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徐樂眼中精光閃閃,他整個人更是顯得令人捉摸不定,他就靜靜的站在那裏似乎都與整個天地融爲了一體。
這是修煉《禦盡萬法根源智經》的後遺症,他也算是明白了爲什麽石之軒都對這套功法垂涎不已,這門功法的确很強。
這《禦盡萬法根源智經》讓徐樂識海之中虛影更加清晰,他相信過一段時間自己就能夠自然而然的誕生陰神,成就宗師。
這《禦盡萬法根源智經》可不止僅僅有這樣的好處,它還增加了徐樂的悟性,當徐樂修煉這門功法的時候他的大腦能夠化爲超級計算機,也正因此徐乾現在的根本功法《先天長生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
《先天長生功》是他自己爲融合功法取的名,此功以《九陰真經》爲根基,融合《先天功》以及《長生訣》之後形成。
這門功法是玄門功夫,重在養氣,将人體與外天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循環,使體内真氣生生不息。
除此之外,這門功夫還能增加武者壽元。
當然,還有其他的功效,比如提升武者的速度,能夠更快速形成陰神,能夠避水等等。
早晨起來,徐樂先是修煉了一番《先天長生功》,接着耍了一套劍法,就開始練字。
練字有兩個目的。
一是爲了修身養性,二是爲了增加自己的文氣。
此方世界,妖孽叢生,鬼怪橫行,文氣對待妖魔鬼怪有壓制效果。
之前遇到畫皮鬼小唯以及城外鬼窩的時候,文氣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文氣與武功結合的時候,武功的威力會成倍增加。
徐樂在儒道上很有天賦,因爲他會抄。
不對,讀書人的事情怎麽能說抄呢,應該說是創作。
此方世界,他就是原創!
《正氣歌》達到鳴洲級别,徐樂也因此受益,文氣慣體,凝聚文心。
潤筆題字,思維慢慢變得空靈,徐樂陷入感悟,對文氣的領悟中: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正氣,乃是浩然之氣,純乎人心中,也存在天地之間,無處不在。
所謂的浩氣長河,就是孔聖當年死後所化,經過這麽些年的發展,這條長河無限廣大,已經成爲世間光明的象征。
徐樂細細感悟,陷入悟道,希望盡快凝聚文膽,他已經感覺自己的文氣領悟到了瓶頸之中。
餘雙喜靜靜的站在徐樂身邊,也不出聲。
她很喜歡現在的狀态,她曾經是漁家女,每天要起早貪黑,忍受風吹日曬,日子非常艱苦。
現在成了徐樂的侍女,每天隻需負責他的飲食起居,在他無事的時候給他捏肩捶背,這樣的日子是她以前做夢都夢不到的,她很滿足。
“公子寫字的時候好專注,好帥呀!”
餘雙喜目不轉睛的看着徐樂,眼神癡迷無比。
“《正氣歌》隻是一首詩歌,并不能作爲我的根本經。”
“我該選擇四書五經中的哪一部作爲我的根本經呢?”
徐樂陷入思考之中。
《正氣歌》達到鳴洲級别,厲害無比,但它終究隻是一首詩歌,不适合當根本經。
儒生的根本經,基本上都是聖賢大道,比如《論語》、《尚書》、《大學》、《中庸》等等。
别的儒生在修《尚書》,《大學》,你修一首詩歌,這檔次立即就下去了。
“選理學,還是陽明心學當我的根本經?”
作爲一個穿越者,徐樂自然要标新立異。
選擇《尚書》,《大學》等聖賢經典作爲根本經,徐樂就是在走别人的路,前途不大。
這也是爲什麽自春秋戰國之後,半聖少出的原因。
後人學的依舊是《論語》,《孟子》,沒有突破前人的束縛。
你照葫蘆畫瓢,怎能成爲半聖呢?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一直走我的路,還想超越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将皇權與天命聯系在一起,這才突破前人的束縛,成爲半聖。
董仲舒證明了隻有劍走偏鋒,才能突破前賢束縛,走出自己的道。
在徐樂那一世,後世隻有朱熹可以比肩前賢,陽明公則緊随其後。
朱熹在後世被罵慘了,陽明公則被捧上神壇。
朱熹被扒出各種黑曆史,又是和兒媳不清不楚,又是禁锢人類的天性,甭管這些是真是假,都一定程度上形象了朱熹的聲譽。
但其實,在徐樂看來,一個人的作品是要和人品分割開來的。
蘇轼、金庸、列夫托爾斯泰、愛因斯坦等等,你真要細究的話,能探索出所謂一大堆黑曆史,但那又怎樣?這些黑點并不能影響這些偉人的偉大。
朱熹的那套,“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實際上是好理論,他滅的隻是超出人需求的貪欲,色欲,節制欲望也沒有什麽錯。
錯在統治者,将他的這些好理論,用錯了地方。
陽明心學是陽明公一生理念的結晶,陽明公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裏即可得到。這套理念在後世被很多人認同。
“理學還是心學?”
徐樂陷入糾結之中。
二者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到最後殊途同歸。
存天理,滅人欲,節制自己欲望,讓自己接近聖賢。
緻良知,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态,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二者都是讓自己接近“無善無惡”的聖人境界。
選擇理學的話,好處很大,朱熹在古代可是近乎媲美孟子的聖賢。
選擇心學的話,徐樂對心學還是有很多好感的。
他最喜歡的是那句“知行合一”,後世有很多對這句話的解讀,有的講的高深莫測,讓人聽不懂。
徐樂理解的隻是字面意思,用俗語來說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别光叽叽歪歪,不幹實事,先腳踏實地把事情幹了再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