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向日葵縣城,似乎并沒有因爲冰雪天氣的影響,而降低勞動者們的熱情。
一根半徑1.5米的高強度支柱,從地基基層延伸上去,直到距離地面50米的高度。
這不過是邊緣的小支柱,在縣城的中心區域,是一棟360米高的大廈,同時也是穹廬防護層的中心支柱。
穹頂系統并不會限制高層建築的發展,因爲穹頂系統和新型城市,都是一體化設計的,它們最後都要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雖然穹廬系統的保護層,最高隻有300米,加上球面設計,邊緣區域普遍不會太高。
如此一來,高層建築要和穹廬系統共存,就必須突出穹廬保護層,對于這種情況,其實是允許的。
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普遍,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有大量高層建築存在,其他中小城市其實并沒有太多高層建築。
300米高度,按照4米一層,都可以容納75層樓高了。
如果真的需要建設超過300米高度建築物,可以選擇兩種方案,一種是在穹廬系統内建設,然後直接突出保護層;另一種,則是選擇在沒有覆蓋的區域建設。
對于農業爲主的向日葵縣而言,城區内部的民用建築物,普遍隻有40~80米左右,還不如郊區的農業工廠高。
郊區的農業工廠,通常都是40~50層高,整體高度在200~250米左右。
聯邦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這不僅僅體現在航天領域,在其他領域上,也是碩果累累。
漠北、蒙區兩個大草原、荒漠戈壁灘區域,雖然因爲農業需要,進行了大範圍的生态改造,但這并不代表聯邦要完全摧毀當地的原生态。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獲得物資、能源、食物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高,傳統的露天農業、半自然放牧,越發的不适應時代的發展。
就比如向日葵縣,一個占地面積2萬畝40層的農業工廠,一年的農業生産率,幾乎等同于200萬畝左右的露天農田。
這是多麽可怕的生産效率,聯邦的總人口,目前才19.2億左右,如果要維持所有人口,都過上富裕的生活,需要大約24億畝耕地、6~10億畝果林地、12億畝牧場、以及相當龐大的陸上養殖場、淡水海水養殖場。
這些土地資源,如果全部向自然界索取,以聯邦當前的國土面積,其實是相對勉強的,哪怕有大洋洲和南太平洋,這兩個地廣人稀的區域,仍然稍顯不足。
特别是聯邦鼓勵生育後,本土的第一波嬰兒潮,正迅速攀升着。
預計在2030年前後,總人口會達到24~25億,在2040年前後達到頂峰,即總人口32~34億,然後就維持平穩。
如此龐大的人口,要維持高度富裕狀态,每天需要消耗的資源能源,都是無比龐大的。
但人口不能過度抑制,不然會出現反效果,一旦出現人口負增長,不僅僅無法保持發展,還會出現劣币逐良币的惡性循環。
除非徹底卡死移民,不然大量低素質人口的湧入,隻會帶來表面的勞動力成本下降,然後導緻嚴重的貧富差距,進而割裂社會。
聯邦雖然壓制了貧富差距,卻不代表不會死灰複燃,300年的王朝周期律,同樣适用于現代化國家。
要打破這種宿命,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突破當前的社會局限,晉升爲星際文明。
這和修仙者的晉升,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渡劫失敗,直接身死道消。
文明的晉升,也是同樣的道理。
爲什麽周王朝有八百年國運?之後的中原王朝,卻幾乎難以突破三百年的極限。
原因就在于外部環境的差異。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各大邦國一方面不斷兼并周邊地區,一邊又相互厮殺,導緻諸夏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
而之後的王朝,基本擴張到了封建時代的極限(通信和交通的限制),然後就故步自封起來,很難再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到了現代,别看很多國家都是所謂的“現代化國家”了,但他們仍然難以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一方面就是藍星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嚴重。
人類文明内部的山頭太多,又無法對外掠奪(即開發外星資源),隻能陷入可怕的内耗之中。
聯邦當前的一些戰略,可以概括爲幾句話:全民素質升級、資源高效利用、開拓外星資源。
其中農業的發展,就是資源高效利用的一部分。
通過大量的農業工廠,取代露天農田、牧場、林場和漁場,哪怕外部資源完全斷供,憑借内部資源,仍然可以全民維持富裕生活。
本土的北方地區,目前建設的農業工廠,占地面積已經達到723萬畝,相當于5億畝北方地區的露天農田。
雖然小冰河氣候越發明顯,但聯邦仍然顯得遊刃有餘,每年庫存的糧食,足以保證全民吃3年,這個吃3年的庫存量,是指完全不生産新糧。
按照現在聯邦農業技術,哪怕是黃石火山大爆發、全球進入冰河時代、小行星撞擊藍星,都不可能摧毀聯邦全部的糧食生産能力。
比如本土北方地區那些農業工廠,就相當于5億畝左右的露天農田。
而本土南方、大洋洲區、南太平洋區,同樣有不少農業工廠,大概相當于3.3億畝露天農田。
如果聯邦進入緊急狀态,在3年内完全可以将損失的露天農業區,用農業工廠補充回來。
因此多災多難的小冰河氣候,對于聯邦而言,不過是小意思。
改造北方城市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向日葵縣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城市。
而在向日葵縣向南,大約124公裏的戈壁灘深處,一座隐藏在地下的核聚變發電站,也在今天投入運行之中。
這個核電站的表面,是一座火力發電站,依靠開采周邊的煤礦發電和制造燃氣,也是東方省全新的能源核心。
根據設計,這個名爲“黑石灘發電站”的馬甲電站,發電功率是12萬兆瓦,一共有6台湯谷4型核聚變發電機組。
當台湯谷4型,單台最大發電功率是3萬兆瓦,這是目前聯邦發電功率最大的核聚變發電機組。
黑石灘發電站的6台,4台是常規供電機組、1台調節機組、1台備用機組。
本土和大洋洲區,目前投入生産的核聚變發電站有47個,總發電功率爲328萬兆瓦,每年可以發電1.2萬千瓦時。
但這還遠遠不夠,燧人系已經在研發單機發電功率10萬兆瓦的核聚變發電機組,中核集團也在研究5萬兆瓦級的金烏5型。
預計今後五年内,每年的核聚變發電機組裝機容量,會達到200~300萬兆瓦。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感謝大家的推薦票、月票、訂閱和打賞(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