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來的極其突然,也似乎在意料之中。
當多爾衮病亡的消息傳出後,整個京城無論是對他恨的牙癢癢的孝莊母子倆,還是視其爲神明一般的兩白旗上下,都是覺得撐天之柱倒蹋了一般,個個心中空落落的,不知身在何處。
當多爾衮死去的消息還沒有被衆人從心底接受時,又一個勁爆的消息傳了出來,多爾衮臨死前曾上過折子,推舉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爲攝政王!
更是在臨死前,将攝政大印連同兩白旗當衆一并交于了阿濟格!這個消息确鑿無疑,是多爾衮當着兩白旗所有将領之面完成的,根本沒有任何可以置疑的。
對于阿濟格上位,兩白旗上下基本上沒有什麽異議,在多铎、多爾衮兩位兩白旗大佬先後離世之後,出身鑲白旗,爲多爾衮兄長的阿濟格掌控兩白旗,完全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唯一覺得惶恐的是孝莊母子,以及他們一系的死黨,相比于大局觀極強的多爾衮,阿濟格就是一個不折不扣,完全憑心情辦事的莽夫,這種人上位,對他們的威脅自然可想而知。
不過他們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這是多爾衮親自指定的,除非他們願意跟兩白旗直接翻臉開打,否則就不得不承認阿濟格統領兩白旗的既定事實。
既然惹不起如今實力雄厚,在京城之中全無對手的阿濟格,那批準阿濟格爲新的攝政王,便也隻能捏着鼻子給予了認可。
不僅僅如此,孝莊更是咬牙切齒的寫就一封聖旨,追尊多爾衮爲大清成祖,并且葬禮按照皇帝規格來操辦,更是可以靈柩葬入皇陵之中。
不過煎熬之中睡不着覺的孝莊,也沒有完全放任阿濟格徹底穩定住局勢,同樣以八百裏加急送去一道聖旨,以爲多爾衮奔喪的名義,诏令濟爾哈朗立即撤兵回京,以免時間再拖下去,讓阿濟格直接給自己娘倆也來一場暴病而亡。
多爾衮的喪事辦理的可謂極盡哀榮,一應皇帝才有的行頭,他一樣不落的全部享用了一遍,甚至連小皇帝,都不得不在靈前磕頭,爲他的皇父攝政王送行。
城中文武百官的心懷是最爲複雜的,眼見多爾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小皇帝的時代馬上就要開始了,卻不想殺出了阿濟格這一匹黑馬,讓形勢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令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站隊才能确保安全了。
濟爾哈朗的撤軍是極爲迅速的,在收到多爾衮暴病而亡,阿濟格突然上位的消息,他是一刻也不敢多待,接到聖旨之時便即直接下令全軍放棄所有辎重,立即班師回京。
作爲一個滿清的四朝元老(加上多爾衮這一朝),濟爾哈朗當然明白如今的小皇帝處境可謂是極爲危險,沒有強有力的制約在側,一個弄不好,他就要爲小皇帝也奔一次喪。
清軍放棄了包括火炮在内的所有笨重辎重,大踏步的後退,大沽口中實力不濟的任良朋,雖然明白肯定是出了極大的變故,但受限于自身實力,卻是隻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從容離去,不敢輕易派兵追擊。
當清軍已經退走一天後,任良朋打掃完戰場,再次帶着千餘騎兵直趨天津,這才在城外抓到的清軍口中得知,滿清第一王,小皇帝的皇父攝政王已經在三日前死了。
多爾衮的死去的消息,傳遞到江南,已經十數日之後了,雖然消息延滞的時間極久,但是朱聿鐭卻并沒有什麽不爽的,畢竟好事不怕消息來的晚。
沒有了多爾衮的滿清,就如同一個強健之人失去了中樞大腦,再沒了統一的指揮。
而多爾衮的接任者阿濟格,無論人格魄力還是禦下手段,都與多爾衮相差極遠,更兼脾氣暴燥,難以容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阿濟格這裏表現的極爲形象,他不顧還在多爾衮喪期之内,便即大肆提拔自己的舊部心腹,讓他們快速的占領一個個要害部門,擔任要職。
這種策略本是應有之意,阿濟格上位速度太快,手下班底幾乎全是多爾衮留下的,他用着自然不太順手和放心,唯一錯誤的是,委實太過于性急了些。
畢竟這些位置基本上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來了你阿濟格的心腹,就會讓另一個将領去了職,這些原本風光無限的家夥們,又哪裏會沒有怨恨之心?
幾天時間内,阿濟格就已經将原本鐵闆一塊的兩白旗整的人心零散,許多失了勢的人,開始轉而投向小皇帝一派。
這些人雖然明面上失了勢,但在軍中的關系卻不可能随着一紙調令而消失,依舊是影響極深,這些人自然受到了孝莊太後的接納,并且着意籠攏以給更多心懷怨恨的人以榜樣,分阿濟格之勢。
在濟爾哈朗匆忙帶兵回返京城之後,孝莊終于徹底放下心來,有兩黃旗在後撐腰,再加上兩白旗内部已經不穩,還有兩紅旗占在自己這邊後,雙方力量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平衡。
在力量對比達到平衡後,不擔心随時會有覆沒危險之後,她自信有的是辦法收拾這個莽夫。
隻是她不知道或者不願意深想的是,力量達到平衡也就意味着短時間難以分出勝負,若是沒有外部勢力的情況下,自然是她可以笑到最後,但一旦滿清内部形成對峙局面,便隻會便宜了外人。
而如今又一次舒舒服服坐在天津城中的任良朋,就是這樣想的,而且還是這樣做的。
在探騎四處偵察,确認滿清京城出現重大變故,而且濟爾哈朗已經一去不回頭之後,失去了約束的明軍便再一次開始四處浪了起來。
沒有多少守軍的天津城,在滿清大軍撤退,明軍又一次兵臨城下之時,十分痛快的選擇了投降。
在以天津爲中心點,明軍開始再次向四面八方出擊而去,河間府,保定府二府再次受到明軍的二次蹂躏,不同于上一次隻是在鄉間收割,這一次底氣十足的明軍開始不斷的攻城掠地,隻要态度不投降的城池,一率全部拿下,并且将城中官吏士紳全部洗劫一空。
短短十數日間,面對明軍如此猖獗的攻擊,兩府告急的文書便如雪花一般的向着京城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