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一提到石膏,就會覺得這種東西是化學品,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主要就是用于穩固肢體斷裂的症狀,是一種醫學材料,但是用石膏來制作豆腐,會不會不健康呢?
其實這恰恰反映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一種誤解。
首先,豆腐肯定無毒的,而豆腐的由來,據傳是因爲淮南王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偶然間将石膏點到了豆汁中,從而制成了豆腐。
豆腐到了南宋才真正成爲主要食品。
千古以來都是用鹽鹵也就是石膏來凝固的,不可能上千年以來都食用一類有毒食物而不被發現,所以它定然是健康的。
豆腐之所以補鈣,就是因爲它肯定含有石膏,而石膏的成分就是硫酸鈣和結晶水。
缺鈣會導緻營養不良。
但是很多人一聽是石膏,第一感覺就覺得不好,因爲覺得這是化學品。
但你要知道,我們日常生活根本就離不開化學品,最常見的就是食鹽,它又叫氯化鈉。蘇打,叫做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除了這些,後世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所有食品裏,都含食品添加劑等化學原料,說的更直白一些,從化學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應該都是化學物質構成的。甚至于人類,都可以稱之爲碳水化合物。
所以,淡定接收就好,沒必要那麽草木皆兵。
石膏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在制作豆腐的過程中,起的作用是使豆漿中的大豆蛋白凝結,從而制作成豆腐。
豆腐中實際含的石膏成分不多,大部分随水分流失了。
隻是南北口味不同。
鹵水的一般爲老豆腐,合北方人口味。
南方人喜歡嫩豆腐,所以用石膏就不容易做成老豆腐。
陶毅所教就是嫩豆腐,卓琳覺得,嫩豆腐适合炖湯喝,老豆腐适合炒着吃,各有各的好吧!
一斤豆子放多少石膏,有一個比例,差不多一斤能出2-4斤豆腐,這裏的範圍,主要是水豆腐和老豆腐之分,如果是嫩豆腐,肯定做得多,但如果是老豆腐,肯定就出來的少,畢竟得到壓縮了嘛。
當然,豆子本身的質量、水質、技術也和出來的成品有極大的關系,太硬太軟豆腐都不好吃,這個絕對需要長期的把控才能做到軟硬剛好的程度。
一般的豆腐坊還有腐竹賣,腐竹就是豆漿表面結的一層皮,夾起來,曬幹了就是腐竹,真正的腐竹吃起來味道極好,而不是像後世那麽多假的,或者靠化工原料浸染出來的,一股子怪味兒和鹹味兒。
“咱們挑選豆子,盡量要挑選優質的大豆,并挑揀、淘洗幹淨,然後以水泡豆。”
“咱家還沒有做過濾豆漿用的搖包,就先用紗布過濾,回頭還是得買一些結實耐用又透氣的布料用來過濾。”
“煮豆漿時候身邊不能離人,必須要時刻留意着,避免燒糊,但還必須要燒開。”
“我們還需要一個幹淨的大缸,回頭要将燒開的豆漿液舀出至大缸内,涼到一定溫度,但也不能太低,就像現在這樣就行。”
……
别看陶毅年紀小,可是教起人來,那是似模似樣,妯娌倆學的也很認真,每一步,缺什麽,都記得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