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蓮花峰。
葉千秋正在和鄧太阿、徐鳳年在山路上行走着。
徐鳳年是昨天到的武當山。
到了武當山之後,處理了一些事情,便來見葉千秋,順便說一說北涼和西楚聯合之後的一些部署。
就在這時,徐鳳年突然心頭一動,道:“有點不對勁。”
葉千秋笑道:“怎麽個不對勁?”
徐鳳年朝着山下看去,道:“我怎麽感覺有人要來找麻煩。”
葉千秋和一旁的鄧太阿相視一笑。
鄧太阿道:“放心吧,天塌了有高個子來扛,有葉真人擋在前邊兒,還用不着你來操心。”
徐鳳年道:“你們早就知道啦?”
鄧太阿微微颔首,道:“葉真人早猜到了。”
徐鳳年道:“葉真人,他是誰?”
葉千秋回頭道:“他來了,你就知道了。”
……
武當山山腳,有一老一少穿過牌坊,緩緩登山。
少年叫苟有方,曾是東海武帝城最市井底層的人物。
直到少年某天遇到了一名端碗入城的奇怪中年人,還有一位緊随其後相貌平平的中年人。
少年在離開武帝城後,四處遊曆,又遇上了身邊這位伛偻老人,結伴西行,來到北涼。
少年隻知道他姓張,就喊老人張爺爺。
老人是不苟言笑的老古闆,像是個嚴厲的學塾老先生。
好在少年雖然不曾學文識字,但天生性情淳樸知禮,一老一小相處得還算可以。
少年在拾階而上之時,念念有詞:“子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類似言辭語句,都是一路上老人想要說話時教給少年,少年也隻管死記硬背,意思不明白就不明白,先放着。
當少年照本宣科念出那句“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後。
老人忍不住歎息一聲。
老之将至,人之将死。
自大秦覆滅,八百年以來,世上一代代讀書人,都要誦讀那些在聖賢書裏密密麻麻的“子曰”二字。
如今離陽大興科舉,士子更多,自然子曰更甚。
這個“子曰”,便是儒家張聖人說的話。
此時,隻聽得老人唏噓感慨道:“原來,我說了那麽多話啊。”
少年問道:“張爺爺,你說什麽?”
老人破天荒露出一抹笑意,摸了摸少年的腦袋,道:“有方,你算是我的閉關弟子,以後喊我先生就好了。”
少年一臉茫然。
老人牽起少年的手,繼續登山,淡然道:“你有很多位師兄,最小的那位,叫黃龍士。”
少年習慣性喊了一聲張爺爺,好奇問道:“是跟春秋大魔頭黃三甲同名的黃龍士嗎?”
老人一笑置之。
……
在葉千秋看來,雪中的人間有兩個人最能苟,一個是太安城裏的年輕宦官,一個便是眼前之人,張家初代聖人。
當然比起張家初代聖人,年輕宦官似乎還要略遜一籌。
同爲三教中人,釋道兩教,幾乎是代代有人成功證道,或圓滿,或飛升。
唯獨儒家不得善終。
那是因爲,儒家的這位初代儒聖,張家聖人一直活着。
獨斷了儒家八百年的氣運,讓儒家難出聖人。
這位儒家初代聖人,在人間的影響力,确實非凡。
八百年前,呂洞玄曾經也跟他請教過學問,天下讀書人,人人讀子曰。
這樣的人今天出現在了武當山,葉千秋一點都不意外。
佛道大會時,葉千秋就想過,儒家這位初代聖人可能會出現。
但,他沒來。
不過,現在武當論武,他終于還是出現了。
隻見那山道之上,伛偻的老儒生帶着一個少年緩緩而來。
在看到葉千秋三人之後。
老儒生停下腳步,揉了揉少年苟有方的腦袋,看着鄧太阿笑問道:“那一位大叔,可是贈送你白木劍匣的恩人?”
少年瞪大眼睛望去,果不其然,台階頂部站着那個有過一面之緣的大叔,隻是當初在武帝城吃馄饨的大叔邋裏邋遢,也沒有佩劍,遠不如此時有……高人風範。
從身體到氣态否都透出一股腐朽氣息的年邁儒士,拍了拍少年腦袋,輕聲道:“去打聲招呼。”
背負竹箱的少年聞言一笑,腳步輕快的朝着鄧太阿行去。
“大叔!”
少年來到鄧太阿的身旁,朝着鄧太阿喊道。
鄧太阿摸了摸少年的腦袋,微微颔首。
鄧太阿和少年說道:“我們去那邊走走?”
少年回頭看向老儒生。
老儒生笑道:“有方,你就跟着大叔随便走走吧,紫虛觀那邊曾經懸挂呂祖遺劍數百年,你可以去瞻仰一番。”
心神激蕩的少年哦了一聲,跟着鄧太阿走了。
徐鳳年看了看已經離開的鄧太阿,然後朝着一旁的葉千秋說道:“要不,我也走?”
