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字慈明,是有着“神君”之稱的名士荀淑的第六子,于荀淑八個兒子之中,才學最是出衆。
爲避開黨锢之禍,荀爽隐遁漢水之濱達十餘年,專心治學著述,先後著《禮》、《易傳》、《詩傳》等,時人稱其爲碩儒。
如今,年近六十的荀爽,因爲這次靈帝駕崩,而接受好友司空袁逢的邀請,趕回洛陽,卻是正遇上這場大劫。
又或者說,荀爽正是爲了此次大劫而來。
天上雷霆隐隐,荀爽單手倚着欄杆,仰天長歎:“唉!國之不幸呐!”
“轟隆!”
天上又是一記雷霆響起。
荀爽頓時又是一歎:“罷了,時間不等人!文若呀。”
跟在荀爽身後的荀彧上前一步,道:“彧,在此。”
荀爽轉身回屋,邊走邊說道:“文若呀,此次之事,我也早與你說過了。”
“自光武帝定都洛陽,因是漢室中興,國運接續綿延,我們早便有了猜測。或就是這幾年,便要應了六個甲子的大運劫;又或者,是到三十多年後,應那三個甲子的小運劫。”
東漢自光武帝劉秀于公元36年統一天下,到這一年公元184年,約有一百五十年,距離小運劫的一百八十年,還有三十年。
而西漢自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2年擊敗項羽而統一天下,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則有二百一十年。
西漢、東漢相加起來,正好是差不多三百六十年,如今正是大運劫之時。
北宋邵雍所著《皇極經世書》中有說,三十年爲一世。十二世爲一運。
一朝國運大抵就是三百六十年。
此時雖還沒有邵雍,還沒有《皇極經世書》,但荀爽博通群經。于《詩》、《書》、《禮》、《易》、《春秋》皆有研究,尤精古文經學費氏《易》學。與鄭玄、虞翻等本着伏羲“十言之教”以著書立說。
身爲經學大家,荀爽這推算的結論,如今看來,也是不謀而合。
荀爽于屋内坐下,見荀彧臉色沉凝,又道:“如今雖是應了三百六十年的大運劫,但也未必全是壞事。至少如今漢室雖頹,人心卻是未散。根基還在!總比拖延到二三十年後,大小運劫一起爆發要來得好!”
說到這裏,荀爽不由歎道:“二三十年之後,那時也不知道是什麽模樣了。”
歎息着,荀爽似有些走神。
荀彧默不作聲。
如今的荀爽,正是将要舍生而取義的時候,若是提醒荀爽,豈不是像是在催促他上路一般?
這個時候,荀彧實在不适合開口。
好在,荀爽也隻是随口感慨一下。不一會便回過神來,說道:“我如今也是年近花甲,便是就這麽去了。也不算虧。隻是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牽挂放不下。”
荀彧躬身行禮,道:“叔父請吩咐。”
荀爽擺擺手,笑道:“不必這麽莊重,荀家交給你,我很放心。隻是,友若……罷了罷了,這是你們年輕一輩的事情,我就不多嘴了。由得你吧。還有便是采兒那丫頭,她雖看似聰明。實則有些天真,還要勞煩文若多加看顧。”
荀彧答道:“叔父放心。彧會将妹妹照顧好的。”
“轟隆隆……”
烏雲越壓越低,雷聲越來越響。
“咻!”
遠遠的,一道光柱突兀地直上天際。
光柱白,有如文氣。
荀爽一驚,他看得分明,那是袁逢宅院所在方位。
随即他又撫掌笑道:“哈哈,倒是讓周陽(袁逢字)先行一步了。文若,我可不能讓老友久等,這便去了。”
“是!”荀彧也不多說,躬身拜下行了大禮,方才緩緩退了出去。
荀爽等人既然早已算到會有此一劫,如何沒有準備?
事實上,早在劉秀布置皇陵安置龍氣的時候,便已經有了一整套的布置。
後人更是在那布置之上查漏補缺,更添了許多後手。
如今袁逢那邊是其中之一,荀爽這邊也是其中之一。
荀爽身前放着他自己編著的《周易注》,這書是他一生心血凝聚,這時便翻了開來,一字一字的慢慢吟誦着。
随着荀爽聲情并茂的吟誦,他一生積聚的精神念力灌注到《周易注》中,侵入竹簡之上那,一個個圓潤字符。
荀爽每念一字,那字符便在精神念力的包裹中,自竹簡上跳了出來,跳至半空之中,仍按照次序排列好。
不多時,荀爽身邊便漂浮着許多散發白光芒的文字,瑩瑩灼灼,将這内室照得亮堂堂的,比之陽光最盛之時還要明亮。
這是這個漢末三國世界一項特色儀式,将自己編著的經義,以灌注自身精神的方式镌刻在天地法則之中,爲子孫留下一份寶藏,也爲後來人指點道路。
就像魔法世界構築法術模型,就像科技世界刻錄創造發明,這個世界将經義镌刻于天地法則之中,便會形成或多或少、或玄奧或精微、或浩大或持久的各項技能。
《周易注》很顯然的,就是對于演算推衍方面有着額外的加成。
當最後一個字符自竹簡上跳起,荀爽一身精神念力也花費得差不多了。
不是他精神念力不夠多,隻是因爲他所想要镌刻的字符太多罷了。
字符越多,所需要的精神念力自然也要越多。
“去!”
荀爽大喝一聲,所有字符在他的精神念力控制之下,同時爆發出更加強烈的光芒,彙成一道白光柱,同樣直上雲霄。
兩道白光柱的沖天而起,吸引了城中大多數人的目光。
韓諾皺眉,這樣的情況他不是第一次見,輪回夢境之中就見過兩次,但這樣一次有兩人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見。
“而且,是正趕在這樣的時候。”
“會出現什麽樣的變化?”
張甯這時也在旁邊問道:“大叔,這又是怎麽了?”
旁邊的童淵年紀最大,見多識廣,歎道:“這是著書立說!是留名青史!”
将編撰著作镌刻于天地法則之中,有天地爲其留下原本,哪怕世間流傳的文本都散失不見,也不至于失傳。
總會有後人同樣領悟到相近相似的思想、道路,然後便能爲其傳承下去。
便如北宋張載所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爲往聖繼絕學!
“這就是傳說中的留名青史?是哪兩位大家?”張甯好奇的問道。
張讓看着頂天立地的兩道光柱,也是皺着眉頭,說道:“那邊,好像是袁家?”
“沒錯。那一邊,是荀家?”
“對!”
“是袁逢和荀爽麽?他們在搞什麽鬼?”
韓諾沉吟片刻,開口說道:“都趕緊走吧,遲了可就要錯過這場盛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