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本王近日溫習《論語》,其中有所不明,可否解惑?”見倆人說的口幹舌燥才住了口,給他們斟上茶道。
“殿下,請講。”應節嚴聽了趕緊撂下手中的杯子,正襟危坐道,說起來自己入府還是頭一次盡師傅的責任,而以他的經驗殿下絕不會無的放矢,不由的讓他心生警惕,琢磨這孩子又要玩兒什麽幺蛾子。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遜也,甯固。作何講?”趙昺言道。
“此句出自《論語?述而》篇,意思是生活奢侈便會傲慢和不謙遜,節儉就顯得孤陋固執。相對比較,甯可孤陋固執,也不要傲慢而不謙虛,也就是節儉能養德,奢侈則敗德。”應節嚴解說道。
“嗯!”趙昺點點頭表示明白了,并沒多說随後又問道,“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又做何講?”
“此句出自《論語?鄉黨》篇,意思是糧食越精緻越好,肉類切得越細越好。殿下可明白了?”應節嚴答道,但一時卻搞不明白殿下爲何會将兩篇毫無關聯的話放到一起發問。
“好,意思本王清楚了,但仍有不解。”趙昺笑笑說道。
“殿下盡管問來!”應節嚴知道戲來了,打起精神說道。
“聖人在前篇中教導世人要生活節儉,量入爲出,不要奢侈。而其自己吃的卻要求精緻,不嫌繁瑣,豈非自相矛盾,本王自以爲其有欺世盜名之嫌。”趙昺笑笑說道。
“這……殿下萬不可如此點評!”殿下之言把應節嚴吓了一跳,一時間不知如何解答。可孔子乃儒家聖人,乃是他們這些士人的共師,其要是欺世盜名,大家豈不都成了這‘壞人’的弟子,隻能先制止道。
“殿下,對此朱子曾批注曰:聖人飲食如此,非極口腹之欲,蓋養氣體,不以傷生,當如此。然聖人之所不食,窮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勝而不暇擇也。而并非殿下所想之意。”還是江萬載書讀的多,想起後人的解說。
“後人評述,不足爲證。史載,聖人僅隻有三年做官,直至晚年方受到些禮遇,縱其生而言,其隻是一個布衣,雖不賤卻較貧之人。因而就其在國中地位和飲食生活當與常人無異,其半生飲食僅果腹而已。而朱子所言多有遮掩辯護之意,但其即以爲蓋,說明也不敢确定自己的說法是否正确。再者朱子逝不過百年,其所爲還有人知,其德行……”趙昺卻不肯認同,接着說道,可話未盡便被打斷了。
趙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言其實都是斷章取義,經不住推敲和考證的,因此隻求一鳴驚人将他們一下打懵,要不和兩個有真才實學的老書袋子論起經典來可就露怯了。而這詭辯的本事還是當版主時練就的,否則如何能擋住那些骨灰級噴子的進攻,現在卻要拿來對付這兩個古人。又想想自己幹點事兒怎麽這麽難,本來很簡單的事情還要跟他們繞個大彎子,不禁也有些怅然。
“殿下,有話直言便是,且不可诋毀聖人。”江萬載已經聽出來了,殿下剛才的話潛台詞便是孔子太窮,想吃好的吃不起,可爲了面子自己隻能過‘節儉’的生活,其實也不過是個僞君子而已。那朱熹是本朝之人,當年也确實幹了些行爲不檢的事情,現在被尊爲大儒其中是有政治緣由的。但要反駁殿下的話還真不好弄,傳出去更是不好,想着殿下扯上這兩位肯定還有後話,因而幹脆打斷了他。
“呵呵,本王的意思便是聖人也有七情六欲的,想吃的好點更不是什麽大事,卻并非有意诋毀。”趙昺笑笑說道,現在目的即已達成,而現在的世界是士人們的天下,自己再刨他們的祖墳就是與天下爲敵,因此見好就收,主動緻歉。
“如此最好!”江萬載舒了口氣道,與邊上的應節嚴對視一眼都是搖頭苦笑,殿下小小年紀便有離經叛道之念卻不是好事,不禁對他充滿了同情,教這麽個思想活躍,又有主見的學生可不是件輕松的事情。而殿下好像話還未盡,又開始發表議論。