葉千秋笑道:“不用,找個地方看着便是。”
“對你有幫助。”
徐鳳年微微颔首。
這時,隻見老儒生雙手疊放在腹部,平淡道:“久違了,葉真人。”
葉千秋亦是說道:“久違了,張聖人。”
老儒生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徐鳳年,又看向葉千秋,道:“我在人間八百年。”
“能讓我感覺到意外的人幾乎沒有。”
“葉真人算一個。”
葉千秋道:“今日,張聖人前來,打算如何?”
老儒生道:“其實我本來隻是打算和葉真人見一面而已。”
“但既然看到了這小子,那便索性和葉真人打上一架好了。”
葉千秋聞言,略有詫異,道:“哦?這是爲何?”
老儒生笑了笑,道:“黃龍士。”
葉千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這也算是師出有名了。”
老儒生道:“他終究是我的弟子。”
“雖然,那是他的選擇,但主動而爲和被動而爲還是有些區别的。”
葉千秋點點頭,道:“确實是我從中作梗。”
老儒生呵呵一笑,道:“八百年來,我鎮守人間,着實是有些累了。”
“不過,既然葉真人來此人間,且能翻天覆地。”
“那我也就沒什麽好留戀的了。”
“來來來,讓我這把老骨頭放開手腳,和葉真人打上一場。”
“也算是爲我儒家後來人做個榜樣。”
葉千秋聞言,擡手道:“請。”
老儒生灑然笑道:“君子直道而行!”
隻見老儒生擡腳向前一步。
一圈圈無形的漣漪從老儒生的身體四周不停的朝外擴散而去。
一步。
兩步。
三步。
老儒生一連走了三步。
那種閑庭信步的氣度,讓一旁觀戰的徐鳳年爲之咋舌。
能在葉大真人的面前還保持如此風範的老儒生的确非同凡響。
徐鳳年确實沒想到來人居然會是儒家初代聖人。
儒家初代聖人本該已經逝世八百年。
但他居然還活着!
徐鳳年在一刹那間就想明白了,爲何儒家這麽多年來,儒聖難成,即便成了,也是昙花一現。
全都是因爲眼前這個老儒生尚在人間!
當年,大奉王朝開國,儒家地位水漲船高,之後曆朝曆代,此人都被君王尊奉爲至聖先師!
無數文臣,無論是否名垂青史,生前都以陪祭其左右,視爲無上榮光!
張家聖府,龍虎山天師府,南北稱聖八百年。
但是沒有誰真的覺得趙家能夠媲美張家,尤其是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羽衣卿相的趙家大概連給張家提鞋也不配。
儒家初聖的這三步一氣呵成,如寒窗苦讀多年的士子興之所至地随手提筆書寫,自然而然,毫無凝滞。
實打實的聖人氣象!
老儒生不知何時已經腰杆挺直,身體周圍的氣機不停的朝着四周散去。
他的腳步雖緩慢,但始終沒有停止。
此時,老儒生離葉千秋的距離,不過兩丈之地。
葉千秋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儒家初代聖人,張扶搖。
無非是想借這個機會,來親自試一試他的真正實力。
這個機會,葉千秋自然會給他。
能甘于在人間蟄伏八百年,這本身也是一種大毅力。
畢竟,天上人的誘惑,對于世間的大多數人來說,都太大了。
而儒家初聖能抵得住這份誘惑,就已經無愧是儒家的開山鼻祖。
這時,隻見葉千秋微微一笑,道:“我對儒釋兩道皆有些研究。”
“今日便以儒劍對儒聖。”
下一刻,隻見葉千秋擡手一指。
有簌簌溪水從遠處的山間飛來,在葉千秋的面前凝結成一個大大的“禮”字。
“道法自然,唯禮匡之。”
“禮之極緻,内聖外王。”
“滄浪之水,無常有矩。”
老儒生看到這由溪水而化成的“禮”字,感覺到其中的磅礴劍意,臉上不由的露出幾許驚愕。
“好一招滄浪之水,無常有矩。”
“葉真人果真對儒家之禮,領悟非常。”
“來而不往非禮也。”
“老朽也有一招。”
“禮尚往來,君子如常!”
隻見老儒生停下腳步,擡起手來,翻轉手腕。
同樣是有溪水從天上來,一個大大的禮字,同樣出現在了老儒生的面前。
兩個禮字相互映襯。
溪水流動,隻在規矩之間。
“何爲規矩!”
老儒生好像是在發問,但好像又是在問自己。
他身前的“禮”字朝着葉千秋的“禮”字飛去。
葉千秋淡淡一笑,擡手道:“我自當仁不讓!”
