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除了朝會之外很少會單獨召見朝臣,這讓張世傑不免緊張,幾次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卻一無所獲,他也隻能換好朝服等待召見。但是知道天黑才傳來消息,太後因爲乏了今日便不再讓他入内觐見,而與幾位朝臣所議隻是些戰後涉及的善後之事,及是否要離開崖山另覓它處暫避,至于商議的詳情及結果卻不得而知。想想這些事情似與自己無關,可他依然有些心神不安。
“他們到底要做什麽呢?”聽完彙報後,張世傑沒有換掉朝服,而是坐在榻上發呆,嘴裏喃喃自語道。如今讓他擔心的事情很多,但感到害怕的卻并不多。一則是連舟結寨之事,戰事的結果表明自己的策略完全錯誤,若不是小皇帝幾番出動護軍力戰,想來早已敗亡;二則是自己在敵鋒才至中軍的時候便棄軍突圍,卻又‘忘了’帶上小皇帝;三則就是擔心衆将‘造反’,自那日自己突圍後,陛下接過指揮權率軍擊敗張弘範後,他就發現各軍軍将對自己的态度有變。
這三件事任何一件件認真追究起來,張世傑清楚皆能讓自己好好喝一壺的。不過最讓他擔心的哈斯第三件,連舟結寨之事雖說是敗筆,但依然頂住了元軍連番沖擊,自己尚可以敵軍勢大爲由搪塞過去;棄軍而走,自己可以解釋爲護主心切,情急之下爲保太後才出此下策。至于爲什麽忘了小皇帝,可以解釋爲自己派去接駕的戰船被敵軍擊沉,或是亂軍之中未能找到帝舟所在,随便編個理由都可以解釋,唯獨失去軍心一事不是可以用幾句話就能挽回的。
作爲軍中宿将,張世傑十分清楚,要想讓衆軍心服僅靠厚賞籠絡及愛兵如子就能做到的,那需要真刀真槍的與敵厮殺,悍不畏死的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才可讓手下的軍漢們佩服,那可以說是用血和命換來的。而軍中最讓人瞧不起的便是未戰先怯,棄衆而逃的将官,那樣的将領根本無法統馭衆軍,更不要說讓大家給你賣命了,誰都清楚錢得有命掙也得有命花。
正因爲深知軍中的潛規則,張世傑對于小皇帝向衆軍施點小恩小惠,給大家弄點肉吃,派出醫士爲當兵的診病等等這些事情一概不加理會,他知道如此頂多可以買個好兒,卻無法讓衆軍效忠,更不要說動搖自己在軍中的地位。但偏偏此次自己走了眼,他以爲中軍一亂小皇帝肯定會率軍突圍,畢竟其還小沒看到過大陣仗,見到陣破肯定會害怕,下令強行突圍的,且想着其手下的護軍戰力讓人也不能小觑,起碼保住命是沒有問題的。
但事實上的結果大出張世傑的意料,如果說小皇帝利用争奪樵汲路消耗敵軍實力及暗遣伏兵擊敗李恒算是小聰明的話。那麽其能利用陣破衆軍慌亂之時,敵軍處于強弩之末之際突然發難,指揮護軍建立起一條防線、收攏殘兵,擊退張弘範,進而又發起反擊,擊殺張弘正,勸死張弘範那就是大智慧了,不僅挽救了整個行朝,還讓衆軍歸心。
“其是不是早有預謀?”張弘範想想事件的始終,覺得自己掉進了小皇帝布置的陷阱,因爲其中有許多事情太過蹊跷。首先小皇帝是如何知道元軍會在初六發起總攻,并料定李恒會率軍從北部夾擊水寨;再者小皇帝又怎麽知道文天祥會在張弘範軍中,偏偏又能在激戰之時将其救出;最後就是小皇帝爲何會選擇在自己破寨突圍之後才突然發威。這其中種種看似合情合理,可隻要細思便能發現裏邊有策劃的痕迹。
“若這一切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張世傑想着小皇帝入朝之後發生的事情,那時其就可能在謀劃着今日之事,而自己卻渾然不知,想想有人一直拿着把刀躲在自己身後,這不能不讓人後脊梁發涼。不過從内心說他還是很佩服小皇帝的,不說其暗自布下了如此大的局,隻其敢親自指揮帝舟當先沖擊敵陣,面對面的質問張弘範那份勇氣就足以讓每個軍人心生敬意。
“但願是自己多想了!”張世傑細琢磨了事件的前後,又覺的是自己想多了。自小皇帝入朝後可以說其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監視之下,與其接觸的朝臣除了一向交好的劉黻和師傅鄧光薦之外,隻有陸秀夫偶有接觸。而小皇帝布下這麽大的局隻靠其一人之力也是難以左右朝局的,且太後一直對自己信任有加,即便想撼動自己的地位也難上加難,隻要兵權在手誰也不敢妄動的。
“馬上請蘇劉義和張霸等人前來議事!”張世傑雖然覺得局勢依然沒脫出自己的掌控,但久曆沙場的直覺告訴他危機在逼近,尤其想起前日自己與小皇帝在衆軍前立下的賭約,事實證明顯然是自己輸了,可他并沒有如約前去請罪,言而無信在軍中算是大忌,這定然會讓衆軍産生‘誤解’。而呂師成和劉師勇兩人受小皇帝命分掌兩部禁軍,雖說時間尚短其難以确實掌控兩軍,但他也恐夜長夢多,使小皇帝利用兩人掌握了實權。
還有一件令張世傑覺得丢臉又擔心的事情,在自己破陣突圍後,最爲依仗的淮軍竟然有大小三十餘位将官豎起降旗投敵,可這些人又在小皇帝揮軍擊敗張弘範後被抓了回來,現在已被羁押在護軍營地待罪,若是這些人爲了脫罪被小皇帝所用,那淮軍真有失控的危險,他必須要穩住手下的軍将,切實抓住兵權才有讨價還價的本錢,渡過可能出現的危機……(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