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館主題場景的25年前,一名叫辛元史的中國藍城人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轟動全世界。
辛元史不是别人,正是韋意的大學室友之一。
他獲獎的消息很快在藍城傳開,各大報刊雜志、電視新聞紛紛轉載他獲獎的論文内容和辛元史的個人生平。
此人連續3天霸占網絡熱搜名詞。
同時,辛元史大學的其他3名室友事迹也被各路狗仔扒了個幹淨。
......
“老辛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嘿,這家夥可真是能憋啊,暗搓搓在搞醫學研究,難怪和咱們哥三好幾年沒聯系了。”
說話的人是周桂平,大學時期的室友辛元史獲獎消息傳開後4人找了個時間搞了個小聚會。趁辛元史這位炙手可熱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沒來,3人講起了過往。
“我們4個就數辛元史性格最内向,這種悶聲發大财的事他幹得出來。”白泓瀚哈哈大笑,認真算起來,辛元史确實是他們四人裏發展最晚之人。
誰成想當年那個内向腼腆,跟在3人屁股後頭的悶葫蘆會是他們幾人裏獲得最高成就之人呢?
周桂平不用說,藍城第一人民醫院首席外科醫生,藍城的鬼醫聖手,從鬼門關拉回來無數人的生命;
韋意,心理學領域最有潛力的人,七冥山精神病院未來的接班人,DID研究領域領袖級人物;
白泓瀚,浩瀚集團當家人,整合家族企業,創辦濟周醫療以及書瀚教育。已經是藍城商界響當當的人物。
若不是辛元史獲獎,他依舊還是個成天隻知道泡實驗室的悶葫蘆。
房間裏的3人隻有韋意至始至終悶悶不樂,不怎麽參與周桂平和白泓瀚之間的談話,直到辛元史的到來。
“瞧瞧,我們的諾貝爾醫學家來了。”
辛元史剛下飛機,直接奔4人約定的地點而來,進門就被周桂平抱了個滿懷。周桂平長期健身,又經常在手術室鏖戰,身體素質不錯,這一抱差點把辛元史的呼吸掐斷。
接着韋意上來,伸手握住辛元史的手,意味深長地說了句:“恭喜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這時候辛元史身上往日的腼腆内向稍有開朗,他盯着屋裏3人,表情很是激動,他是他們之中混得最沒前途的一人,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交際,這幾年和他們3人有漸行漸遠之勢。
社會就是這麽現實,圈子不容很難相融,哪怕4人當初是關系最好的室友,當别人手握社會資源,在錢權地位如日中天而他還是個整日埋首在實驗室的時候,就隻有被逐漸淘汰。
然後今時不同往日了,辛元史一遭獲獎,成就直接高過3人。
白泓瀚也站了起來,大笑着和辛元史握了手。
兄弟4人多年後再次齊聚,自然有很多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感慨。
“你小子厲害啊,大逆襲。說說吧,這些年都經曆了什麽?”白泓瀚性格最随和,一開場就直入主題。
“說起來,我們幾個也有6年沒有聚會了,沒想到再次見面大家都不惑了,哈哈哈。”
辛元史憨憨一笑,不管他獲得多高的成就,和這3人在一起時,他就會不自覺記起大學時幾人相處的畫面。
“你們别打趣我了,我能有多少經曆,不過一直堅持在實驗室而已。”
看着3個夥伴,辛元史腦海裏浮現了自大一入學以後自己就一直所處的環境,大學醫學實驗樓實驗室。他的導師這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他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也是在他老師實驗基礎上另辟蹊徑而已。
不知何時,韋意給辛元史倒了杯紅酒,這位腼腆内向的老男孩從極少喝酒,除了畢業那天喝了一點白酒自己不省人事之外,他已經十多年滴酒不沾了。
面對身前紅色濃漿,他有些遲疑,但那三人的殷殷期盼仿佛是一劑強心針和助推藥,辛元史沒有猶豫多久端起酒杯仰頭一口喝了下去。
紅酒的量不大,隻是對于一個幾乎不沾酒的男人來說這點量也夠嗆,很快,辛元史的臉就開始泛起微醺後的紅潤,不知是不是他事業正處于一生中最好的時期,微醺後的他顯得更加自信。
有酒有兄弟,事業順利,若在古時,此時就是狀元及第,榮譽返鄉的高光時刻。
辛元史酒勁上來了,連喝了好幾杯。
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高了的悶葫蘆自然話也多了起來,拉着韋意就開始炫耀起自己的成就。
或許是隐隐之中,這人長期被3個同寝室的室友壓着,一遭翻身,内心翻江倒海的話就沒忍住,一股腦湧了出來。
“我,我和你們,你們說,大學的時候,我知道,大學的時候你們最瞧不起我,總是欺負我,讓我給你們打水,洗衣服,寝,寝室裏的苦活累活全丢給我一個人幹。你們去哪裏玩雖然都帶着我,但我知道你們都當我是累贅,當我是工具人。”
“我承認自己最沒用。”
辛元史的自我嘲諷讓房間裏的3人有些無奈,又好氣又好笑,白泓瀚哈哈大笑,一把摟過兄弟的肩膀,自責道:“喲喲喲,沒想到,這些事你都記得,我們沒拿你當工具人,你也不是累贅。那是我們知道你家裏情況不好,知道你自尊心強,才找了借口讓你做事,你難道忘了,每次你幫我們打水後,我們都扔給你零食,香煙這些東西?”
