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知道忽必烈攻取江南之後便掌控了更多的資源,有能力随時組建一支大軍發起遠征,曆史上其就先後兩次發起對日本的戰争,出動的戰船就達數千艘、兵丁皆以十萬計,當然這是在崖山之戰徹底消滅了宋朝流亡政府之後的事情。但如果自己未能如他的願死在崖山,這些力量就很可能會轉而用在自己的身上了。
限于瓊州的資源,趙昺深知自己不可能建設一支與元朝數量相匹敵的水軍,隻能在戰術和技術上想辦法,以質量上的優勢戰勝數量上的優勢。而以他對這段曆史的了解,明年便元軍便會發起攻打瓊州之戰,以截斷宋朝******的外逃之路,因而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如何短時間内将水軍的戰鬥力提高一個層次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現代人都明白,蒙古人已将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和兵器發展到了極緻,若想徹底戰勝他們隻能是發展熱兵器。而熱兵器正是起源于宋元交替之際,但經曆了數百年的發展才得以完善,徹底取代了冷兵器。趙昺還沒傻得以爲自己真是神,能完成數百年的跨越,把科技樹培植的像珠穆朗瑪峰那麽高。
前世趙昺以爲制造一支最原始的鐵殼船是十分簡單的事情,但他來到八百年前才知道是多麽困難。首先沒有現代機械,隻能全靠手工完成;即便找到了工匠,可所需要最基本材料能不能用還是個問題;就算克服重重困難造出了鐵甲船,裝備了軍隊。但又如何驅動?用槳橹、風帆驅動豈不太搞笑了。
而即便克服了所有困難,實現了軍事現代化,卻讓滿腦子冷兵器時代戰略、戰術思想的軍官去指揮作戰,無異于将一輛奔馳的火車交給隻會趕大車的馭手。那結果同樣是一場災難。胡思亂想和指望不靠譜的老天都是白搭,想想如今已經走上了不歸路,将這數萬人都拉下水啦,趙昺更覺時不待我,自己必須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解決當前的危機……
“立足現狀。飛越發展!”趙昺突然笑了,這句話在前世曾寫滿大街小巷的牆上,當時自己還覺得很搞笑,如今想來卻以爲很有道理,可能這就叫做危機倒逼吧!
戰船是水軍作戰的載體和平台,其質量優劣,關乎着水戰的成敗,這也是趙昺最熟悉的領域,因此他決定還是從改造戰船下手。雖然古今的戰船結構和差别很大,但萬變不離其宗。原理還是一樣,尤其是他有着多年制作古船模的經驗,對于這方面還是有信心的。趙昺穿越以來,經曆了兩次遇險後一直對龜船情有獨鍾,因此想以其爲藍本打造大宋版的龜船。
可趙昺還面臨着一個時間的問題,他前世作爲有經驗的工程師,知道一艘新船從設計、定型,到制造和試航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甚至要消耗數年的時間。如今自己擁有龜船的船模,這是完全按照比例制作的。可以跳過設計環節,但要完全制造一艘新船仍需要時日,尤其是在當前制造技術和方式還處于全手工的時代,因而他對現有船隻進行改造是比較妥當的辦法。
現在趙昺的手頭有不少船。再不是在甲子鎮時擔心連自己這點人都拉不走的時候了,而到廣州後又抄沒和繳獲了一批船,如今大小都加上足有七百多艘,當然其中還有不少民船。但這個時代民船和戰船采用的船體基本相同,隻有上層建築和配置有所區别,甚至不需改造拿來便能利用。即便在朝廷所領水軍之中都有許多征用的民船和在泉州搶來的商船充當戰船。
帥府軍擁有的戰船基本上可以劃分爲海上作戰船隻、内河作戰船和江海兼用戰船隻三大類,其中有海鹘、樓船、艨艟、鱽魚船、海船、多槳船、多槳飛江船、赤馬、白鹞、千石船、戈船、馬船、海鳅船等等名目的戰船,還有些車船、無底船、火船等特種船隻。同樣這些船因爲用途不同,結構也不同,并不是都可以用來改造成龜船。
趙昺首先将具有特殊用途的船隻排出在外,接着便是那些千石船和海船,由于在南宋後期水戰形式發生了變化,交戰各方都注重船隻的高大化,以便與搭載更多的兵員和增加沖撞能力。但體量太大使船隻的機動性下降和速度降低。而他們面臨的戰鬥是以瓊州爲基地展開攻防,龜船是以突襲爲主要作戰方式,機動性強卻是必須的,因而隻能舍棄這些大型戰船。幾經篩選,趙昺手頭上隻剩下三種備選船隻:
其一是艨艟。其以生牛皮覆背,兩廂開擎棹空,左右前後有弩窗矛穴,使敵不得近,矢石不能攻,務于疾速,乘人之不及,速度快。可以看出此中戰船與龜船型制最爲相似,背上有牛皮制成的‘裝甲’,以槳橹爲動力,四面有箭窗用于攻擊。且速度快,以突襲爲主要作戰方式。但由于強調船機動性,艨艟多是采用造型小巧的戰船,載重量有限;
另一種是多槳船。其樣式爲湖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特點就是吃水淺,号稱雖尺水可運,可廣泛用于沿海和内陸水域。再有速度快,無問風勢,逆順捷急如飛的優點。
再有便是海船,身型高大,吃水深載重量大,可以搭載更多的兵員和武器及生活必需物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