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一個拳頭般的能量實體,便從被擊打的圓形區域上,瞬間汲取了幾乎全部的能量後,向着被切成碎塊的白色g合身凱撒襲去。
也許隻是一瞬間,在這個近乎實體化的能量拳頭,撞擊到漂浮在宇宙空間中,已經開始伸出觸手相互連接的一大堆碎塊後,如同潮汐的能量沖擊波出現在了衆人的眼前。
在第一波擴散開的能量沖擊下,那堆無法做出其他反應的碎塊,瞬間便被能量侵蝕,并分解成更細碎的小塊。接着,擴散到一定程度的能量,以近乎違反能量傳遞理論的方式如同退潮的海水般,重新彙聚到了一起。在這一過程中,被能量所裹狹着的小塊再次被分解,接着更是極爲混亂和随機的組合在了一起。
下一刻,被能量包裹着聚成一團,已經徹底混亂的小球,便再次因爲能量彙聚到了一個頂點後,爆散了開來。
這一次,被并沒有消弱多少,但沖擊力更爲強大的能量波掃過,這團跟随着一起爆散開的小球,已經徹底化爲了一堆細細的粉末。
如果這樣原生種還能複原的話,那麽高等級原生種所擁有的能力,就不是什麽超高速再生,而是需要特殊方式才能殺死的不死性了!
這就是核心劍鞘所擁有的第三種模式:能量潮汐類遠程攻擊——炮模式!
因爲即使斬魂者無論是物理攻擊,還是機動爆發能力,在現階段戰場上的所有機體中名列前茅,但并沒有實質上的遠程攻擊,是一個極大的缺陷和弱點。畢竟,免疫物理傷害的怪物,在這蘊含~着無數可能性的世界中必然會存在。
就比如現在衆人所面對的高等級原生種,其強大的自我恢複能力,便讓衆人所有的低威力武器完全淪爲了擺設。即使将其切成了碎塊,也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内,重新恢複一新。
面對這種敵人,斬魂者的最強必殺,由斬艦刀型爆發态能量力場劍,加上原本就有的必殺:光刃閃所組成的攻擊,也無法徹底斬殺白色g合身凱撒。
畢竟,哪怕力場劍是由能量力場所構成的,但傷害方式依然屬于物理攻擊!
于是爲了彌補這一重大缺陷和弱點,被視作多功能組件的劍鞘,便在原本的防禦用盾模式和輔助攻擊的劍模式外,還擁有了一個特殊的炮模式。
gm研究所的衆人,抱着一種試驗新技術和理論想法的目的,并沒有将劍鞘修改爲組合式浮遊炮(這一技術其實已經相當成熟了,在完成并解讀了純白騎士背後的雙翼以後)這一同樣可以完成組合防禦、輔助近戰攻擊,和彌補遠程攻擊的簡單方式。而是采取了通過能量力場和核心結構的調整,來完成不同戰術目标的核心組塊模式。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構思,因爲能量力場本來就是用來拘束能量的關系,每一種常規模式耗能都是極低的。看上去也許聲勢浩大,但在模式使用結束後,被充填到能量力場中的能量,便會重新回流到機體之中,損耗并沒有看上去那麽大。
但這樣一來,雖然可以輕松的完成防禦和輔助攻擊的任務,但是遠程攻擊就變得極爲困難。因爲核心組塊的功能,或者說裏面安裝的裝置,僅僅隻是最爲基礎的力場發生裝置與相關的調整共振等等裝置。
雖然對于如何遠程攻擊還抱有疑問,在确立了方案後,gm研究所的工程師還是立刻開始設計和制造。在設計到中途的時候,某個工程師在休息時間看了一集潮汐類科普節目,結果便靈光一閃的完成了這可以說是一擊必殺的超強攻擊。
嘛,雖然核心劍鞘的炮模式,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靈感來源,都是潮汐,但其實真正的具體原理跟真正的潮汐八竿子打不着……也許二十多杆子可以打着?