“怪我,怪我,讓你形成了這種錯覺,我自罰3杯。”
不等辛元史反對,白泓瀚就開始倒酒,辛元史攔都攔不住。
接着韋意和周桂平也加入,笑鬧着各自喝了酒當自罰。
兄弟之間說開了,心結一解,立刻恢複當年融洽的氣氛。
“這麽說,你小子就是憋着氣和我們哥三比較是吧?嗯?小子楞壞了,有心機。難怪這6年我們怎麽喊你你都不出來,原來是憋大招呢?”白泓瀚又發出一波調侃,他的感慨立刻得到兩名同伴認同,紛紛把目光集中到辛元史身上。
“嘿嘿,确實有這個想法。”辛元史憨憨一笑,承認了。
接着3個不惑中年一哄而上,把辛元史壓在地闆上,撓腋窩的撓腋窩,揪臉皮的揪臉皮,揉頭發的揉頭發,楞是上演了一番大一進校第一天4人見面的情景。
笑做一團,鬧做一團。
“老辛,還别說,你獲獎的論文我仔細研究了3遍,确實很厲害,可以說在那個領域,你的研究成果目前是全世界的尖端。”
說這句話的人正是韋意。語氣裏滿是說不出口的豔羨。
4人是同一所醫科大學的同級學生,但4人所在的系都不同,機緣巧合,當年分寝室時,每個系隻剩一個,這4人最後就被拼成一個寝室。
辛元史就讀生物系,主攻某領域生物實驗,大學畢業後繼續留校考驗,韋意就讀心理學系,白泓瀚在生物科學系,周桂平讀的是臨床醫學。
4人在學校成績都非常優秀,大三開始他們就立志考研究生。除了白泓瀚沒考上出去繼承家族事業以外,其餘3人都成功考上研究生。
辛元史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動物做藥物的臨床實驗,就是通常所說的小白鼠。藥物最終服務于人類,所以實驗用動物不僅有小白鼠,大部分得選擇生理心态和藥效接近人類的動物。
而辛元史的團隊則開創了生物實驗的先河,他們率先提出一種模拟靶向器官理論,實驗的結果是今後的藥物實驗開始往模拟倉的靶向器官轉移,而不是用犧牲小動物的生命爲前提爲人類服務。
“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我身後還有無數先輩的犧牲,團隊的全部努力。”
一句不算自謙的話,辛元史隻不過是這個團隊的領袖而已,諾貝爾醫學獎隻會給個人,而不是團隊。
“我說句實話,真的超羨慕你,不管你們之前有多少前輩前仆後繼,團隊有多少無名英雄,你們的實驗總是有盼頭的,有大數據,有數不清供你們實驗的模拟倉靶向器官模型,真的,比起我們心理學,你們的醫學實驗簡直就是天堂。”
韋意哀歎感慨,心理學和生物學比,根本不在一個維度,生物學已經相當成熟,各種實驗器材、藥品看得見摸得着,然而心理學,尤其是他特長的DID領域還是一片未知。
直到今天,都還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多重人格障礙這種心理疾病的存在。
社會結構、輿論壓力、傳統固化思維抑或人類的認知高度,全都是阻礙DID領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DID患者連自己都意識不到有超過兩種以上的人格存在身體中。
被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幾乎已經病入膏肓,難以判斷發病初期的誘因。
不像感冒發燒,咳嗽流血,人類生理性疾病看得見摸得着,随着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潛意識也接受了有病就治的理念,而不像古時病忌諱醫。
然心理學起步較晚,又涉及人類身體最神秘的領域大腦,所以時至今日人們的接受程度還很低。許多自知有心理疾病的人因爲畏懼輿論,害怕被嘲笑,無錢看病等原因遲遲不肯找醫生開解。
韋意去七冥山做醫生已經有幾年了,但手裏的DID病患一雙手加起來就夠數了。
沒有大量病患數據做統計總結,即便他再天才,提出很多假說,都無法像辛元史他們的團隊那樣用數據說話。
所以韋意很羨慕嫉妒辛元史,得知他獲獎後更是連夜研究他獲獎的論文整整9遍,而不是他說出來的3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