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的軍品生産開始由軍援轉向外貿出口,産品結構由單一的軍品生産逐步向軍民結合多品種生産方向發展。比如,開始生産了基層最需要的摩托車這種現代化的交通工具。
成飛的經營管理開始由生産型向生産經營型轉變。他們必須要摸清市場的脈搏,才能夠在市場發展中不斷地壯大自己。
民用領域隻是其中一個突破,作爲一家飛機制造廠,成飛最重要的還是生産飛機!而此時,他們最能夠拿出手來的,就是殲7了!如何讓這種飛機,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當然就是換裝國外的先進的電子技術,提高戰機的性能!
在蘇聯,米格21隻是一種過渡,蘇聯裝備完了米格21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裝備米格23了,而在華夏,由米格21發展而來的殲7,很多時候都是當寶貝來對待的,7爺萬歲的口号,就是在這個時代提出來的。
好在西方開始拉攏華夏了,華夏也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在與英國的馬可尼公司進行了談判之後,成飛達成了改裝方案,在殲7II型的基礎上,改裝了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的平顯和目标瞄準計算機,即956平視顯示器HUD和武器瞄準計算機WAC;加裝了一部新型抗幹擾測距雷達;一台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以及新型雷達高度表和敵我識别系統、無線電通訊保密電台等等,這些先進的數字電路構成的電子系統,将殲-7的戰鬥力提高一個檔次!
當他們初次接觸到西方科技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麽落後!
比如,殲7的火控系統的瞄準,以前還是根據二戰時代一樣的原理來進行光學瞄準的,準備工作很多,很多時候都會贻誤戰機,而西方呢?已經通過平視顯示器上面的熱線,直接就解決了瞄準問題!
當時空軍是比較感興趣的,希望引進馬可尼的火控系統,改裝好了殲7之後,空軍至少要裝備100架。
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預付了4000萬人民币的合同預定金、銀行信貸、保險、手續費等等,就在成飛決定大幹一場的時候,米格-23項目到了,空軍一下子就看上了米格-23,結果,這個項目立刻就被無限期地拖延了。
英國人是不會給退定金的,眼看這筆合同要泡湯,屠基達顯示出來了自己的氣魄,利用成飛自己的資金,把這個項目繼續下來!同時,積極地向外界推銷己方的這款戰機!
這時,型号也正式地定爲了殲-7M,一款純粹爲了外銷而出現的殲-7的改型戰機!
現在,他們也隻能是将所有的資金用到先期的投入上,一共改裝了5架殲-7戰機,然後,四處推銷,隻要有了銷路,就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發展殲-7!
而這個項目,有什麽國家能看上呢?西歐那些國家,絕對不會看上殲-7這種二代機身闆的戰機的,也隻有傳統的東方世界,蘇聯的各個小弟國家,資金不雄厚,無法換裝三代機,同時,也需要戰機能夠方便操作,維護成本低,在這些國家裏,殲-7M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而現在,莫斯科航展就是一個機會!到來這裏的,就有很多的蘇聯的盟友國家,或許能在這裏找到機會,将殲-7M推銷出去!
而來到這裏之後,顯然是有好處的,開幕式上,各國來的人員還真是不少啊!剛好可以讓己方的殲-7在全世界面前露臉,但是,呆了半個小時,他們就發現,幾乎沒有人對己方的戰機感興趣!
所以,連屠基達都不得不親自發傳單,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眼球。
現在,有一個脖子上挂着相機的西方人,對己方的戰機很感興趣?屠基達将自己手裏的傳單,遞給了對面的西方人。
京特-拉爾搖了搖頭:“不,我對米格-21不感興趣。”
“我們這并不是米格-21,而是殲七,是我們自己生産的先進戰機。”屠基達向京特-拉爾說道。
殲七?京特-拉爾是聽說過這款戰機的,簡單來說,就是華夏仿制的米格-21的早期型号,性能上還不如蘇聯原版的米格-21吧?就這,還能叫先進戰機?
“這種鉛筆插上翅膀,在高空能達到2馬赫的速度,但是,也就這一個優點而已。機頭進氣,無法容納更大的雷達,就沒有遠距離的作戰能力,隻能近距格鬥,不過,它在近距空戰中的格鬥性能,還不如采用雙發的米格-19,這種飛機,現在已經沒有市場了。先生,您可以看看現在的最新的航空技術。邊條翼,渦流的利用,腹部進氣,隻有這些,才能夠組成先進的戰機。”
鉛筆,就是北約給米格-21起的代号,從遠處看,整個機身,就像是一杆鉛筆一樣。而殲七繼承米格-21,也幾乎就是一樣的鉛筆。
京特-拉爾說話并沒有貶義,他就是在實事求是,以現在的角度看,米格21早就過時了啊。
“沒有任何一款戰機是過時的,哪怕就是在我們蘇維埃,到現在,也裝備着一定數量的米格-21.”就在京特-拉爾說完剛剛的話之後,他的耳邊,傳來了一個聲音。
他扭過頭來,才發現是剛剛在開幕式上發言的安德烈将軍,居然來到了自己的身邊!
在開幕式完畢之後,安德烈就離開了展台,這上午的時間,他也很放松,四處走走。
安德烈現在身份重要,早就被西方世界視爲眼中釘了,而現在,又是人最多的時候,不過,人群中,有不少的克格勃的特工在保護,而且,又在進場前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安德烈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問題。
隻要西方人有腦子,就知道現在要是針對安德烈發動個什麽襲擊,是極其錯誤的,整個歐洲,都有陷入戰争的危險。
安德烈本來是打算到美國人的展台上瞧一瞧,誰知,路過華夏展台的時候,聽到了這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