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迷離懸疑的氣氛、孤寂的太空艙生活,令人直覺聯想到斯坦利·庫布裏克的《2001太空漫遊》、塔可夫斯基的《索拉力星》,而片中人工基因複制、植入虛構記憶的橋段,更令人想起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
——《綜藝》
“相較于衆多大而無當、堆砌華麗視效的科幻巨作,《月球》就像是一個袖珍的逸品,它沒有恐怖的太空怪獸、浩大的戰鬥場面,僅由一人演員對着電腦與分身自言自語的戲碼,便成功傳達了太空冷酷異境中渺小個體所經曆的存在危機、現實幻滅,并藉由資本體制和人性需求間的悖論,辯證了新興科技如何該介入人類生活的深沉議題,沈林的演繹又讓故事增加了很多看點!”
——《衛報》
“《月球》,一部有着餘溫的冷酷電影,片中的人性很可惡,但機器人莫斯卻很可愛,它的倫理規範顯然更符合阿西莫夫發明的機器人三定律——一切行爲以保護人類爲最高依歸,而它在片末作出的道德抉擇,比起某些冷血的資本家更有情有義,仿若其擁有一個高尚而飽滿的靈魂。”
——《銀幕》
第二天,戛納場刊都有報道《月球》,給的評價很一緻,非常不錯的電影,沈林的表演也讓人耳目一新…
最終,《月球》的媒體評分爲2.7分,與李滄東的《詩》分并列第三。
排在首位是邁克·李的《又一年》,評分3.4,唯一一部過3的作品。
插一句,邁克·李04年的《維拉·德雷克》被戛納拒絕,然後他去了威尼斯,斬獲了金獅獎…
《月球》不是一點毛病沒有,事實上,《宇宙靜悄悄》、《九霄雲外》早就探讨過差不多的問題…
《九霄雲外》講述了黑心企業在外太空礦場剝削、毒害工人,引發主角義勇反抗的故事。
鄧朝、王龍正包括特意趕來捧場的陳可欣、範小胖接連對他表示祝賀…
陳可欣的人人影業帶着《十月圍城》、《神奇俠侶》來戛納賣片子,銷量還行,聽說賣出了36個國家、地區的版權。
……
《月球》放映之後,一堆評論發往國内,尤其是時光影訊上面,迅速掀起了讨論。
不過讨論的話題除了沈林的表演、《月球》的劇情,克隆人啥的,還有…3D效果!
“3D非常不錯,不比《愛麗絲》差到哪!”
“我也看了,3D效果爆贊!”
“立體感很明顯,前景的邊緣分割和背景補圖也特清晰,最讓我驚訝的是頭發的線條分割的很明顯,看來沈林玩技術有一套!”
這些是在戛納看到《月球》的國内影評人、時光網的工作人員…
但大部分人不相信,覺得是水軍!
呃,這麽說吧,一直到2015年,還有很多人懷疑内地的3D技術,著名言論:這幫連前景背景都分不清的垃圾,我就不說了,國人的技術啊…還是好好把自己的2D的技術先搞清楚後,再來涉足3D的領域吧!
咱們的技術并不弱的——《2012》後期轉制3D就是國内接的活…
郭凡倒是在微博解釋了《月球》的3D拍攝還有後期轉制的比例:“因爲第一次用3D攝影機,所以,《月球》大部分鏡頭都是純3D拍攝,後期專制的很少,這次練手之後,我們也有經驗了,之後肯定會增加後期轉制的比例!”
“大部分CG建模如果開始時候就做好轉制3D的準備工作,效果不會比純3D拍攝差到哪。”
“《月球》對我來說,最大的驕傲是鍛煉了多達700人的特效團隊!”
……
沈林接受《綜藝》采訪。
問他是不是一開始就想讨論這個,他回答:“沒有,我們是爲了試驗3D效果,搭建了太空艙,那總得編個故事吧?”
“最開始的想法是整個恐怖色彩的作品,你想啊,我一個人在太空艙,三年時間,唯一陪伴我的隻有一個機器人!”
“但拍到一半覺得沒意思,因爲你沒法解釋女人從哪來的…”
“中國古代有精怪的傳說,但這類故事一般都發生在荒郊野嶺,如果月球上出現精怪,我想我應該是不能接受的。”
“然後我們讨論了可不可以轉向記憶移植這類東西…後續的故事就此誕生!”
“爲什麽要轉移到這類故事?”
“人類共同的命題嘛!這可是投資接近1200萬美元的大制作,我總得收回成本!”
“爲什麽結尾時候,鏡頭給到了月球全景,一堆礦車運作還有豎起的旗幟?”
“導演是覺得如果從人類的利益出發,制作幾個克隆人幫忙幹活也不是不可以,所以,結尾時候,加了這段劇情…說明這些是政府集體默許的…”
“你覺得呢?”
“我…我覺得他的說法挺有道理,但我很喜歡《銀翼殺手》,特别喜歡複制人Roy的那句:‘我見過你們不會相信的東西:戰艦群在獵戶星座上沿燃燒,C射線在唐豪瑟之門處的黑暗中閃耀。這些時刻都将随着時間消逝,就像雨中的眼淚。是時候…死去了。’有種‘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感覺!所以,我也不知道克隆人算不算人…”
“你不覺得這對克隆人來說很殘忍嗎?”
“…你不覺這對人類來說是有利的嘛?就好像《變形金剛》,我一直不明白威震天爲什麽是反派,它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自己的星球,卻成了反派!我也不明白擎天柱爲什麽對人類這麽好,我始終覺得一個外星人對于地球的熱愛是毫無道理的!”
扯了一陣子,誰也沒說服誰…
很正常,白左的腦子跟正常不一樣,連狗都有狗權了,克隆人有人權怎麽了?
這個問題,太祖早就說過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存在決定意識,就是階級鬥争和民族鬥争的客觀現實決定我們的思想感情。但是我們有些同志卻把這個問題弄颠倒了,說什麽一切應該從“愛”出發。
果然沈林的采訪引發了不少人讨論…
但明顯,支持者更多——畢竟白左還沒泛濫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