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雖有偏勃,但偏偏無數史實又證明了此言的正确性。趙昺清楚自己這一戰大敗劉深,解了朝廷之圍,按理說應該予以封賞,大肆褒獎。但偏偏他的身份也是皇子,此戰名揚天下的同時,實力也顯露無遺。而老趙家根兒上便有‘床塌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傳統,讓有些人心生歧念也非意外。
而宋自立國以來除太宗曾爲王時曾掌握大權外,再無親王手握兵權。狗都知道護着自己的飯碗,别說在陰謀中長大的皇子們了,某位皇子一旦登基,其兄弟子侄便都成爲錦衣玉食,富貴一生的圈養之物,說白了就是怕他們篡權。現在趙昺掌握着足以與朝廷抗衡的武力,雖說是特殊時期,但也不會容忍一個皇子擁有這麽大的權力,必定會設法削弱,甚至……
“呵呵,先生的心意本王領了。”趙昺笑着說道。他想通了應節嚴的話中之意,老頭兒的意思是隻要劉深活着,朝廷就會擔心其卷土重來,而他們又打不過。當下隻能仰仗自己幫他們拒敵,那麽朝廷暫時就不會把自己如何,因此老頭兒才會說跑了的好,可他卻懷疑弄不好劉深就是他教唆江璆暗中給放走的。
“殿下吉人天相,自有上天護佑,老夫可不敢自領。”應節嚴怎會聽不出殿下話中含義,連連擺手道。
“先生,當下我們當如何?”趙昺不想再和老頭兒打機鋒,且他今天很累,開門見山地問道。
“迎駕!殿下打這一仗不正是爲此嗎?”應節嚴喝口茶說道。
“如何迎?”趙昺又問道。
“待大軍回還,我們一起前往迎奉。瓊州那邊也已備好行宮、糧草,選好宿營泊船之地!”應節嚴捋捋胡子回答道。
“太後和陛下會不會移駕瓊州呢?”趙昺摸摸下巴道。
“老夫不知,但一切皆以齊備,是否肯來,卻非老夫所能左右的。那殿下又以爲呢?”應節嚴輕笑着道。
“隻怕他們被吓着了,多半不肯。”趙昺苦笑着道。本來自己勝了劉深就讓朝廷中有的人擔心不已,老頭兒又擺出如此大的陣仗去迎駕。再有瓊州窮得叮當響世人皆知,可他們能在倉促之間便準備好一切,連行宮都是現成的,想不讓人往歪裏想都難。如此誰還敢自入‘虎口’啊!
“哈哈……那殿下以爲我們還去不去呢?”應節嚴大笑着道。
“不去是本王不忠不孝,所以必須得去!”趙昺知道自己無論是爲臣,還是爲子都要跑這一趟。可看着老頭兒笑的開心,他也很無奈。暗罵既然奸計得逞,又何必表現的如此‘無恥’……
…………
“你是說帥府軍擊退了劉深所部?”朝廷船隊一氣逃出了五十裏才落帆暫歇,但依然停在海中沒有靠岸,他們也在等待消息,江钲一回來便被召上禦船問事。
“禀陳相,是大敗劉深所部,在末将回返前其帶着百餘艘船敗走,帥府軍正攔截追擊!”江钲聽了糾正道。
“那帥府軍定是在你部的支援下大敗敵軍喽!”陳宜中想當然的以爲,又洋洋自得地道,“吾就說江司馬英勇善戰,定能助朝廷脫險。”
“陳相,末将汗顔,此次确非我之功。”江钲連忙擺手道,“我率軍趕到時,殿下已經領軍盡殲敵前鋒軍,擊沉敵前鋒大将哈喇歹座船,其亦溺死海中,帥府軍正迎戰劉深大隊。稍後廣南撫帥應大人領援軍趕到,末将便隻擔任輔攻,并未出多少力,更不敢居功!”
“你言是衛王殿下親自領兵打敗劉深前鋒,殺死哈喇歹。”劉黻插嘴問道。
“回劉大人,正是。”江钲施禮答道,“殿下聞知朝廷船隊向七洲洋而來後,便先領一軍連夜趕到七洲島設伏截住了敵軍,救下我們。”
“江司馬,你所說衛王殿下所領一部可是在我們經過七洲島時突然殺出解圍的那支船隊?”張世傑皺皺眉問道。
“回張副使,正是。”江钲像個犯人似的被幾個大佬輪番問話,可又不能不答。
“江司馬是不是看錯了,吾所見那支船隊不過五十艘,而哈喇歹所部卻有大小戰船二百餘艘,衛王如何能戰勝。”張世傑冷下臉說道。
“末将不敢。殿下所領摧鋒軍有兵三千,戰船不足四十艘,而攻入敵陣的隻有殿下所領的十一艘戰船。哈喇歹所乘戰船亦是殿下指揮的座船撞沉的。末将趕到時,殿下正領軍與劉深大隊周旋,且突破重圍深入敵陣,欲斬殺劉深。可惜隻是将其重傷,被他跑了,未能盡全功。”江钲言道。
“謊報軍情,可要軍法從事的。”江萬載瞪着兒子沉聲說道,他對兒子所言也是半信半疑,殿下聰穎他是知道,但以區區幾十艘戰船便能擊敗劉深前軍也太匪夷所思了。
“父帥,兒子不敢,所言若有一句是假,甘當軍法!”江钲向兩人施禮答道,但言語中對他們懷疑自己所言已有不忿。
“江司馬,我再問你,此後帥府軍又有多少援兵趕到,共有多少戰船?”陳宜中想了想又問道。
“回陳相,帥府軍此戰有殿下親領的摧鋒軍,應撫帥率領的後軍及帥府軍白沙水軍和澄邁水軍,共有兵員二萬餘,戰船四百餘艘。”江钲算了下答道。
“他們隻動用了這些兵力嗎?”陳宜中有些不相信地問道。
“哦,據摧鋒軍統制陳任翁所言,帥府軍中軍派出部分兵力趕往文昌布防,右軍、後軍沿瓊州島東岸布防,還動員左軍向瓊州機動以防敵登陸,另外臨高水軍也盡數出動巡視海峽,其它的末将不知了,應該還有丁壯義勇助戰,疍民就出動了近百艘船隻參與圍攻劉深大軍。”江钲想了想答道。
“帥府軍兵力竟然如此雄壯,若是……”陳宜中聽了臉色大變欲言又止道……(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