不管怎麽說,這招攻擊的殺傷力,是以大量能量進行反複侵蝕作爲攻擊手段,沒有針對性的防禦手段的話,對絕大多數敵人都能造成一擊必殺的效果!
不過,作爲代價,就是這發攻擊需要的能量有點多,爲了能夠做到一擊必殺的效果,前置準備中的能量圓環幾乎充填到了極限。接着,斬魂者的那下沖擊,便會将這些充盈到極限的能量擊出。也就是說,與其他模式不同,炮模式下所充填的能量并不會在攻擊結束後,重新回填到機體之中。
所以說,炮模式是所有模式中耗能最恐怖的招式。當然,大耗能的模式并不隻有這麽一個。之前的劍模式·爆裂,因爲通過能量力場的不穩定,從而大幅度增加殺傷範圍的同時,也會導緻有相當一部分的能量會四溢出來。
其實,伴随着使用劍模式·爆裂時間增長,能量力場的不穩定性增加,四溢的能量會越來越多,這些四溢能量會自然而然的絞殺攻擊範圍内的一切。隻不過,這樣做的話,很有可能會因爲這些敵我不分的能量傷害到自己,而且極有可能會在殺死敵人以前,就直接自爆了。
畢竟即使是雪風,也無法保證劍模式·爆裂的極限時間到底是多長,根據環境磁場敵人角度力量等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能量力場的穩定性。
所以,使用劍模式·爆裂的時間越短越好,除非你始終找不到炮模式的機會。
沒錯,作爲一擊必殺型攻擊,除了耗能之巨外,炮模式的前置時間,大概是所有模式中最長的了,再加上又不是制導類攻擊,一旦擊偏,就做好接下來的時間采取完全守勢的準備吧。
總而言之,在擊殺了白色g合身凱撒後,連續使用了一個高耗能和一個全耗能模式的斬魂者,機體剩餘能量已經抵達警戒線了,隻能保持低運轉,緩緩恢複自己的能量。
而就在斬魂者與白色g合身凱撒的最終勝負決出的那一刻,伴随着一聲“絕對無法原諒!”的怒吼聲,同樣在單對單戰鬥中的瓦爾西奧尼徹底爆發了。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就讓我們将時間重新調整到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吧。
一對一的戰鬥中,除了對付複制體外,衆人所對付的敵人,差不多都是與自己有着因果的存在(曾伽:?),琉妮也并不例外。
因爲,瓦爾西奧尼所對上的敵人,正是原生種仿冒的白色版瓦爾西昂!
作爲比安博士曾經的座機,琉妮駕駛的瓦爾西奧尼與瓦爾西昂,同出一源,來自于dc的ur計劃。
所謂的ur計劃是以比安博士爲首的dc部隊基于“特機構想”而進行企劃的制造出“超越超級機器人之上的究極機器人”這一計劃,其名稱“ur”,也取自“究極的機器人()”之意。此計劃原本同地球聯邦的古倫加斯特系列開發計劃屬于同源,在dc從聯邦獨立出來後由比安博士主導、定名爲“ur計劃”後同重裝模塊am的開發計劃并列爲dc軍兩大主力機體系列開發計劃——就如同pt與特機在地球聯邦軍中的地位一樣。
ur計劃的開發主旨同聯邦軍的古倫加斯特系列開發主旨基本近似:制造出不同于以往的一般機體、具備一旦出現就能夠給予擁有近人類智慧水平的敵人以心理恐懼“視覺上的沖擊力”、如同我方的旗艦機一般的“壓倒性的存在感”、單機就可以主宰局部戰區的形勢的“絕大的攻擊能力”這三個條件的超級機器人。
嘛,其實也就是超級決戰型機體……的量産版,與瓦爾西昂同等級或者稍遜一籌的機體,地球上并不在少數,但超級決戰型機體,隻有這麽幾架而已。
擁有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的機體,已經不是常規意義上可以通過人類之手,制造出來的機體了。
古蘭森是由超級天才白河愁融合了多種科技設計制造的機體,塞巴斯塔是唯一成功憑依過強度達到神明等級精靈的魔裝機神,srx經由英格拉姆之手是整個地球圈新時代的剛伊甸,未來的專屬機師是雪風……
你覺得超級決戰型機體,真的能夠輕松從生産線上下來嗎?
