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覺得這不定又是誰在底下興風作浪呢!龍本身就是個憑人想象七拼八湊出來的玩意兒,能看見才是見了鬼。而黃龍之說,他以爲這很可能是因爲漲潮的時候,由于卷起了海底的黃沙随着潮水翻滾推進,遠遠的看着像條龍,便有人牽強附會的把這說成龍,又有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于是生生的造出這麽個祥瑞來湊趣。
有功之臣當然也要封賞,同時也要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鑒于陳宜中滞留占城,數召不歸,決定免去其左相職務,封陸秀夫爲端明殿大學士,任左相,知樞密院事,主理朝政;張世傑,封太傅,知樞密院副使;仍以文天祥遙領右相,劉黻和曾淵子爲參知政事;随同趙昺前來的鄧光薦被任命爲禮部侍郎;以江钲爲殿前禁軍都統,去掉了權字;其他人各安其職,并決定以曾淵子爲山陵使,爲大行皇帝選擇吉地安陵。同時大赦天下,撥銀犒軍。
既然仍以太後聽政,那基本就沒有趙昺什麽事兒了,打瞌睡做白日夢都沒有問題,隻要聽底下的大臣奏完,扭臉說句‘請太後定奪’就算完事。而太後一般的情況下也是‘準奏’、‘大家看着辦’,絕少有駁回的時候。在趙昺看來,他們娘倆兒就像兩隻學舌的鹦鹉,可憐的‘應聲蟲’,但暫時也無可奈何,隻能忍着。
有了新皇帝,大家當然要上表祝賀,歌功頌德。但由于現在還在喪期,按照規矩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都直接送到了趙昺的案頭。繼位之後還有三天靈要守,他也總算有了解悶的東西。于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香拜祭,趙昺便躲在偏殿中看賀表,看着看着還真看出些東西來了。
各人所寫的賀表前半部分除了用詞造句有些差異外,意思基本都是一緻的,就是贊揚新皇仁孝忠孝,聰明伶俐,乃是天命所歸,必定能領導全國軍民趕走鞑子,收複故土,複興大宋朝。當然也要順帶着捧捧太後,稱其溫賢淑良,天下女子之典範,反正古人拍馬屁的功夫一點不遜于現代人,當然人家用詞比之要含蓄的多,隻是有的究竟想表達神馬意思趙昺都看不大懂。
後半部分就比較有意思了,這裏多是對當朝幾位執政的點評。其中一項是必須的就是痛批陳宜中,什麽亂臣賊子,膽怯如鼠都是好聽的,順便還把其從前的黑曆史都扒了出來渲染一番。接下來就有所不同了,有的是說陸秀夫好,有的是言張世傑勇,而文天祥、劉黻和曾淵子則是打醬油的,多是一筆帶過。
趙昺看的越多心越寒,這哪裏是人走茶涼,分明是牆倒衆人推,此刻就是陳宜中快馬加鞭的趕回來恐怕都難以挽回局面了,但他琢磨作爲一個久曆朝中風浪的油子,陳宜中肯定已經料到這個結果,所以打死都不願回來了。而趙昺覺得陳宜中确實是一個貪生怕死的投機分子,但是還不能算民族敗類,充其量隻是個有利的時候忠于主子、利盡之後忠于自己的小人。禍國殃民、背信棄義的帽子扣的有些大了,在******初立的時候,其還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的。
對于張世傑就可以稱得上錦上添花了,且調門起的很高,忠臣良将,百戰百勝,殺敵無數都是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彙。趙昺看來說去是忠臣還不爲過,可良将就不大恰當了,而百戰百勝簡直就是罵人了。據他所知中自焦山之戰後,勝利女神好像就沒沖張世傑笑過,加入******後兩戰泉州,井澳海戰幾次大戰役都是以失敗告終,被元軍攆着屁股跑。但即便事實如此,贊美張世傑的賀表還是占了七成以上。
而能爲陸秀夫唱贊歌的就屬于‘燒冷竈’一般,多是稱其老成幹練、性情沉靜、矜持自重。趙昺聽着這個話十分耳熟,倒是和前世時老闆對自己的評價如出一轍,他算是知道了得到這個評價的人都屬于累死累活的幹半天獎金最少、挨罵最多的人。一般出了事情黑鍋一定是你背,做出成績必定是他人的。
趙昺以爲這個評價對陸秀夫來說是恰當的,但擁護他的人之少卻是不公平的。可這也與其性格不無關系。由于其不事張揚、矜持自重,就會導緻自己幹了好事,别人卻不知道,就如同活雷鋒一般。而其能發迹也是因爲得到了李庭芝的器重,有了他的竭力推薦才能從地方進入中央,卻并沒有受到陳宜中的看中,反而礙了人眼,被轟出******。
再有陸秀夫位居左相,在衆多朝臣看來是迫于形勢,是當前沒有恰當的人選、又擁龍有功才當上的。而當初其被排擠出朝,太後都沒有挽留,讓大家更認爲陸秀夫在太後那裏并不得煙抽,後來還是張世傑一句話才重新入朝,将來一旦有了合适的人定會将其撤換的,因而對他的前途衆人都不看好。
兩廂比較高下立判,朝臣們還是傾向于擁有兵權的張世傑,疏遠陸秀夫。趙昺也意識到今後的一段時間中,朝廷必定會形成以張世傑秉政,陸秀夫輔政的格局。而自己和張世傑之間誤會太深,短時間内都是相互提防,想要和解或是取得信任太難,也就是說如同瓊州那樣說了就算的好日子已經不在,重新奪回權力對他來說是任重道遠,絕非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