝之不武啊……
敢問上官,高姓大名?
鍾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