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在前世也曾有如此看法,不齒于其爲人,但是來到大宋後當上了皇帝,重新再看這段曆史又有了另一番認知。劉邦算是大器晚成,四十七歲才出來打天下,卻隻用了七年的時間就成就大業,比他可是強多了。
所以在趙昺的心目中,從這方面看劉邦絕對稱得上他的榜樣,與曆史上諸多皇帝相比,其也許并不是最爲出色的一位,可其絕對是其中最有眼光的。細品其登基後誅殺功臣的行爲,其實也有很多不得已,那些開國功臣做的事情,換誰也不能忍!
誰都清楚皇帝并不是神仙,之所以能夠成功身邊都有一幫老兄弟輔佐,爲其征戰四方,劉邦同樣如此。不過他成就大業以後也沒有虧待這幫從龍之臣。在定陶城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諸侯。
劉邦分封諸侯也是爲了踐行當初許下的諾言——擊敗項羽之後同享富貴,他做到了自己當初的承諾,把一半的江山拿來分給了手下們。要知道此時天下還未徹底統一,他手中隻有四十七郡的土地,但他将其中的二十三郡被被他拿來分給了手下将領。
劉邦的做法在趙昺看來這是十分有魄力的,起碼他自己難以做到,當然并非全是舍不得,而是天下形勢不同,制度也發生了巨變,但并不影響他對其如滔滔黃河之水般的敬佩,這氣度稱之爲冠絕曆史都不爲過。
爲什麽呢?因爲劉邦不斷分封出去大量的土地,還允許彭越、張敖、韓王信、韓信、英布、吳芮、臧荼等七位将領稱王。也就是說,劉邦在分封諸侯之後,自己手中僅有半數土地。可是協助劉邦成就大業的并不隻有這些武将,還有原本就跟随劉邦的周勃、蕭何、曹參這些功勳大臣,他們同樣也需要得到封賞。
這些功臣在劉邦争霸天下的過程中都發揮過重要作用,協助劉邦擊敗項羽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無論如何也要讓出一部分土地給這些将領。因此劉邦在分封完諸侯之後,又陸續封了一百四十餘位功臣,他們的食邑少則百戶,多則萬戶。
如此一來,劉邦手中的二十四郡土地還要再次分封給那些功勳大臣,可是經過秦末的連年征戰,當時的天下已經是百業凋零,再加上漢朝皇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封賞,因此劉邦此時手中實際能夠得到稅收的地盤還要縮水近一半。
對于這些跟随劉邦打天下的大臣,劉邦總體上還是非常放心的。因爲這一部分人雖然已經封侯拜将,手中也有着不小的封邑,可是他們還是需要仰仗朝廷的,名下的封邑也要歸朝廷管轄。可是對于那些建國稱王的諸侯王來說,對朝廷的态度就沒有那麽恭順了……
“漢初三将韓信、彭越、英布被漢高祖誅殺,史稱‘外托君臣之名,而内有敵國之實’,可見他們已成割據之勢,名義上雖歸附朝廷,實際上已然不再遵從朝廷調遣,可能甚至與朝廷暗中爲敵,作爲皇帝必然難以忍受,肯定要将這些諸侯王誅殺!”莊思齊畢竟是出身耕讀之家,知道事情的始末,現在皇帝提及于此,他點頭稱是道。
“不錯,若非漢高祖将他們誅殺,那麽大漢将生内亂,統一的格局将毀于其親手分封的諸侯王之手,隻能以雷霆手段予以鎮壓,才能消除隐患,有了後世天下一統的強漢!”冉安國點點附和道。
“其中也許有曲折,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下,爲他們叫屈着不絕于耳,甚至有人還爲韓信沒有斷然起兵謀反反被誅殺惋惜。”趙昺輕歎口氣道,“有如此看法其實也不意外,畢竟韓信爲漢朝的建立立下殊勳,稱得上是一代枭雄,人們總會爲功臣受戗感到不平。”
“但是,朕以爲漢高祖誅殺功臣也是不得已。無論是出于私心爲鞏固劉氏江山考慮,還是從曆史和形勢的長遠考慮,誅殺三人皆避免了剛剛統一的天下分裂,中原再次陷入春秋混戰數百年的的危險局面,這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
趙昺當下深處的形勢與劉邦相似,設身處地就可以明白其所想,作爲與秦始皇同一時代的人,也許隻有他能夠理解秦始皇的遠大抱負。秦國統一之後,秦始皇下旨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消滅諸侯國,這些都是有利于時代進步的重要舉措。
以漢朝初期的形式來說,如果劉邦不果斷采取措施的話,那麽剛剛統一的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分裂,無論從什麽角度來說,劉邦都不可能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這些獨立于朝廷之外的諸侯王,他必須采取雷霆手段予以鎮壓,
因此,劉邦甯願背上千古罵名,也要誅殺這些功臣。雖然說劉邦鏟除諸侯王,也是爲了鞏固劉家江山,可是從曆史的角度來說,劉邦此舉同樣推動了曆史的前進,從這方面來看的話,劉邦确實是眼光長遠。
“呵呵,也幸虧漢高祖隻殺了三個爲首的異姓諸侯王,否則就沒有勳貴們助劉氏除掉呂後一族,重複劉氏江山了!”陳鳳林這時呵呵笑着說,轉而想想又道,“灑家怎生記的韓信和彭越是呂後所殺,與劉老兒并不關系啊!”
