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還在堂上坐着,見他兩人轉回,問道:“卿二人怎麽又回來了?”
逢紀說道:“請将軍屏退左右。”
袁紹於是命堂上的婢女、侍衛都出去,隻剩下他和逢紀、許攸三人。
逢紀說道:“荀、孫二将軍今敗董卓,獨得光複洛陽之功,将軍意下如何?”
逢紀、許攸都是袁紹的心腹,聽了逢紀這麽說,袁紹也不隐瞞自己的擔憂,他歎了一聲,說道:“當日貞之邀我共擊洛陽,我沒有答應,如今想來,悔之不及。”
他問計道:“現下形勢已是如此,卿二人以爲我該當如何?”
許攸說道:“有兩策。”
“哪兩策?”
“一則如适才荀文若所言,荀侯、孫侯必會再邀将軍追擊董卓,将軍可應之。”
袁紹默不作答。
剛才袁紹對荀谌說,他先遣淳於瓊過河,之後他再親提兵馬去和荀貞、孫堅會師,這隻是當着衆人面前說的假話。自到冀州以來,他一直首先想要得到的就是冀州,又怎會肯在得到冀州之前浪費兵力,去追擊董卓?
許攸和逢紀對視了一眼,逢紀接着許攸的話,說出了第二策,說道:“聞軍報稱:荀、孫二将軍擊破太谷後,董卓曾遣李傕至太谷求和,許荀将軍以司隸校尉,許孫将軍以執金吾。這第二策就是:将軍可表一人爲颍川太守,表一人爲廣陵太守。”
相比第一策的無用,許攸、逢紀的這一計可謂毒辣,乃是釜底抽薪之計。
司隸校尉、執金吾固是位高權重,可現在洛陽是個什麽情況?
不但洛陽城池被毀,内無居民,而且周邊數百裏也無人煙,荀貞、孫堅如真是留在了這裏,别說壯大實力了,便是他兩人現下的那各兩萬多人馬恐怕也會要養不起了,當此亂世之際,沒了兵馬,隻有個“貴重”的空銜,又有何用?
可以預料到,袁紹的這兩個表隻要一出來,荀貞、孫堅别無它法,爲了免得地盤被别人占去,隻能立刻從洛陽撤軍,各歸本郡,如此一來,他倆追擊董卓、再擊長安、迎駕東返的打算也就隻能落空,而他倆的這個打算隻要一落空,袁紹也就不用擔憂他倆的威脅會變得更大了。
隻是,這個計策毒辣歸毒辣,如是施出來,卻未免會有損袁紹的名聲。
明眼人誰會看不出袁紹真實的用意?
袁紹因之遲疑,說道:“貞之與我爲盟,我如表他人爲廣陵太守,會不會引人非議?”
逢紀說道:“成大事者,何在意他人非議?今世亂,兵強者勝。将軍隻要能得到冀州,以冀州爲資,憑将軍的家聲、名望,襲光武故事,削平諸亂,定天下如反掌之易!待天下定後,誰又還會再來非議将軍?”
袁紹問許攸:“子遠,卿何意也?”
許攸答道:“誠如元圖所言,荀、孫二将軍今已敗董卓,獨得光複洛陽之功,以攸之見,将軍如不早謀,再等到他兩人克取長安,迎駕東返,将不可複制矣!”
袁紹做出了決定,說道:“我即表周昂爲颍川太守,表淳於瓊爲廣陵太守。”
……
魯陽,袁術軍中。
聞報荀貞、孫堅大敗董卓,已光複洛陽,袁術大驚,下意識得從席上站起,追問道:“果真已敗董賊,克複洛陽?”
來報信的人答道:“是。”
袁術良久無言,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落座,打發了這報信之人出去,問席上諸人道:“不意荀、孫二子竟這般僥幸,居然能擊敗董賊,光複洛陽。”
席上衆人也各驚詫。
一人離席起身,說道:“荀、孫既敗董卓、克複洛陽,值此之時,将軍不可猶豫,當立即親提兵馬,急至洛陽,與荀、孫合兵,共追董卓。”
又一人起身說道:“此言謬矣!”
袁術看去,見反對袁術提兵去洛的乃是他帳下的長史楊弘。
袁術是貨真價實的後将軍,後将軍是重号将軍之一,可以開府,長史是将軍府中的一個重要吏職,相當於後世的秘書長或幕僚長。
袁術問道:“德業,卿何意也?”
德業,是楊弘的字。
楊弘說道:“今劉表在荊,居宜城,招攬英豪,意在明公,蒯良、蒯越、蔡瑁諸輩皆投從之,在這個時候,明公如提兵出州,則董卓能否爲明公得獲吾不知也,南陽、荊州将不複爲明公所有,吾卻知也!”
劉表在宜城,招攬荊州英豪,聚兵收糧,所爲者隻有一事:那就是想要把袁術趕走。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袁術如果主動帶兵離境,可以想見,不但荊州他不可能再得到了,并且甚而連南陽他也不能再保有了,而如無了南陽,袁術也就成了無根之萍,将難以再成就大事了。
楊弘這番話說到了袁術的心裏,袁術說道:“誠如卿言,劉景升意圖叵測,我确是不可稍離魯陽,可荀、孫二子已複洛陽,我若是不與理會,萬一他倆再克複長安,迎回天子?這……。”
荀貞、孫堅如真的能迎回天子,那他倆就是此次讨董的最大功臣,袁紹、袁術都得靠邊站了。
楊弘說道:“吾有一策,可使荀、孫不得迎駕東返。”
“噢?是何計也,快快道來!”
“荀、孫素不敬将軍,殊可恨也!如無劉表在側,将軍自可趁如今他倆主力在外之機,遣一猛将,入據颍川,隻惜今有劉表在荊,此計卻是不得行也。”
劉表已經是一個大敵了,如再遣兵去搶颍川,那便是又惹上了荀貞、孫堅這兩個強敵,此計确是不能用。
袁術說道:“此計既不能用,然則卿計到底爲何?”
“吾聞董卓曾欲表孫堅爲執金吾,荀貞爲司隸校尉,将軍可由此另表一人爲颍川太守,再表一人爲廣陵太守,如此,孫堅、荀貞爲保颍川、廣陵不失,必歸也。隻要他倆歸郡,自就不會再有他倆追擊董卓、迎駕東返的可能了。”
楊弘卻是與逢紀、許攸想到一塊兒去了。
袁紹在聽到此策時,因擔憂自己的名聲會因此受損而有所遲疑,袁術卻是毫無遲疑,聞言大喜,說道:“此計妙哉!”立即做出決定,“我這就表卿爲颍川太守,再擇一人表爲廣陵太守。”
袁紹、袁術兄弟雖然不和,但在對付荀貞、孫堅這件事上,卻是不謀而合。
……
荀貞、孫堅敗董卓、得洛陽,方剛三日,先是河内的袁紹表周昂爲颍川太守、表淳於瓊爲廣陵太守,繼之不久,又有魯陽的袁術亦連表兩人,分爲颍川、廣陵太守。
消息傳到洛陽,荀貞、孫堅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