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趕到實驗室看到原型時瞬間就明白了速度爲什麽會這麽快:體積大。
即便用上了集成電路,這夜視儀的發射部份依舊像個小風扇,而接收和轉換裝置則有老式顯像管電視大小,電源則是一台在旁邊“隆隆”作響的發電機。
這體積,就别說沒法給單兵裝備了,就算是坦克和半履帶汽車裝上都有困難!
“團長!”蘇禮國興奮的解釋道:“我們隻是簡單的把需要的零件先拆過來,組裝之後試試是否能成功,這一試發現果然能行!”
聽蘇禮國這麽說王學新就明白了,他們其實之前一直都不太相信會有“夜視儀”這東西,盡管王學新已經告訴他們原理,他們也知道這原理沒什麽問題,但直覺卻讓他們認爲這是不可能的事……人的直覺有時很有欺騙性,比如從小到大活了幾十年,尤其是那些見多識廣的留學生,他們在夜視儀方面一片空白也從未見過,于是潛意識裏就以爲這東西不應該存在,更不相信自己能把它研發出來。
然而,事實擺在他們眼前時他們才不得不信……接收裝置的顯示屏上分明就顯示了一圈紅色的人形,當人在黑暗中走動做各種動作時,紅色人形也随之變化。
在黑暗中做動作的就是蘇教授,他就像捉迷藏似的一邊跑一邊笑呵呵的沖這邊喊:“看到了嗎?真的看得到?”
“沒想到這世上還真有這東西!”蘇欣望了王學新一眼,驚歎道:“團長,你是怎麽知道可以這麽做的?”
“那不是……爲了打夜戰嗎?”王學新回答:“所以就覺得可以試試這方法,沒想到還真成功了!”
蘇欣眼裏閃過一絲疑惑:
小王同學看到夜視儀成功的時候,他不僅沒有驚喜反而還有些失望,這可不像是“沒想到還真成功”的樣子。
他這表現就像是……像是之前就見過或者知道夜視儀,而且比他看到的更先進,所以他才會失望!
不過蘇欣馬上又覺得這想法很可笑。
這怕是這世界上第一台夜視儀,小王同學又怎麽可能看到過?
他的失望,應該是因爲這體積的夜視儀沒有實戰意義吧!
想到這蘇欣趕忙解釋道:“團長,我們隻是先驗證一下它的可行性,接下來馬上就會對它進行小型化,再給我們一點時間,用不了多久它的體積和重量就會降下來了!”
王學新“嗯”了一聲:“越快越好!”
“是!”
其實研究所已經做得很好了,而且他們的思路也是對的:先做出證明它是可行的,在這基礎上再進行改進和小型化。
這種研發路線顯然更穩妥也更可靠,否則上來就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小型化,說不定這些小型化後的零件之後還不需要!
但在王學新的腦海裏,這種夜視儀卻是已經成型後的樣子,所以看到這種“原型”時就會自然流露出一些失望。
這是王學新的錯,也可以說不是他的錯。
真要說是誰的錯,那就是時代的代差讓王學新産生的一種錯覺。
之後的小型化進行得很順利,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完成了:
電扇大小的紅外發射裝置變成了盤子大小……之前電扇大小的裝置其實是過剩的,其發射的紅外線足夠照射到兩公裏外,現在隻要求一公裏,就可以縮小發射表面。
接收裝甲就轉換成了一個像60炮管一樣的圓筒。
電源就更簡單,直接換成鉛酸電池就輕松解決問題。
雖然這對單兵裝備來說還是太大,但用在半履帶裝甲車和坦克上卻不成問題。
其中用在坦克上會比較麻煩一些,因爲坦克上潛望鏡的位置通常是方形的,圓柱形的夜視儀很難适配潛望鏡的方孔。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把潛望鏡換成夜視儀的接收器,那就意味着坦克在白天就無法觀察了……白天紅外線太強,夜視儀往往會糊成一片什麽也看不清。
不過這個問題不久就被蘇欣解決了。
她設計了一款全新的潛望鏡将兩者結合在一起,白天可以正常使用潛望鏡,夜裏隻需要加上接收組件就可以當作夜視儀使用,而且這還是用數控機床生産的,高效、準确、精緻。
不得不說,數控機床發展到一定程度對裝備的研發甚至對工業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許多需要大批熟練技工才能批量生産的東西,甚至需要耗費很長時間生産在海量産品中隻能選出幾個合格的産品……這些問題在數控機床這裏都不是事。
研究所原本還打算對夜視儀進一步小型化達到單兵作戰的需求再批量生産,但軍情卻不等人。
百戰旅那傳來了情報:“鬼子對我軍防線發起反攻!”
如果是普通的反攻王學新一點都不在乎,鬼子就連八路軍新兵的防線都無法突破,何況是百戰旅這種機械化部隊的防線。
但既然李長富會報告,那就說明這其中肯定有名堂。
果然,李長富接着報告道:“我軍傷亡三百餘人!”
王學新心下一驚,三百餘人對百戰旅而言不是個小數字,而且……鬼子的傷亡呢?
後來看了詳細的報告王學新才知道,鬼子傷亡幾乎爲零。
鬼子這種進攻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偷襲,而且還是用毒氣偷襲。
百戰旅的防線比較特殊,他的部隊是被擋在幾條山脈之間的出口位置。
雖然兩軍僵持彼此都無法從正面突破對方防線,但鬼子卻會玩陰的:他們派出毒氣小分隊從側面的山區繞過防線到達百戰旅的後方,冷不防沖着八路軍後勤部隊打幾發毒氣彈……
百戰旅正面防線上的戰士都配有防毒面具,二線後勤部隊就沒有裝備那麽全了,于是就有三百餘人的傷亡。
這就麻煩了。
八路軍的後勤部隊十分龐大其中有許多是百姓,他們在毒氣彈面前相當脆弱,動不動就會有大批量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