“陳都統,你喝多了,勿要胡言!”劉志學趕緊拉拉其的袖子道。
“哼,其實劉氏沒有亡于呂氏,卻被勳臣們給滅了。”莊思齊喝了口杯中殘酒道。
“不錯,從此而言,當初漢太祖殺的勳臣們是少了,而不是多了!”衆人正納悶莊思齊爲何會如此說的時候,李振卻贊同地道。
“這……”李振的話更是‘惡毒’,衆人更敢驚訝。
“陛下,他們喝多了,不要介意!”冉安國雖然出身瓊州鄉裏,卻也不是大字不識的鄉間莽夫,而投入帥府後又肯努力,已經不僅是熟讀兵書,對經史也有涉獵,稱得上是儒将了,知道其的話不合時宜,更不能當着皇帝的面講,一邊給他們打眼色一邊爲他們遮掩道。
“呵呵,史書上有些東西寫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腦子去讀。而你們幾個讀書都不如莊都統他們幾個用心!”趙昺見狀笑笑指指莊思齊和劉志學,又點點冉安國,在對其餘幾人道。
他心裏其實也清楚莊思齊說的不假,而史書本就是勝利者的遮羞布,将陰謀和肮髒隐于隻言片語之下。劉邦死後,呂氏專權大肆提拔任用娘家人,形成曆史上最大的一個外戚集團。然而,從呂氏集團後續的發展來看,似乎根本就沒有想過取代劉氏。
在趙昺來看,如果呂氏集團真想這麽做,那麽執掌北軍兵權的呂祿,爲何如此輕易地将兵權讓給功臣?因此隻要多想一下,就能看出來,所謂“呂氏謀作亂”,完全是功臣們一手炮制的陰謀。
功臣們爲何要這麽做呢?這是因爲朝廷大權本來就僧多粥少,失去呂後庇護的呂氏又占據太多政治資源。正所謂“懷璧其罪”,功臣們不屠殺呂氏,還會殺誰呢?在周勃、陳平利用呂祿的好友郦寄,騙走了北軍的印绶。
其後,周勃馳入北軍軍營,順利抓住了北軍的軍權。功臣們一旦擁有了兵權,就注定了呂氏一族的滅亡。随後,曹參的兒子曹窋轉告禁軍衛尉,不準相國呂産進入殿門。其後,周勃和朱虛侯劉章帶兵突襲呂産,并将他殺死于一個廁所。呂産死後,其所掌握的南軍也被功臣們奪取。随後,功臣們分道進擊,不分長幼,将諸呂殺個精光。
呂氏一族滅亡後,功臣們并沒有因此歇刀。由于呂氏是漢少帝的親舅舅,因此周勃、陳平擔心會出現“(少帝)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的局面。因此他們暗中密謀,決定“合法”地殺掉漢惠帝所有的子孫。于是他們對外宣布:“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後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爲後,及諸王,以彊呂氏。”
也就是說,宮中所謂漢惠帝的兒子,都不是親生的,其實都是呂後陰謀的産物。實際上,漢惠帝并沒有兒子。但自幼生活在宮中的趙昺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此理由是多麽荒唐和牽強。這些皇子怎麽可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試問誰會給自己兒子,生生造出六個假兒子。
最終,功臣們殺入宮中,将漢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誅殺。就這樣,劉邦的嫡系子孫,全部喪生于功臣們的屠刀之下。而漢惠帝,生生落得個性無能的惡名,這是不是太過蹊跷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