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克裏斯汀交給楊可兒,熟悉環境和實驗數據後,王磊回到了地下實驗室,開始制定營救克裏斯汀女兒的事情。
直接入侵美國的網絡是不可能了,美國的斷網計劃雖然阻擋不了星期天的入侵,但是王磊可不想因爲這個而惹上一身臊。
想要快速找到克裏斯汀的女兒辦法有的是,比如往美國投放大量的納米機器人,和用監視衛星監控整個美國。
不過這都需要時間,一台監控衛星監控不了整個美國,最起碼需要四台監控衛星才能監控整個美國,并且監控衛星也要進行隐身改裝,之前的戰争王磊就發現敵人似乎能探測到進入光學隐身的裝備。
王磊推測,敵人可能是利用了光學隐身技術的缺陷,無法同時對多個目标進行視覺幹擾。
不過隻要距離夠長,光學隐身技術還是有用的。
至于如何投放納米機器人,王磊的想法是直接将納米機器人裝進一塊隕石内,然後利用納米機器人的自我複制功能擴大數量,通過交通工具像病毒一樣快速擴散至全美。
從納米儲藏罐内提取出一管納米機器人,運送至太空中,然後将納米機器人倒在一塊直徑一米的隕鐵礦上。
然後納米機器人鑽進隕鐵内部,由電磁炮将隕鐵射向地球,經過計數,隕鐵最後會落在美國休斯敦的一處郊外。
因爲是隕鐵,所以在進入大氣層時不會被完全燒毀,落地後,内部的納米機器人将會以最快的速度将剩餘的隕鐵分解,用于自我複制。
之後這些納米機器人将會四處尋找金屬物質,或是金屬元素用于自我複制。
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這些納米機器人就會分離出兩份,一份留在原地,另一份則随機搭上一輛交通工具去向未知的地方,以這樣的速度來算,不出1個月就能覆蓋整個美國。
爲了不被發現,這些納米機器人将不會分解建築等命名上的金屬物質,剛開始的時候會分解一些易拉罐或是汽車内部一些不重要的零件等類似的東西。
而隻要遇到一些金屬礦藏這類的地方,那麽,納米機器人就會進入礦藏的内部,開始大規模的自我複制,并向外界不斷的輸出源源不斷的納米機器人。
而爲了能夠發送圖片之類訊息回來,王磊還讓機器人有計劃得去偷取手機鏡頭生産廠的庫存。
之所以要靠去偷而不是自己造,原因在于納米機器人無法制造玻璃和感光芯片這類的特殊材料,同樣不能制造的還有塑料,橡膠,潤滑油,等等物品。
設置好計劃後,王磊便開始思考要如何升級光學隐身技術,随着時間一長,光學隐身的效果肯定會越來越差,所以王磊現在急需找到一種能夠更進行光學隐身的材料或是技術,而且不能有和現有光學隐身技術類似的缺點。
王磊參考了很多方案,有直接吸收所有光線的,有彎曲光線的,也有将光線進行散射的等等。
經過多方考量,最後王磊還是選擇了讓光線進行散射這個方法,其它兩樣方法都有一些緻命的痛點,比如将所有光線都吸收掉這種,直接在空間中出現一個黑色的洞,這和不影身有什麽區别,有可能還會更加引起敵人的注意。
而讓光線拐彎,這項技術雖然可以實現,但是不提它那說出來能吓死人的造價,就說它那變态級的制造難度就完全沒有大規模量産的可能,而且它對所能隐形的物體還有一定的大小,根本沒辦法讓一個大活人完全消失。
而讓光線散射就不一樣了,雖然不能做到完全的隐身,但是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還是很難将其在複雜或是極度單一的環境中找出來的,比如茂密的森林,和萬裏無雲的天空,而在一些有明顯直線特制的環境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改變改變散射的角度來實現平滑的過度。
這樣一來,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過去都會是一樣的,并且不會出現多視角下,畫面不一樣,或是畫面扭曲的情況。
這項技術有兩樣最爲重要的技術,一個就是納米機器人的技術,而另一個則是量子計算機。
能夠改變不同角度的光線散射,并且還要實時進行調整,現有最好的材料隻有納米機器人,并且這種納米機器人和之前的納米機器人的外形還不一樣,表面都是一些光滑的直角,而圓形的滑動關節則是變小了很多。
功能也從之前的關節,變成了類似軸承内部鋼珠的支撐滑動的功能,讓支撐模塊與支撐模塊之間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活動角度。
而滑動模塊的大小也從原來的30納米縮小到了現在的5納米,之所以變得那麽小,全是爲了能讓光線能盡可能的散射出去。
而量子計算機則是隻負責計數光線射入和射出的角度,其它的計算則全都交由一塊1納米的超導芯片來完成。
芯片最後的蝕刻,也就是那寬度隻有一納米的線路,全都由納米機器人來完成,而這種芯片制造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必須在失重的太空中進行蝕刻。
之所以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是因爲,那一納米的線路,其實是一根由碳原子組成的圓柱型管道,如果是在有重力的環境下就行的話,每鑲嵌一顆碳原子就得對其進行加熱讓化學鍵将其連接起來,不然碳原子就無法一直待在原地,而如果鑲嵌一個加熱一個的話不僅極度浪費能量,而且時間還非常的慢。
并且制造工廠要在拉格朗日點上,盡最大的可能降低星球引力所帶來的影響,還有其潔淨程度,最起碼也要比地球空氣潔淨1萬倍,不然空氣中飄散的細小顆粒和粉塵會對芯片造成極大的傷害。
爲此還有單獨設計一款空氣過濾設備,持續爲工廠内的環境進行過濾。
還有很多後續的工作,也要在太空中一并完成,比如封裝和測試,總不可能讓芯片冒着破損的風險運回地球進行封裝和測試。
如此複雜的設計流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最起碼也要兩個月的時間,第一批的一納米常溫超導芯片才能制造出來。
而這段時間就是努力發展,争取将軍力擴大一倍,尤其是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