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水又東南,洛水合焉。水出盧龍塞西,南流注濡水。”西漢時的盧龍塞道,便是沿平坦的濡水谷道而建。溯濡水谷地而上,翻越白檀山地,便可抵達白檀城。
恰逢大旱,水流細小。寬闊的谷道,可供數車并行。
白檀城在盧龍塞西北四百餘裏。沿濡水谷地一路疾行。遇到河汊支流攔路,便命工匠伐木造橋。直入白檀山地。
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半月後,抵達白檀城。
“濡水又東南,水流迴曲,謂之曲河。東南流徑漁陽白檀縣故城。”
白檀城依山傍水。拱衛要沖。乃前漢白檀縣治所。今已廢棄兩百年。城郭雖多有坍塌,輪廓猶在。
入城後,紮下營盤。劉備第一件事便是命人打開數輛車廂,取出了仿照後世軍用萬能鍬打造的‘巧工鏟’。按照城郭外的溝壑痕迹,重新開挖護城河。
數千把巧工鏟分發下去。在侯府良匠、樓桑能工的指點下,數千精裝漢胡壯丁,揮汗如雨。連天加夜,掘土挖渠。挖出的泥土又被用來夯築修補城牆。
徐榮率麾下五百鼍龍騎,以白檀爲軸心,掃蕩周圍百裏之地。若遇小股鮮卑,圍而殺之。若遭遇鮮卑大部,便第一時間折返通報不提。
劉備又遣斥候換裝鮮卑服飾,秘密西行,入壩上草原。抵達陰山腳下,搜尋王庭蹤迹。
正如先前所說,白檀乃是屯戍城。軍民兩用。戰時守備,平時屯田。爲方形城池,周長三裏。夯土築牆,殘高兩丈餘。城内有甕城、房舍、軍營、武庫、糧倉遺址。皆破不可用。
麾下騎兵分成數路。
一部保護身後盧龍——白檀,軍糧要道。一部散布在方圓百裏之内,截殺南下小股鮮卑,并探查鮮卑三大部的動向。還有一路,喬裝打扮,秘密抵達陰山腳下,建立隐秘據點。搜尋王庭蹤迹。
剩下雄壯皆挖溝築牆,整修白檀城。
劉備此來攜帶的數百車糧草辎重。足夠人馬一月之需。若要久持,糧道至關重要。五日後,第一批糧草從盧龍塞運到。
城内土地亦開始清理。劉備劃分出數個區域。搭建馬廄、草場、武庫、糧倉。
半月後,通渠放水。寬三丈,深丈餘的護城河開始蓄水。甕城、吊橋,緊跟着修建完畢。所有人手開始夯土築牆。望着一日數變的城郭,還有不斷堆積的糧草,劉備終于稍稍松了口氣。
說起來,劉備此次出兵塞外,完全是守株待兔。戰略設想皆是建立在憑空猜測的前提下。奇謀若能成,除了老天眷顧。便是天佑炎漢。好在許多細節,也正按劉備設想進行。
八月,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别從高柳、雲中、雁門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是其一。
三将麾下皆是騎兵,必行搗巢之策。是其二。
若大漢兵鋒所指,鮮卑王庭拔帳而走。且沿陰山南北往來迂回東進。必定被堵個正着是其三。
此三條已有兩條達成。
就看鮮卑王庭究竟往哪裏遷移了。若遠赴漠北,或是一路西行,劉備無話可說,就此罷兵。無非是空費糧草。若是真就往東,哼哼!
除此之外,最讓劉備憂心的便是右北平以東的東部鮮卑。
從地圖上看,漢庭兵發三路,直取彈汗山。西部和中部鮮卑,皆能及時趕到。唯有遠在遼西的東部鮮卑,要假以時日。然而,東部鮮卑若西進,需提防被遼西、遼東烏桓抄了老巢。遼西烏桓王丘力居,衆五千餘落。遼東屬國烏桓王蘇仆延,衆一千餘落。頗有實力。
故而劉備判斷。東部鮮卑西進前,必先抄掠遼西,殺退烏桓,震懾守軍。然後再率部挺進,合圍漢軍。
此時遼西太守是何人。能否抵住鮮卑?
左豐曾來密信。說,中常侍趙忠薦從弟趙苞爲遼西太守,分潤北伐之功。劉備出發前已急忙六百裏加急,詢問趙苞爲人。
崔廷尉回信說,趙苞,字威豪。甘陵東武城人。從兄宦官趙忠爲十常侍之一,他深以爲恥,不與往來。初仕州郡,舉孝廉,升廣陵令。任職三年,雷厲風行,名聲廣著。政教清明,郡上表朝廷,陳說趙苞行事,近日剛升任遼西太守。
此人若真如崔廷尉所言,‘雷厲風行,政教清明’。東部鮮卑,劉備便可稍稍放心了。
九月初,城郭修複完畢。劉備命人多備礌石滾木。又削尖木,造鹿角拒馬。城内殘破民居盡數拆除,沿内牆一圈,蓋窯燒磚瓦。平整出的土地用來圈建馬廄、草場、武庫、糧倉。
餘下工匠在一隊人馬的保護下,重走濡水谷道。細細整修橋梁道路,以便糧草運輸。
每過十五日,便有一隊車馬押運糧草抵達白檀城。
糧草堆積如山。劉備又命人多挖水池,注水已備滅火。城中營地皆搭建完畢。進出有令,軍容齊整。正待大用。
徐榮率麾下五百鼍龍騎布控,方圓百裏内的鮮卑營地,皆被拔除。又命麾下精通胡語者,假扮鮮卑武士,暫住營地,充當耳目。但凡有小股騎兵入住營地,便趁機殺之。謹防走漏風聲。
如此,占據白檀城月餘。三路鮮卑皆不知眼皮底下,竟有漢軍駐守。
城内角樓、谯樓、堞牆、箭樓,皆埋伏弓箭手。甕城更有崔霸韓猛,親自鎮守。前漢築造白檀屯戍城時,不惜工本。垣牆築基深厚,且皆是白檀山中堅石。夯築的土牆雖大半倒塌,扒開土層,卻發現牆基大緻完好。如今在牆基上重新築牆,事半而功倍。
修複好的垣牆高三丈,寬丈餘。排磚鋪設,行走方便。
若非時間緊迫,劉備甚至想爲城牆包磚。馬廄、草料場、武庫、糧倉皆爲重地,爲防火箭,多燒瓦當遮蓋。已防火箭天襲。爲防水患,又多爲幹欄建築。北地大旱,并無大水。爲防萬一,劉備還是做萬全準備。
一窯磚瓦從做坯,陰幹、入窯燒制,撤火、密封,涼透取出。不過十餘日。一窯可出萬塊磚瓦。時下磚窯,大緻分工作間、燒窯室、煙道和窯頂等幾個部分。并不複雜,可因地制宜,随用随建。無論築城所用的大型窯場,還是墓葬所設小型窯場,比比皆是。制磚術十分發達。
後世長城沿線,皆有漢代磚窯遺址,便是明證。
臨鄉造城,燒磚頗多。輕車熟路,到了白檀也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