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裏了。”
“房子很大啊,就住你一個人?”
“我也不算住這裏。女兒放假回來才來這兒,平時出差忙,都住各地酒店裏面。”
“有住固定的酒店嗎?”
“有兩家。這個也需要調查嗎?”
“暫時還不用。這邊的别墅也沒問題。”
“那,房子都沒問題……”
“張先生,還是要你好好回憶,在彩票中獎前你做了些什麽事情。”
“可我真的想不起來,這都五年了……”
“有沒有人特别喜歡您或讨厭您呢?”
“呃?你這是什麽意思?”
“如果您什麽都沒做,可能就是你身邊的人做了什麽。詛咒、祈福,都有可能。這樣的人,您知道嗎?”
“我……應該沒有吧?我是說,我老婆,還有家裏人可能祈福的時候會提到我,但我家裏沒有那種特别信佛信道的人,大概就那種,旅遊的時候參觀寺廟,随便上炷香。這種不會有效果吧?”
“這也未必。”
“啊……那、那怎麽辦?”
“您有聽說那段時間有人去旅遊、參觀寺廟的嗎?”
“沒有,沒有人去旅遊。”
“詛咒呢?你有沒有仇人?”
“我沒有得罪過什麽人。”
“家庭、社會關系方面,我們會繼續調查的。另外,我們會查一查有沒有和您一樣經曆的人。”
“哦,那拜托你們了。”
“不必客氣。”
2010年6月20日,調查委托人交際圈,并未發現可疑目标。
2010年6月22日,調查往年類似事件,暫定目标爲民慶市及委托人老家邡水市富商群體137人,其中死者9人:病故4人,車禍2人,自然災害死亡1人,他殺1人,自殺1人。
附:富商名單一份,死亡報告九份。
2010年6月25日,篩查富商名單,找到目标林一凡,于1995年開始經商,1996年一夜暴富,開設私人機械廠,其後不斷擴張。林一凡家人、朋友、下屬員工于1996年起不斷出現死亡案例,直至2003年,林一凡在洛渠江濱江大道跳河自殺,孑然一身,親友盡亡。
附:報紙新聞剪報,林一凡資料一份。
2010年6月26日,聯系委托人。音頻文件06620100626.wav。
“這是我們調查出來的結果。張先生,您是不是認識這個林一凡?”
“不、不認識。我看過他的新聞,那時候,就是03年的時候,報紙上登了不少他的新聞,白手起家,被稱贊是商業天才什麽的,然後英年早逝。而且很可憐……就是你們搜集的這些報紙,說他家裏人都死光了。我……我是和他一樣了吧?”
“目前看來是這樣。如果您不認識林一凡,也從未和他有過交集,那我們就需要從你們二人的共同點來找了。這是林一凡的生平經曆,您看看有沒有眼熟的内容。”
“唔,這個……嘶——沒有,我是說,除了我們現在都在民慶市,沒什麽重疊的,公司也不在一塊兒……”
“社會關系呢?有沒有什麽人是你們共同的朋友?”
“這個……也沒有。這裏面沒有一個是我認識的。”
“好的。那我們會繼續調查下去。”
“護身符有什麽特别反應嗎?”
“啊?沒有。你們給的護身符我一直帶着,沒什麽特别的。”
“你已經停掉人際往來了吧?”
“這個……這個不可能完全停掉吧?而且好多人已經是我親人朋友了……”
“最好還是減少接觸。我們暫時無法摸清楚這種死亡的規律,爲了安全起見,您最近還是減少相關行爲爲好。”
“我明白。我……我……我想問問,林一凡,真的是自殺的嗎?”
“不能确定。可能是如報紙新聞所寫,家人朋友死絕,忍受不了後自殺了,也可能是死絕了之後就輪到他了。”
“吓!這……這、我、我怎麽辦?”
“所以才讓你停止相關行爲。如果這個靈異事件有個選擇标準,我們還能做一番布置。就目前的情況看,它完全随機,和你的遠近親疏不是它選擇死者的标準,我們就很難把握。”
“但作爲一種嘗試,我們期望它能有個标準,請您暫停賺錢的行爲以及和旁人的接觸,隻與我們保持聯系,就是希望它能将目标放到我們身上。”
“那你們豈不是!”
“我們的安全不用你擔心。”
“這樣啊……我明白了。”
2010年6月30日,聯系到林一凡舊同事孫祥寶。音頻文件06620100630.wav。
“您好,孫先生。”
“你們好。沒想到林一凡死了那麽多年了,還有報紙想要寫他的事情。”
“林先生的事迹很振奮人心,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會有人想起來,也能觸動很多人。”
“呵呵,大概吧。”
“您能說說您印象中的林一凡先生嗎?”
“我印象中他就是個可憐人。他死的時候有記者來做采訪,我就這麽說,不過沒上報紙,報紙上刊登的那些話,就像你們說的,‘振奮人心’。”
“可憐人是指他失去親友的事情嗎?”
“不,是他從商那幾年。你們這些外人完全不知道,我和他那時候一起在科研所工作,工資不多,但福利很不錯,本來日子都挺好的,他也很喜歡這個工作,可94年的時候,他愛人被查出來生了大病。我記得是腫瘤,要花很多錢去治病。他們家把積蓄全拿出來,再到處借錢,還是不夠。”
“這點,過往的新聞中似乎都沒報道。不過我們的确有查到林太太的就醫記錄。”
“他瞞着他愛人的。”
“瞞着林太太?”
“對,瞞了他愛人,瞞了好多人。因爲那筆醫藥費太大了,他怕他愛人主動放棄治療,所以什麽都沒說。我也是機緣巧合才知道這件事情。”
“林先生是爲了籌集醫藥費才下海經商的?”
“是啊。他下海經商,倒買倒賣,因爲那個時期,怎麽說……就是剛剛好,市場剛剛好,他那個人聰明,這樣也的确賺了點小錢,但都投進他愛人那個無底洞了,手頭活錢不多,也就一直奔波當小商販,後來一下大賺一筆,才開始穩定下來,自己建了廠。”
“您知道他大賺的那一筆生意是怎麽回事嗎?”
“不是很清楚。我也是看新聞上寫,他自己說天上掉了餡餅,倒騰點東西,正好被個有錢人看上,花大價錢買了下來。”
“以前的采訪記錄的确是這樣寫的。他那時候還和您有聯系吧?沒有透露什麽訊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