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備眉頭緊鎖,烏蓮這便勸慰道:白檀城固若金湯,我軍連勝兩陣,氣勢如虹。加上守城物資齊備,鮮卑輕騎遠來,又揮軍急攻。焉能久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可不必擔心。
劉備點頭稱善:言之有理。卻也不可大意。檀石槐乃是豪傑。又豈能因私廢公。今親提十萬大軍圍城。表面上是報殺子之仇,奪妻之恨。其實是想趁羽翼未豐,将我等鏟除。以絕鮮卑後患。
烏蓮這才醒悟:難怪他不要回大阏氏。
正如劉備和檀石槐的陣前對話。兩人皆是要爲各自百姓,尋一條活路。劉備小小年紀便敢親帥一軍,遠赴北疆。目标判斷之準,行動之迅疾,麾下軍士之強悍,聞所未聞。若待他長成,必是鮮卑心腹大患。故而,檀石槐不惜以十萬大軍,将白檀城圍成鐵桶一般。目的便是要取劉備性命。至于殺子之仇,奪妻之恨。比起鮮卑的生死存亡,就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
白檀城的曆史,檀石槐必定心知肚明。按他料想,一座荒廢了二百餘年的前朝邊城,損毀嚴重。草草修葺,又能有多少防禦?不料連攻兩日,損兵折将。卻連城牆都沒摸到。這便連天加夜,砍伐周遭樹木,加緊制備攻城器械不提。
對于守城,劉備深得崔尚書之真傳。
《四民月令》未曾錄入的邬堡攻防,劉備早已爛熟于胸。樓桑有邑無門,劉備尚能守住。如今白檀城,城牆堅固高聳,護城河環繞。城内物資齊備。兵精糧足。即便有十萬大軍圍城,劉備也無所畏懼。
隻是白檀城臨近河岸,需防水患。如今北地極旱,并無大水。上下遊築堤,效果甚微。又因白檀城附近地勢平坦,即便蓄滿足夠水量,破閘放水。大水漫出河道。也會将鮮卑營地一同淹沒。到那時,放眼望去,一片無盡的爛泥地,鮮卑人馬泥足深陷。别說攻城,就連行走都難。城内卻有城牆擋水。劉備督造的幹欄建築,高架地面之上,自能抵禦水患。因而水攻無憂。
此次北地大旱。不得不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也正因如此。劉備才想盡辦法,不惜動用内廷人脈。爲自己讨了個胡騎校尉的官職。率領隻有八百餘落的右北平烏桓,北出盧龍塞四百餘裏,悄無聲息的占據白檀城。若不是處事經驗尚少,未能辨認出檀石槐的真實身份。此時早已功成身退。
可惜功虧一篑。
或有人說,身患重病的鮮卑大單于,去日無多。也就幾年光景,爲何還多此一舉?
在劉備看來,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情形。
此戰,若漢軍大敗,丢盔卸甲,十不存一。則再無力應對邊疆戰禍。不僅鮮卑日益強盛,抄掠邊境百姓,充實人口,獲得先進技藝,壯大聲威。就連牢牢控制的南匈奴,也因新任可汗的陣亡而分裂。漢化未能持續。
另一個危害便是三郡烏桓。屢被朝廷征召平叛,未有寸功,卻損兵折将。積怒而反。禍害北地,又成一大患。
一切的一切,便是因此次戰敗。被鮮卑擊敗的大漢,讓向來仰視強權的遊牧民族,人心浮動。漢廷對北方遊牧的統治力,随之大大削弱。邊郡百姓争相内遷,将大片土地拱手讓給遊牧胡人。爲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因而在劉備看來,此戰大漢亦輸不起。這也是他得知檀石槐未死,毅然決然,固守白檀城的原因。隻不過,他還是小觑了天下英雄。檀石槐親率十萬大軍圍城,并不爲報殺子之仇,奪妻之恨。而是把他視作鮮卑的生死大敵,心腹大患。欲殺之而後快,永絕後患。
剩下的問題就簡單了。
劉備守城。檀石槐攻城。雙方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三日清晨。
鮮卑大營再次傾巢而出。與先前不同的是,在鐵蹄之前還裹挾着大量的平民百姓。等走到近處,守城軍士才發現,麻繩鎖鏈捆綁的,皆是我炎漢百姓。
男女老少皆有。蓬頭垢面,衣衫不整。許多人身上還有血迹。一路哭嚎着被鮮卑大軍驅趕到城下。用手中簡易的木制工具,掘土填河。
邊郡百姓雖早已進入射程,可弓箭手卻遲遲未能射出。
左右皆看向劉備。
少君侯面色鐵青。
世人皆知少君侯愛民如子。鮮卑驅使我大漢百姓掘土填河,實在是太卑鄙。
射還是不射?
城上兵士和城下百姓,四目相對。城下哭聲一片。許多人跪地求救,口吐正是北地鄉音。再看鮮卑大軍,遠在一箭之地外駐足。人馬皆寂靜無聲。
越過重重人馬,劉備甚至能感受到檀石槐的窺探。所用計策其實很簡單。破解也不難。隻需一輪齊射,便可令城下民衆盡數斃命。關鍵是劉備如何能下去手?
或許檀石槐也已料定,劉備必不忍心下手。如此一來,結果隻有兩個。甕城前的護城河,被百姓填滿。劉備打開城門放百姓入城。無論是何種結果,檀石槐的戰略目标均已達成。
果然,環視押後的鮮卑大軍。少君侯一聲輕笑:“打開城門,衆将随我出城。”
“喏!”
城頭三通鼓罷。吊橋緩緩落下。鮮卑大軍一陣騷動,卻又很快平息。檀石槐在等。有道是半渡而擊。待民衆蜂擁入城,阻塞門洞。再發兵突襲,大事可成。
吊橋剛剛放下,便有一将奔出。身披燦錦戰袍,胯下龍駒賽火。橫刀立馬,目光如電。揮刀一指,一隊闆楯黃弩兵魚貫而出。
沿河岸一字排開。闆楯上下疊放,組成一道盾牆。刀盾兵、長槍手緊随其後。劉備在繡衣吏的護衛下,親率五百丹陽白毦,沖到城下。
“百姓速速進城!”劉備話音剛落,兩層疊放,呈品字和倒立品字型排成一面弧形盾牆的闆楯,迅速裂開一個個豁口。
讓出通往城内的道路。
百姓四目相望,轟的一聲,奔逃向城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