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亮,卻是晴空萬裏。
葉名溯将第一題四書文的考題寫到紙上,再将考題糊在木牌上,一式兩份,派人在場地中巡回展示。
這對靠近正堂的考生多少有利,能及早看到題目就能早一步思考、答題。
沈溪的甲子号考棚正好在靠近轅門的地方,距離正堂那邊比較遠,衙役在考場各通道轉了個圈,最後才轉到沈溪這邊。
衙役好像擔心沈溪眼神不好看不清楚,還特别往這邊靠了靠,停頓了一會兒才走。
無論哪個衙役見到沈溪,臉上都挂着笑容,沈溪感覺自己好像是考場中的明星一樣。
四書文的題目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語出《孟子·公孫醜章句上》,按照字面意思,是施行仁政來治理天下,沒有誰能夠抵禦。論的是“仁政治國”,算是中規中矩的考題。
四書不過四本書,寥寥幾萬字,千百年的科舉,每年全國那麽多府縣的考試,想從中挑出些花頭來實在不容易。
從明朝中葉開始,在考試中用“截搭題”的方式來考學生,即從不同的典著中節選一句或幾句話,拼湊在一起出題,那是千奇百怪,花樣疊出。
但這次葉名溯出題,算得上是“良心題”。
四書文必考,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這句話隻要學過《孟子》的人大概都知道是什麽意思,但要把自己的觀點貫徹到文章中,那就要靠學問了。
題目公布後,所有考生都在閉目冥想,有的幹脆搖頭晃腦,像是在那兒默背書本一般。
沈溪把墨研好,情不自禁打了個哈欠,也是昨夜晚睡早起,精神有些萎靡不振。
因爲選考的五經文差不多要到中午才會放題,沈溪想的是,先把文章寫好,趴下來稍微眯一下,養足精神,不然以他現在所處考棚的位置,到中午以後陽光正好照射過來,被春天暖薰薰的陽光一曬,必然困頓不堪。
沈溪提起筆,開始寫他科舉考試的第一篇八股文。
題目很容易,不需要做太多的考慮,遵照馮話齊的意思,縣試裏引經據典不能引用得太深,适可而止是最好的。
一篇文章,不得少于三百字,試卷每頁以紅線爲界,以黑線爲直格,每頁紙差不多能寫一百字左右。一共十四頁考卷,後面還要寫五經文,洋洋灑灑寫個七八百字的四書文,那後面肯定沒地方寫五經文了。
沈溪把握得很好,以仁政治國,就以如今弘治帝爲例,拿古孝賢君王來作比,以他十歲的腦袋瓜,寫起歌功頌德的文字恰到好處,不刻意歌功,婉轉之中,還帶着對曆史上各朝君王功過的檢讨。
寥寥不到四百字,沈溪前後用了不過半個時辰。檢查好,抄寫與卷子上,慢慢把卷子合上,用鎮紙壓好。
随即沈溪伸個懶腰,趴在桌上小寐。
别的考生多半還都沒下筆,沈溪已經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科舉文章,别人見到沈溪趴在那兒,隻當沈溪一個孩子不會作答,趴在那兒冥思苦想。
沈溪睡了大約一個時辰,随後被春日裏一股寒風吹醒。等他清醒過來,五經文的題目尚未公布,沈溪可以繼續想别的事情。
到中午時,五經文開始放題,一共五道題目,分别出自《五經》,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題來作答。
沈溪跟馮話齊主要學的是《春秋》,但先走到沈溪這邊展示的題目卻出自《尚書》,“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語出《尚書·湯诰》,是商王成湯在滅夏桀之後回來對各方諸侯說的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萬方諸侯有過錯,原因在我一人身上;若我過失,與萬方諸侯無關。
曆史傳下來的《尚書》版本多樣,但以僞古文孔本尚書爲官方定本。
沈溪在學塾隻是将《尚書》背熟,馮話齊連經義和集注都沒有給他講全,好在沈溪前世專門研究過幾種版本的《尚書》,并結合朱熹對《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差别的論述,對此并不陌生。
沈溪不想弄得太複雜再去看《春秋》的題目,他覺得這道《尚書》題不錯,跟之前四書文“仁政治國”算是一脈相承,都是論述君王治國之道。
沈溪提筆破題,直接以“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不善之國必有餘禍”來破題,以論述君王對于天下興亡有所承擔的重要性。
