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節嚴推測,霍光改用昌邑王劉賀爲帝,大概是基于如下幾點考慮:第一,劉賀是武帝的孫子,輩份比劉胥低,更便于利用外孫女上官太後的名義來加以彈壓。第二,劉賀當年還不到二十歲,政治經驗很淺,比較容易控制。第三,從《漢書》記述的一系列行爲舉止來看,劉賀的神智肯定不夠十分健全,至少不是很有韬略,霍光當然會覺得像這樣的人會更好掌控一些。
而劉賀确實少根筋,在得知自己要繼位時,迅速帶人趕往京城,沿路累死馬匹無數,而繼位之後,劉賀又迅速開始建立自己的集團,妄圖與霍光分庭抗禮,這自然也就引發了霍光集團的反撲。他回到已被除了國的昌邑,囚禁在昌邑王的故宮中,依靠侮辱性的“兩千戶湯沐浴”薪資過活,而“湯沐浴”是賞賜給女性和宦官的,最後抑郁而終。
當前大宋陷入了同樣的局面,北狩的前帝趙顯能即位是在皇權和相權的争鬥中繼位,當今皇帝趙昰也是爲了平衡各方勢力在極爲危險的形勢下繼位。行朝和帥府現在所爲從本質上說依然是中央和地方兩個勢力對皇位的争奪,殿下顯然已經看懂了其中的道道。
以殿下先前的經曆,其肯定明白若想親政參與政事就必須除掉朝中這些障礙,但在陌生的環境中想要成事并不容易,敗了就如同海昏侯劉賀一般被廢,郁郁而終,還不若在瓊州做一軍閥。但現在迫于形勢又必須去做。這對于一個聰明的孩子來說實在是艱難的抉擇……
“那殿下想做宣帝!”應節嚴想想殿下後邊的話突然明白了,歎口氣說道。
霍光發動政變趕走昌邑王之後,依然需要扶持一位劉姓皇帝,因“廣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誅,其子不在議中。近親唯有衛太子孫号皇曾孫在民間,鹹稱述焉”,于是選定了皇曾孫病已,這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與昌邑王相比,新皇帝的輩份又降低一輩,年齡則仍大緻相當,對于霍光來說,這顯然更有利于施展上官太後的權威,來幫助他控制朝政,而宣帝長養民間,嶽父許廣漢亦不過是一受刑宦者,沒有政治勢力作根基,同樣也更容易擺布。
然而,霍光及其家人黨羽,都大大低估了宣帝的能力。漢宣帝自幼飽經磨難,與生長于皇宮王室而不知世事的昭帝、昌邑王完全不同,能夠更爲理智地審時度勢,從大處着眼,妥善處理好和霍光及其黨羽的關系。宣帝“自在民間聞知霍氏尊盛日久”,早有思想準備,十分清楚面對這種局面,輕舉妄動,隻能重蹈昌邑王覆轍。他需要做的事情,隻是耐心等待時機。
在痛苦的忍耐中又度過六年之後,直到所謂地節二年三月,漢宣帝終于熬到了出頭的日子:這時霍光死掉了。從這一年五月起,宣帝開始“親政”亦即直接處理朝廷日常政務了。接下來,漢宣帝用很老辣的手腕,在以隆重的禮節厚葬霍光的同時,尋找時機,一舉徹底清除了霍家的勢力。
“那又能如何?這宣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本王也許都等不到親政那一天便石沉大海了。”趙昺苦笑着道。宣帝繼位時,漢朝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究竟瘦死駱駝比馬大,當時即沒有外患,也沒有内憂,其可以等,也有時間等。可當前大宋朝亡國在即,他如何等得起,若是曆史沒有改變,那麽自己明年這個時候喪期都過完了。
“殿下不要喪氣,事在人爲,想當初殿下并不滿百,将無一人。現在我們卻擁兵十萬,戰船過千,還有數州之地,人口幾十萬。隻要我們細細謀劃,何愁大事不成。”應節嚴寬慰殿下道。
“話是如此,但今非昔比。那是本王一名不文,身無長物,沒有人會把我當做對手。可今時不同,帥府的力量足以抗衡朝廷,他們必然擔心本王會重用潛邸,将過去與我不睦者盡數流貶,使他們不能繼續掌控朝局。而殿帥殉難,使我們強援頓失。劉大人雖然一力協助,可其終歸勢單力薄,也難以對抗群臣,更難以左右太後。”趙昺分析了下當前形勢道。
“如今陸相肯從中協助,隻要善加利用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應節嚴說道。
“嗯,陸相所處形勢與我們相仿,他資曆淺,又曾被貶,在朝中同樣缺乏人脈,做事不免處處遭人擎肘。而要改變當前局面,也需有人幫助。隻是不知其人品如何?”趙昺點點頭道。但他現在理解了一句話‘曆史就是一個小姑娘,怎麽打扮怎麽是’,在這個世界經曆的種種,已然讓他對史書不敢全信。
“據老夫所知,陸相爲人謹慎,行事中規中矩,不似奸猾之人,應該可以信任。”應節嚴說道。
“嗯,現時我們不能對陸相報以太多的希望,一切還待觀察,暫時不要主動聯絡他。”趙昺言道,他知道自己已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一切都要小心,一步踏錯便是萬丈深淵。而他此刻更願意相信其是以利益相互交換,卻是什麽口中的大義。
“也好,可現在事情迫在眉睫,殿下還需早作準備,以免贻誤戰機。”應節嚴點頭道,他也明白此時小心無大錯,在事态沒有明朗之時如何謹慎都不爲過,這一點倒是和趙昺不謀而合。
“現在停止一切有關行動,該做什麽還做什麽?”趙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