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失八裏,隋時可汗浮圖城,舊唐名北庭,後又名北廷,乃北庭大都護府治所。
今日之别失八裏,自不複盛唐氣象,甚至連察合台重鎮也算不上了。
衛央黃昏入此城,滿目是軍卒,押運着大車騾馬逶迤往西而去。
城中有長者,見衛央呆呆站在路邊,又見他一身漢裝,忙一手拽之,走到一邊才以不甚清楚的漢話責之,道:“少年郎,何敢如此的大膽?王汗的車隊你也敢攔?”
衛央叉手道:“老丈有禮了。”
長者道:“是我漢家少年,你自何處來?”
衛央道:“自吐魯番來。”
長者頓時神色不快,冷淡道:“哦,原是馬黑麻的人。”
衛央輕笑道:“我與他可是生死之敵!”
長者神色一喜,但又不相信,警惕道:“何以證明?”
衛央道:“有馬黑麻一臂,有其麾下百人之首,有其丈人火兒者性命,如此可證否?”
長者大吃一驚,當即拽衛央穿街走巷,實際上不過是黃泥屋百千座罷。
一時到一處荒涼偏僻院落,視之,毫無中原氣象。
但在窗台上,有黃泥版一副,門檻上且有兒童兩三,均不過總角之年齡的。
長者掩上大門驚喜道:“莫不是哈密衛小郎乎?”
衛央失笑道:“我的名聲竟傳到此處了麽?”
“那是,”長者驚喜道,“真是衛小郎?漢家天子可好?今是何年矣?”
這就讓衛央吃驚了。
他見多了城頭漢兒說胡語,見慣了漢家少年拜賊酋,可從未見過這樣的白發老者,見了漢家少年竟扯着問漢天子如何者。
這委實可敬。
衛央并不十分放心,将長劍懸在左邊,又捏着袖口,待準備妥當,才整頓衣衫,理起鬓角,将已垂肩長發紮個發髻,後退三步,以揖禮長長拜見,口稱:“勞長者動問,如今中原乃成治天子當朝,歲曰成治三十五年,依舊用太宗永樂皇帝年曆。”
這可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衛央原本不知道,在哈密一年,他才了解到“年曆”這個東西有多麽要緊。這是天朝規矩行之四海的重要依據,更是中華文明輻射範圍的有力證明。
若中原王朝強大,四海皆行天朝法。
這年曆自也是天朝年曆,若有不遵照天朝年曆者,以太宗永樂皇帝時規矩,那是要發兵蕩平一國,男子充奴隸,女子沒教坊司的大事情。
老者掐指一算蓦然垂淚道:“老漢是太宗皇帝永樂二十二年秋,被鞑子擄掠出國,時年方五六歲。不意至今已将近八十載,”而後振奮道,“天朝可是要收複北廷?”
衛央心中憐憫,但也敬佩其人心意,八十載不忘祖宗,還是在敵國。
這樣的人……
“不該讓他失望。”衛央遂說道,“不錯,忠順王已備精兵十萬,意圖先收複吐魯番,再取亦力把裏,我乃是哨官。”
老者大喜道:“原來是這樣,”然後微笑道,“小官人可不必隐瞞,老夫是知道的,哈密衛小郎,擒鞑子首領,斬馬黑麻的胳膊,咱們北廷漢人面上不敢喜悅,心裏可高興地很。”而後又說道,“隻是十萬精兵怕是不夠的,滿速兒征服了葉爾羌北邊,又添騎軍數萬,他雖将北廷财富掠奪一空,試圖在什麽河北之地再設立汗城,但你也瞧到了,北廷鞑子越發多了,要攻打這裏,恐怕瓦剌人鞑靼人都會來幫鞑子,須仔細叫他們合圍。”
然後放下手中手杖,也整理衣服,工工整整地以漢家禮節拜見,一邊欣喜道:“可把王師盼來了,”一邊又叮囑,“小官人可要盡快返回,把這裏的軍情詳詳細細地給咱們王師說好。”
但他同時又說道:“隻是也不必太過擔心,北庭城,有咱們漢家兒郎上萬,附近的村落,也可聯絡起數錢壯丁,咱們不怕死,隻怕天朝将咱們都忘了。”
衛央心中蓦然一熱,當即道:“忘不了的,咱們還要重築北庭,再折北庭大都護府,此事我定于王爺面前詳說清楚。”
但他也提醒:“此事須不可聲張,各位忍辱負重七十餘載,決不可在咱們天兵到來之前,眼瞧着東天之上第一縷紫霞升騰而舍卻性命。”
正說到此處,門内走出兩個青年,兩人正禮拜見。
老者道:“此乃老漢之孫,姓名不敢有污足下尊聽,他們漢家名兒,一個叫韓阙,一個叫韓禮,叫他們韓大韓二便是。”
衛央又作揖,口稱道:“兩位壯士有禮。”
韓阙道:“既是大名鼎鼎的衛小郎,咱們敢請托付一事。”乃引衛央入戶,舍内有三五人,一個癱坐毛皮上的老者,大約五六十歲模樣,還有個眇目老婦,年歲與他相等。
其下還有三個年輕女子,兩個風沙滿面,自是察合台女子,另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子卻梳着中原女子發式,腿上放着一把羊毛,她正在紡織。
衛央先向長者行禮,那老者掙紮着坐起,驚奇地看着衛央,而後端端正正跪坐在地,雙手手心向上放在地上,直直地拜将下去以額頭觸手才夠。
衛央也即以同等禮節回報,等他起身時才見韓阙韓禮在老者身後也拜服了下去。
“他是老漢獨子,那是他渾家,這兩個,是孫媳。”韓老丈坐在右側,邀請衛央上座,笑道,“她們雖是蒙人,但家國仇恨,俱與她們無幹,她們隻是察合台的可憐女子。”
“那肯定,何況,入華夏則華夏之,既是我漢家子婿,自是漢家之人,何況,忠順王祖先也是蒙人。”衛央道,“請長者上座,我自奉陪于側。”
韓老丈隻是不肯,衛央實在推托不過,隻好在門口脫靴,告罪後才坐在上首,他頗懂禮儀,見屋内無桌椅遂以跪坐待之。
那年輕漢家婦人又來拜見,她笑容既真切又迷茫,既歡喜又恐懼。
衛央知道她們的恐慌,于是用察合台語說道:“你們不必怕,在察合台你們是窮人家女子,家國仇恨俱與你們無幹,你們也是被剝削的苦人。待歸入天朝,你們可自在做工,可自由務農,可相夫教子,可養馬劈柴,今日之苦難,往後絕不會再有。”
韓氏俱驚道:“小官人怎會說鞑子話?”
“我在吐魯番行走兩年,爲殺敵報仇,自當學他們的語言。”衛央擺手道,“此事說來話長,實乃鞑子太過下作,殺我村中人,我必以其血報仇,百倍取其首級,祭奠我村人。”
韓老丈歎道:“爲兩村之人,兩年來行走與敵國,衛小郎名不虛傳。既如此,咱們也就放心了,我兒,你當好生禀報,咱們拜谒祖宗陵寝之日,不遠矣!”
衛央溫和道:“比之諸位深陷敵國七十餘載不忘祖國我所做能算得了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