不過,作爲不負究極機器人之稱的瓦爾西昂,也算是超級決戰型機器人之下第一的存在了。
畢竟,前身就是有掌握大量從“隕石3”解析出來的外星人科技的eoti機關。當時的dc部隊的開發組非常有自信在開發理念相同的情況下,最終制造出的機體擁有可以壓過同時期聯邦軍的特機一籌的性能,也就是真真正正的“超越了(地球聯邦軍的)超級機器人之上的究極機器人”。
而事實證明,ur計劃的産物的确無愧于“究極”之名。在dc戰争末期冥王島決戰中,比安博士親自駕駛ur計劃首台正式産物“瓦爾西昂”,以單機應對地球聯邦軍精英部隊鋼鐵号和飛龍改所屬pt及特機部隊的挑戰,并使之陷入苦戰,最後無法抵禦對方如同海嘯一般的連環攻擊才被擊墜——對方部隊包括了各類最新pt、古倫加斯特系列的實際産物、未知的特機等等,如此衆多的新銳機體經過苦戰并聯攜攻擊才把單獨一機擊墜,可見瓦爾西昂的強大。
雖然之後伴随着dc部隊的最後反擊,或者說戰時挑起内亂,被徹底從起義軍的地位趕到了叛軍這一定位上,所有相關的資料全部都被銷毀了,其中就包括了瓦爾西昂的設計藍圖。
但最後,瓦爾西昂所使用的各種技術、理念,成爲了“比安的遺産”被gm研究所和泰斯拉研究所接收,也就有了現在在戰場上縱橫的dgg系列。
至于爲什麽全部資料都被銷毀了,dgg系列依然繼續開工……其實,大曾伽在dc依然還在的時候,就已經開工設計和建造了。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聯邦政府是信了。
換句話來說,瓦爾西昂,或者說ur計劃,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成爲過去的某段話,而是已經真正的發揚光大了。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相比起包括ur計劃的二号機:瓦爾西奧尼在内,作爲絕對不會節省經費和各方面精力的理論試驗機與總帥座機,一号機瓦爾西昂的性能才是ur計劃與dgg計劃中最強的一架!
之後的瓦爾西昂量産機,全部都是爲了量産化,而變成了各種性能削弱版,怎麽可能比得上比安總帥的座機?這也就是爲什麽當初衆人圍攻了巴爾西昂後,采取了一直用到現在的一點突破法,才成功擊墜了瓦爾西昂,而後來天山等人駕駛着瓦爾西昂量産機卻被輕松幹掉的關鍵原因。
說瓦爾西昂比dgg計劃還要強,那是因爲也許dgg的各個機體在各方面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但是在綜合實力上,卻被瓦爾西昂始終牢牢的壓住一頭!
最強近戰的大曾伽沒啥遠程殺招,恩,相比起來,如果機師不是曾伽的話,這架機體所能發揮的戰力其實乏善可陳。雷切爾的大龍卷……除了雷切爾這個高機動射擊戰的王牌機師外,有誰可以發揮出大龍卷的戰鬥力?至于現在還沒有面世的大雷鳳,如果不是某個叫狩野鬥馬的家夥天賦絕倫的完成了超越極限的最強一擊:神雷,不然基本上闆上釘釘的在被封印了lioh系統後的接連大戰中戰死了。
而瓦爾西昂是綜合實力最強的機體!
威力絕倫的十字粉碎炮,随手可以甩出的劍氣波,強度吊到爆的護盾,足以跟大曾伽比力氣的機體出力,可以在大氣層中單機飛行的推進器……除了不會超大範圍的地圖炮攻擊,你們在dgg計劃中,找一架如此全能的機體出來看看?
至于二号機瓦爾西奧尼嘛……
ps:日常啊日常(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