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安德烈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如果在兩年前,蘇維埃要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當初,美國被壓制得太狠了,有可能來發動戰争轉移矛盾的時候,安德烈甚至授意島國向美國注資,來避免美國人孤注一擲。
但是現在,蘇維埃已經不怕了,因爲,美國的核彈,根本就沒有威懾力了!
現在,在太空中遨遊的塞西亞人,已經有六架,雖然數量還不夠多,但是,對美國不間斷的監視和随時随地的攻擊,都可以展開了!
美國人想要發動核戰,那就要冒着美國本土被摧毀的風險,那些被打爆的核彈頭,會直接讓美國本土受到核輻射!
當初,美國人不顧世界的反對,孤注一擲地要發展***和NMD,不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嗎?自己可以随意地打擊敵人,同時,自己也可以保證自己不被對方給打擊。
隻不過,美國人點錯了科技樹。這種靠導彈來攔截的方式,注定是無法成功的,耗費巨大,同時,也無法應對飽和攻擊。
不用說飽和攻擊了,隻要射來的導彈,在空中來個機動變軌,攔截就得失效。雖然美國人一意孤行地部署了這種武器,更多的就是求個心理安慰,連預先策劃好的精确相撞都會失敗,更不用說實彈攔截了。
想要随時随地,實時攔截,還是要靠高能武器!
現在,美國國會,也正在亂糟糟的,猶太人控制的政府,似乎要磨刀霍霍。聽起來,氣勢相當的大,但是,現在美國國内,都開始動亂了,到處都是反戰遊行,所以,美國究竟會打到什麽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安德烈來視察這裏,也是爲了蘇維埃的國防建設,同時,樹立信心。
美國人,什麽優勢都沒有,如果要打,那就打,隻是打的結果,肯定是美國失敗!蘇維埃,從來就沒有被戰勝國!當初的納粹德國,現在也已經完全是蘇維埃的一個附庸國了,蘇聯還有什麽可怕的?
來米高揚設計局,除了來看看自己最關注的米格1.44的項目進展,确定四代機的定型服役之外,安德烈還有一個目的。
“下面,我們要去第155試驗設計局,看看我們的米格105飛機項目,進行得如何了。”安德烈說道。
米格105!這個計劃,在米高揚設計局裏,也是沉沉浮浮,前後進行了二十年!而現在,蘇維埃的國力,足以進行多個項目的研制,而因爲安德烈元帥對航天方面的看重,也讓這個項目,重新獲得了生機!
這個項目,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螺旋項目!
(前面五百四十八章,有這個計劃的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再重複了,省得說俺騙字數。)
這個項目,本來是蘇維埃載人航天的一個項目,單人駕駛的戰鬥航天器,也可以看做是小一号的航天飛機,更合适的名字,叫做空天戰機。
當初,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蘇聯載人有翼航天器的洛吉諾-洛金斯基工程師,在向安德烈介紹暴風雪項目的時候,就夾帶了這種空天戰機的項目,當時,他希望借助暴風雪号航天飛機項目,讓這種空天戰機重新恢複生機。
而當時,安德烈對這種戰機有興趣,不過興趣在迷惑美國人,把這個項目,悄悄地透露給美國人,希望美國人加入到太空競賽中來,拖垮他們。
當時,這個項目在米高揚設計局恢複了,隻是有兩三個人在負責這個項目而已,而以前研究螺旋計劃的大批的人員,都去研究暴風雪号了。
現在,暴風雪号已經完成了研制,第一次的無人飛行成功結束,第二次,将進行載人的發射實驗了!在這種情況下,經過慎重考慮,安德烈恢複了螺旋計劃。
一批人被調動過來,利用暴風雪号的成熟經驗,來研制米格105空天戰機,就更加容易了!
現在,安德烈來米高揚設計局,參觀完了新式戰機之後,再次來到了下屬的第155試驗設計局,這個設計局,就是專門爲了米格105空天戰機組建的!
“歡迎元帥同志來155局視察。”在得知了安德烈突訪之後,負責人佩特利亞科夫,匆匆地前來迎接。
佩特利亞科夫,今年五十多歲了,在研究螺旋項目的時候,就是洛吉諾的助手,而現在,洛吉諾依舊在試飛暴風雪号,而佩特利亞科夫,則回來繼續改進米格105.
“佩特利亞科夫同志,安德烈元帥是來看看我們的米格105的進展的。”一旁,同行的貝利亞科夫說道,他這些天,一直忙于米格1.44,根本就沒有關注這種空天戰機,而且,上面也有意要将155局獨立出來,成爲一個專門的研制空天戰機的設計局,貝利亞科夫沒有理由在這方面浪費時間,不過現在,他依舊是155局的直屬領導。
“我們現在的進展還算是順利。”佩特利亞科夫說道:“我們的飛機,現在已經制造了一架樣機,請随我到裏面來。”
樣機!其實,螺旋計劃在剛開始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樣機階段,而且通過了空投實驗,确定飛機的外形設計是否合理。現在,重啓計劃,進度當然很快了!
來到了設計局内部,安德烈就看到了這架正在進入了全尺寸樣機階段的空天戰機,這也是所有航天器研制的一個必須的過程。
“我們這款飛機,被稱作套鞋。”佩特利亞科夫說道:“這種形狀,可以顯著地降低機身在再入大氣層時的受熱程度。”
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長8.5米,高3.5米的全尺寸樣機,這個機身呈平底形狀,采用升力體式機身,前部較大并向上翹起,就好像穿的套鞋一樣。
“同時,我們的這種飛機的特殊設計是可變式機翼。機翼安裝時與水平面呈60度角,在起飛、軌道飛行和再入大氣層時用作垂直安定面。在再入大氣層并将速度降低到亞音速後,機翼轉至水平狀态,從而增加升力。”佩特利亞科夫說道:“這些,都和我們當初的設計類似,隻是用我們現在的科研成果,采用了更新的材料和技術,同時,最大的變化,就是發動機,我們決定給它裝上更先進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