這次沈溪覺得有種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感覺,反正他年歲小,就算過了這次縣試,他也不能馬上去府試、院試,甚至是鄉試和會試,他對于這次考試并非十分看重,本着重在參與的精神,他寫起一些話來也沒太多顧慮。
一篇文章作下來,沈溪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篇幅所限,必須要收尾。
在八股文中,對于頭尾的要求很高,等沈溪完成後,仔細審讀一遍,覺得沒什麽差錯,再往正卷上抄寫。
一切完畢,時間才剛剛過正午,距離下午交卷尚早。
沈溪上午補了一覺,精神尚可,這會兒沒有睡意,便坐在那裏發呆,偶爾側目看看别的考生奮筆疾書,便有種怡然自得的感覺。
吃了點米團,肚子不是很餓,他端坐那兒,等着太陽落山。
到未時末,已到日頭西斜的時候,沈溪全身都被陽光包裹。此時葉名溯在正堂前坐得久了,下來巡視考場,順帶看看學生的答題情況。
在縣試中,儒學署的人雖然是監考者,但他們不能随便觀看學生的考卷。主要因爲儒學署的人跟城中的許多童生都認識,尤其是那些考了幾屆的老童生,在縣試不進行“謄卷”的情況下,怕因此而從中有私相授受的事情發生。
但知縣作爲主考官,要看考卷,雖然說于理不合,但也沒人敢阻攔。葉名溯一路巡查考場,中途走到沈溪面前,但見沈溪坐在椅子上,隻有小半個身子露在桌子上,而桌上的筆墨擺放整齊,連考卷都已經合上,當下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伸手拿沈溪的考卷一觀。
“縣尊大人,此舉怕是不妥……”
旁邊跟随的儒學署的訓導小聲提醒。
葉名溯要探頭去看看考生的答題情況是完全可以的,但若是拿起學生的考卷仔細端詳,不但會引來考官不公的嫌疑,還會影響學生答題。
葉名溯微微颔首,左右瞥了一眼,離開沈溪旁邊,心裏卻在想爲何沈溪如此淡定。
日落西山前,考場将分批進行“放排”,即把轅門打開,讓答完卷子的考生出考場。考試到天色昏暗下來放排即告結束,畢竟考場内不供應蠟燭,若真到天黑了還沒寫完,摸着黑也沒法寫。
沈溪選擇在第一次放排時出考場,與他一起出考場的人不多。等衙役把卷子收上去,沈溪收拾好考籃,把筆墨和沒吃完的米團收好,施施然出了考場。
走出考場後,遊目四顧,并沒有見到沈永卓的身影,沈溪隻好耐心等候。
考場外面的空地上,有不少同窗或者同鄉子弟湊在一起讨論剛才的考試内容,有的人說簡單,有的說挺難,其中以說難的居多。
很多參加縣試的學生都是靠“押題”來試圖通過考核,背誦以前見過的優秀時文,把八股文當成是背書來考,一輩子若有一次撞上,還真有通過的可能,否則就隻能在考場裏随便應付,等待來年再撞大運。
到第二次放排時,沈永卓也出來了,沈溪看到沈永卓臉上容光煥發的樣子,揣測他考得應該不錯。
“七弟,你五經選的哪一篇?”
畢竟是在城裏,就算沒有家裏人來接,二人也熟悉回去的路。走在半途,沈永卓終于打開話匣子。
“《尚書》題!”
沈溪這個時候才覺得肚子有些餓了,把中午沒吃完的米團往嘴裏塞,随口問道:“大哥,你呢?”
沈永卓目光及遠:“蘇先生教的是《周易》,我就選的《周易》題,感覺蘇先生教授的很多都能用上。”
沈溪點頭應是,心裏卻不以爲然。
現在要寫的是八股文,光靠先生教的那些可不行,需要用生平所學,加上一些獨到的見解,才能作好一篇中規中矩的文章。他料想沈永卓做八股文的方式,大約是引用之前背誦的押題文,再加上一些個人的理解,畢竟很多題是屬于那種模棱兩可,内容跟君王如何休養和治國有關。
走出不遠,沈明鈞匆忙從印刷作坊的方向趕了過來,手上提着燈籠。
顯然沈家人怕沈永卓和沈溪兩兄弟要考到天黑後才出來,讓沈明鈞做好了準備,但沒想到二人提前出了考場,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
“你們……回家再說吧。”
沈明鈞非常關心沈永卓考試的情況,就好像關心自己兒子一樣。
對沈明鈞來說,隻要沈家人考得好,無論是不是自己兒子都行,這也是老太太李氏平日對他洗腦的結果。
回到家,沈家人全都聚到門口來迎接,好像歡迎凱旋的将士一般。
老太太李氏和大房的王氏拉着沈永卓的手,問東問西,而沈永卓臉上滿是笑容,讓人一見便知他第一場通過的機會很大。
沈溪這邊,則沒什麽人理會,李氏隻是讓他進去好好溫習,等過兩天第一場成績公布,再決定後面作何安排。
***********
PS:第十一更,同時也是月票滿720票的加更!
這章寫得沒什麽狀态,感覺對考試的氣氛還是渲染得不足,嗯,大家将就着看吧!天子繼續求訂閱、打賞和月票鼓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