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中還夾着一份邸報。“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并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上錄朝廷内外諸情。乃是專門用于朝廷傳知朝政文書,及政事軍情的文抄。
邸報中,詳細記錄了劉備返回樓桑後的諸多軍情。
大阏氏返回部落。高車十二大部,暗中聯合。趁副伏羅氏宴請鮮卑大單于時,舉兵發難。當場斬殺檀石槐一衆親信,并将數千顆硝制好的首級送到白檀城下。
夏育等人已校驗,确認檀石槐全家在列!
大單于果然難逃一死。
高車十二大部又聯名上書。請求南下歸附。副伏羅氏更是舉族南遷,穿越大漠,立王庭于白海之濱,與漢軍接洽,以示心誠。
傳言聖心大悅。已诏封副伏羅氏爲歸義王。并将白檀城下數千鮮卑俘虜并部族,交給副伏羅氏統領。
鮮卑覆滅,高車又來。
劉備歎了口氣,不知是喜是憂。
副伏羅氏竟敢立王庭于白海之濱,此時,東西皆有鮮卑殘部,南面又是三路漢軍駐守的白檀城。如此膽色,非同尋常。
繼檀石槐之後,草原又要出雄主?
劉備微微頓了頓,再往後看。皇帝廷議,問政群臣。左右皆說可行驅虎吞狼之計。高車在北,三郡烏桓和南匈奴在南。若上下包夾鮮卑,草原可定。
唯有蔡邕上書言道:示好高車,不啻養虎爲患。鮮卑戰敗,已成弱勢。高車若并鮮卑,不正如當年鮮卑南下納十萬北匈奴部族一般無二?待高車勢大,必定如匈奴、鮮卑故事。南下抄掠邊郡。那時,狼災未免,又生虎患。邊疆形勢更加糜爛,邊民苦不堪言。
因此次兵發北上,蔡邕亦上書阻止,爲陛下不喜。故而不納其言。
劉備猜測。陛下心中,或已許高車南下。又說要行和親之策。卻不知這次要把那位宗室女子嫁給新鮮出爐的歸義王。
除了高車諸事,邸報還對北伐封賞略說一二。
三路主帥,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皆封将軍号。賜爵縣侯。北伐将士亦多有賞賜。我家陛下雖視财如命,卻也算出手闊綽。能賺錢,亦能花錢。甚好。
朝廷命三人繼續駐紮白檀城,整修城垣,守備待命。
看完邸報,劉備又看崔廷尉手書。信中說,朝廷已準備擇周邊鄉亭并入臨鄉,擢升劉備爲縣侯,亦封将軍号。諸如此類。
官位、爵位,皆有榮升。陛下待少君侯不薄。
隻不過,崔廷尉雖位列九卿,卻不是三公。消息普遍不太精準。當然,朝堂與内廷的角力,亦不是他能夠知曉。如今一切皆無定論。當以最後下發的诏書爲準。
比起安之若素,頗多淡然的劉備。兩位家丞卻喜形于色。這便取圖來看。
臨鄉北十裏,便是涿縣。涿縣乃是涿郡治所,不可能分給劉備。西邊是逎侯國,不可輕動。故而隻能向東、向南。
臨鄉東南,有益昌。高帝六年(公元前01年)置。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封廣陽頃王子嬰爲侯國,置益昌候國,屬幽州涿郡,到今漢初即廢,并入安次縣。
臨鄉西南,有範陽縣。秦時初設,因在範水之北而得名,治所故城。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封匈奴降将代爲範陽侯,置範陽侯國。元光元年(前14),代去世,子德繼位。元光四年(公元前11年),“侯德薨,無後,範陽侯國除”。複爲範陽縣。
範陽縣乃是大縣。陛下估計舍不得。益昌今漢已除縣,并入安次縣。故而将原先的益昌候國劃歸臨鄉的可能性較大。
劉備聽聽便罷,心中并無多少期待。
臨鄉尚有餘力。三百萬畝水澤,隻辟出六分之一。貪多嚼不爛。先把到手的一畝三分地打理好再說。
況且,前些天他已收到黃門令左豐密信。言,朝廷已定下軍功。劉備排在第二。第一乃是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三人并列。劉備居中,遼西太守趙苞居末。
原因很簡單。劉備歸心似箭,勝後便走。三路漢軍卻仍在不遺餘力,追擊潰逃的鮮卑散兵遊勇。如此日積月累。犄角旮旯,雜七雜八,東拼西湊累積起的軍功,三人分潤後,竟比劉備還多!故而殺敵兩萬有餘的劉備,隻排到了第二。斃敵數千的遼西太守趙苞自當居于末席。别說,收攏軍功這件事,也算是一門很高級的學問。
劉備看過,亦笑笑而已。
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皆是宿将。累積軍功,擢升将軍。對炎漢來說,亦是好事一樁。劉備聲名鵲起,若再位列首功,難免被人惦記。誣告居功自傲,亦或是暗行不軌,豈非不美。
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是時候宅在家中,好好種田養士,以備不虞了。
朝堂的事,隻有朝堂諸公去操持。
再說,縣侯的封賞,已經不錯了。
還有将軍号?
聽起來,似乎很拉風。
春分剛過,整個臨鄉,備耕、通渠,開始了新一年的稻作。圩田還在繼續。圍繞督亢,環環建起的圩堤,縱橫分割,猶如棋盤。冰雪消融,春江水暖。水路通暢無比。舟船往來,接送農人。船頭田間,還有山歌對唱。雖多是蠻語,卻勝在曲韻悠揚。
好一幅盛世美景。
管甯說,今年可再圩田數十萬畝。
剩下水澤,督亢便力有不逮。尤其是臨鄉南部,仍是一片無人問津的野澤。血戰一場,除北疆禍患。劉備難得空閑。這便準備着手督造大利城和臨鄉城。
大利城居南。到幽州南界督亢陌的大片野澤,便歸大利城圩田。
臨鄉城居東。東南部水澤,自劃歸臨鄉下轄。
郦城大建接近尾聲。督亢城早已立滿樁柱,大别山蠻随到随建。今春至夏,再圩田五十萬畝後,劉備這便要着手督造大利、臨鄉二城。
最先得知消息的樓桑學壇,又舉壇轟動。
大利、臨鄉二城的城長之位,必出自樓桑學子。
放眼望去,芊芊學子中,誰又堪稱治世良才?
臨鄉上下,皆拭目以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