“如今之世,豺狼當道,虎豹橫行,在外夷入侵之下已經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再無當日仁義之風。現在朝中正氣不顯,小人立于朝,本王以爲依舊對其以道義行事,拘泥于禮教,難免束手束腳,以緻受制于人。”趙昺言道。
“因此殿下就要做個壞人了?此說豈不是與小人同流合污,坑瀣一氣了。”應節嚴不禁莞爾,殿下真是小孩子,居然能想出這種辦法。
“先生曲解了,本王是要做一個心有大義的壞人!”趙昺有些氣悶,與這些‘書袋子’說話真是費勁兒,不得不重複一遍道,“本王以爲行事隻要以大義爲先,即便所爲有失德行,手段陰損也不爲過。以今日之事而言,江大人德高望重,清正廉明而今江大人隻想爲江氏留一絲血脈卻不能,隻因忌憚有人說爲親而失大義,緻聲名有虧。而那些滿口仁義的宵小卻可行苟且之事,任意提拔故舊門生,肆意貪贓枉法,甚至可以做出背主忘恩之事。這豈不是好人吃虧,小人得利,豈能讓衆人信服。”
“殿下所言之意對小人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若犬噬人,人也要反噬之?”應節嚴覺得殿下之言過于幼稚,笑笑說道。
“非也!”趙昺暗樂這狗咬人人咬狗的話題在前世就有過争論,豈能難到他,陰笑着說道“其若先咬我,必拔其牙,斷其爪。其沒了爪牙豈敢再咬我,隻怕隻聞我聲便遠遁了。”
“這……”應節嚴訝然,殿下這回答不符合常理啊,應該引經據典的駁斥我,可其就隻用這麽簡單粗暴的方式給解決了。
“本王開府瓊州之事江大人一直不肯應允,怕也是擔上戕害皇子,陷太後于不義的惡名吧?可即便江大人不答應,怕也一樣難逃風言!”兜了半天圈子,趙昺有些急了,不再和他們鬥嘴,直奔主題,“如今朝中衆臣對派員出鎮瓊州已有定議,隻差太後和陛下恩準,而大人遲遲未置可否。若不成,衆人必言大人弄權,挾制太後和陛下,以緻朝議不得執行,乃緻誤國誤君,必會遭到彈劾。而他日若有變,大人更難逃其咎。”
“再有江翊善之事,本王也以爲大人考慮欠妥。”見江萬載張口欲言,趙昺搶先打斷道,“大人于安排江翊善返鄉爲父修墓守孝,但可曾想過都昌早已陷入敵手,以其性情必不會坐視鞑子猖獗,隻怕會重舉義旗,聚衆抗暴。然其既無強兵,又無外援,孤軍奮戰又豈是敵手,隻怕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而瓊州雖也是艱險之地,但國本尚存,又有天塹相隔,勝負尚難料;即使失守,瓊州四面臨海,也可出海繼續與敵周旋;且本王又怎會讓忠良無後,必會護其周全。若大人仍存疑議,本王即可上書陛下,将其開籍出府,旦有責難全由本王一力承擔,斷不會使大人清名有損。”
趙昺一氣說完定定的瞅着江萬載,他已經盡力了,成與不成就看其的了。不過他也打定主意即使仍難成功,也隻能獨自行動了,因爲這是自己逃脫宿命的最後一絲希望,至于後果如何也暫且顧不得了,隻能先做再看,聽憑天意了。
“好…老臣今晚便入宮勸谏太後,促成殿下開府瓊州之事。不過……”江萬載低頭沉思良久,終于下了決心。
“大人請講,但有本王能出力的地方,絕無推辭!”趙昺心中大石落地,興奮地說道,此刻隻要不要他的命,什麽條件都可以答應,如果江萬載無條件的幫忙他心中還多少沒底兒,但張口求自己卻讓他安心不少。畢竟老理說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老臣先謝過殿下了!”江萬載略施一禮道,“宗傑在王府中也有些時日了,其本爲我族中人,雙親早亡,被老臣收爲義子于府中撫養,視若親子。老臣已到風燭殘年,自知時日無多,再難以照看于他,想請殿下一并收入府中效力,也好爲其家留下香火,也對得起他的爹娘。”
“大人盡請放心,本王必待其如兄弟,絕不背棄,如若有違此言,天誅地滅!”趙昺聽了馬上應了,并擡手舉誓。
“老臣這便放心了,就先行告退了!”應節嚴起身告退,即刻離開王府直奔宮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