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朱聿鐭朱筆圈中的名字後,已經明确知道該拍誰馬屁的内監們,立即就一擁而上,向着後宮的女主人表達他們無限的忠誠之心。
之後的冊封大典隻是走一個過場,C位出道的張夢月,在另外兩名貴妃的左右相伴下,在衆目睽睽之下落落大方的步上了謹身殿,拜領了朱聿鐭的冊封诏書。
在朱聿鐭親自爲其戴上鳳冠之後,張夢月正式成爲大明的女主人,基本上再無更改的可能性。
畢竟按照大明的慣例,朱聿鐭就算在下一刻後悔,在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時,也無法随心所欲的廢後。
另外兩女雖然臉上依舊是一副平靜的模樣,但低垂下目光中,卻是帶着明顯的妒忌和不甘,但卻也再無可奈何。
朱聿鐭仔細的打量着這三位未來的大小老婆,不得不說,萬中選一的标準下,這三人的容貌都是無可挑釁的美麗,而且隻有十六七歲的年紀,更是讓她們充斥着滿滿的青春氣息。
少女的嬌羞再加上精緻到無可挑釁的容貌,委實令朱聿鐭食指大動,心中不得不吐嘈這萬惡的舊社會,委實是太過于令人陶醉了。
今日皇宮之中,萬千榮耀與光環無不盡聚集于張夢月一人之身,甚至連在其旁邊挽着其手的朱聿鐭,都有些失去光彩了。
冊封典禮之後,朱聿鐭便即攜着張夢月光滑柔嫩的小手,并肩前往太廟,告祭列祖列宗知曉,朱家這一代的女主人已經就位。
接着便是诏告天下,冊封張氏爲後宮之主,并且降下中旨,封張氏之父胡信德爲建平候(張夢月籍貫南直隸廣德府建平縣),并且按照規矩大赦天下。
不過朱聿鐭這種大赦卻不是如同過往的小罪釋放,大罪減刑,死罪改無期,而是該砍頭照舊砍頭,犯大罪者遇赦不赦,隻有小罪能夠從中受惠,可以酌情減刑。
因爲朱聿鐭是後世人的靈魂,他覺得有罪之人,特别是大罪之人,并不應該因爲皇家有喜事,就能得到寬宥,這不僅是對守法良民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法制精神的極大踐踏。
犯錯就得受罰,敢奸淫擄掠就得做好被砍頭的準備,這是朱聿鐭底線所在。
好在如今的朱聿鐭幾近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基本上就是言出法随,别說内閣已經完全成了背書黨,隻要皇帝的決定就無條件招待,就連崇祯一朝跳的最歡的言官們,也沒有任何不開眼的,再敢拿着祖制來給朱聿鐭上眼藥。
按照大明選後的‘八級考核’制度,在皇帝欽定下皇後之後,前三之中的另外兩人便自動進爲貴妃,然後再按照名單順序,取前四十七人爲嫔妃。
但是在朱聿鐭這裏,卻是沒有完全按照規矩,而是隻取前十五爲嫔妃,剩餘之人便即每人賞銀二十兩至五十兩不等,全部打發其回鄉。
在皇後之位已定,并且祭拜列祖列宗之後,朱聿鐭便即攜着張夢月入奉天殿,開始接受朝中文武百官的朝賀。
這一套流程下來,已經是過了午時,雖然張夢月已經回宮開始正式開始她的女主人生涯。
朱聿鐭卻是不可能回去白日宣淫,而是在華蓋殿大擺宴席,宴請朝中文武百官,讓大家都沾沾皇家的喜氣。
宴席之中,心情舒暢的朱聿鐭雖然全程帶着笑意,但心底還是有一些憂愁。
這份憂愁便是來自于這具身體所留下來的子嗣,如今紹武皇帝唯一的兒子朱琳洛。
按照大明的規矩,向來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但是這會兒自己剛剛娶了老婆,這個兒子的地位和未來就有些尴尬起來了。
無論是從私心還是公心來說,若是未來再有了兒子,朱聿鐭顯然是更加偏向于自己努力耕耘所帶來的兒子,但是眼前的這個兒子卻是極爲聰慧,而且經過這麽久的相處,朱聿鐭對其也已經有了親情,就更加難以取舍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皇位隻有一個,無論給誰都令朱聿鐭覺得不太妥當。
若立這個兒子爲太子,那未來老婆那裏的那關先不說,如今朝中的文武百官,估計都不會同意。
雖然這幫子家夥們,在自己還在之時,還不敢跳出來彈劾自己不立嫡立長的做法,但是這卻是爲自己後世子孫開了一個極爲不好的頭。
若是這具身體再年輕個十年,朱聿鐭自然不會有什麽猶豫,肯定會立之後的嫡子爲太子,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壽命可不似後世那般的長,尤其是當皇帝的,特别是大明朝的皇帝,基本上就更加的短命。
十年之後,大兒子就已經可以長大成人,而且經過自己言傳身教十年,他必定可以全盤了解并且接受自己的理念,可以讓眼下這個已經不太一樣的大明,在自己駕鶴西去之後,繼續沿着自己所設想的方向延續下去。
但是立長子爲太子,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便是徹底破壞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這對于未來大明的影響,絕對稱的上是極大的。
畢竟在這個規矩前,皇室子孫一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未來,隻要嫡長子不是一個低能兒,那誰都能看的出來他與那個位置有沒有關系。
而且就算嫡長子是一個低能兒,也會遵從順位繼承的原則,那個位置該屬于誰,依舊可以讓人一眼看的出來。
這種策略雖然極爲簡單粗暴,但卻是最大程度的減輕了皇室内部的傾軋和内耗,可以避免未來大明皇子之間殺個血流成河的人間慘劇。
但若是自己執意立這個長子爲太子,那就說明這個大明立國以來的規矩徹底被颠覆了,未來的皇帝已經不是順位繼承,而是充滿了偶然性。
既然充滿偶然性,那最有希望的幾個皇子之間,必定會刀光劍影,而且一些膽大的文武官員,更是會開始選邊站,爲未來家族的輝煌冒死搏上一搏。
如果隻是文臣倒還好辦,若是有武将牽連進來,那說不定每次皇位繼承,都将是一場規模巨大的内讧,這個代價沒有人能夠負擔的起,起碼朱聿鐭一點兒也不想看到未來自己的子孫相互之間會去打生打死。
但這卻是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是自己的壽元還有多久,另一方面則是恐懼沒有經過自己長久教導下,對自己理念不認同,卻繼承皇位的子孫,會将自己的所有改革全部推翻重來,再次讓大明回到崇祯年代的激烈内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