話音一落,隻見葉千秋身前的那禮字也朝着老儒生飛去。
兩個“禮”字在半空之中轟然相撞。
葉千秋繼續說道:“君子坦蕩、劍道中正,小人戚戚,劍走偏斜。”
隻見葉千秋所操控的“禮”字大放光芒。
簌簌流淌的水中仿佛多了許多生命。
大魚小魚、蝦米王八、水草水蛛,皆在其中。
老儒生見狀,擡手一收,隻見他的“禮”字瞬間散落。
溪水變成了一朵朵花,盤旋在半空。
老儒生看着葉千秋目光灼灼的說道:“千年以降,你是頭一個能将儒家真意理解到這種地步的人。”
“你若爲儒,定然成聖。”
葉千秋卻是笑道:“道在我心,何必爲儒。”
“道家以道禦萬物,無爲而無不爲。”
“儒家有矩,道家無矩。”
“儒道之别,泾渭分明。”
“所以,我一向對三教合一之說不太贊同。”
站在一旁的徐鳳年見到這一幕,心中暗道:“這場比試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是,單憑這兩個字,就已經是到了一個讓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難怪葉真人能走到今日之地步。”
“當年,呂祖也倡導三教合一。”
“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三教未曾合一也就罷了,佛教都快要被滅亡了。”
“道教反倒是在這亂世之中一枝獨秀。”
“我這一身功力,融合儒釋道三家,本以爲是集各家之所長,融天下精學于一爐。”
“但現在看來,這條路或許是很難走通了。”
“融合,融合。”
“若是萬物皆能融合,這世上又豈會有諸多紛争。”
從前徐鳳年對道家的興趣,其實遠遠不如對佛家的興趣。
因爲她娘信佛,所以,他也崇佛。
隻是自從遇到葉千秋之後,他才明白了道之所容。
從前的龍虎山天師府讓人厭惡。
武當山雖然說沒讓他感覺到厭惡,但總覺得武當山的道還是少了些許什麽,不足以讓他有大氣象。
如今,他從葉千秋和儒家初聖的這一場對決之中,反倒是領悟到了一些東西。
也正是因爲此,他又有些迷茫了。
這可是從前從未出現過的事情。
……
這場算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陸地神仙打架,動靜雖然不大。
但武當山上下,很多人都感覺到了來自天地氣息的變動。
不少人都披衣而起,但是無一例外,都沒有人過去就近湊熱鬧。
武帝城外,東海之上葉千秋和王仙芝一戰。
太安城葉千秋一人獨擋天上仙。
還有一些僅次于這巅峰之戰的江湖盛事,都給過武林中人鮮血淋漓的教訓,那就是沒到那個份上,千萬别摻和其中,否則殃及池魚沒商量!
想要去對那些武評宗師的招式指指點點,難如登天。
真正的頂尖武道宗師做生死之争,絕不會給小魚小蝦在旁拍手叫好或是一驚一乍的機會。
一座茅屋前。
白衣僧人李當心坐在茅屋前的闆凳上,安靜擡頭賞月。
同樣是白衣且身形高大的澹台平靜出現在他對面。
白衣僧人沒有看她,隻是輕聲道:“此心拖泥帶水,世人皆謂之苦,唯有你我,樂在其中。”
澹台平靜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你我一樣,又不一樣。”
李當心摸了摸光頭,感慨道:“我閨女不知道從山腳哪裏聽來一句混賬話,說是對世間女子而言,十年修得宋玉樹,百年修得徐鳳年,千年修得呂洞玄。”
已經百歲高齡卻容顔妙齡的澹台平靜傷感呢喃道:“他不懂。”
李當心歎氣道:“更怕裝糊塗。”
澹台平靜壓下心底的那股情緒,望向白衣僧人,道:“不管如何,我畢竟是練氣士,都會遵循本心行事。”
白衣僧人哦了一聲,“那貧僧就不請你喝茶了。”
澹台平靜問道:“隻是如此?”
就在此時,一個少女的清脆嗓音突然在茅屋裏響起。
“娘親娘親!快醒醒!爹又偷偷摸摸跟他的紅顔知己見面了!”
李當心臉色大變,趕緊站起身,“澹台宗主,你先别走,幫忙解釋解釋!”
隻管替天行道的澹台平靜哪裏會理睬這些狗屁倒竈的柴米油鹽,直接就一掠而逝。
走在了雲端的澹台平靜透過雲層,看着下方山間的某處,微微一歎。
世上多了一個葉千秋,已經是大不同了。
從前,人間的那些所謂陸地神仙,都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陷。
縱使是呂洞玄,也是如此。
但葉千秋不同,相比于呂洞玄。
葉千秋更爲可怕。
葉千秋恐怕是這人間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陸地神仙,不但長視久生,而且不受天道束縛。
澹台平靜很清楚,這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
當然,身爲練氣士的終極夢想,也就是做到這樣不受天道束縛的長生久視。
澹台平靜獨坐雲端,和葉千秋一比,他們這些替天行道者,終究是落入下乘。
……
此時,蓮花峰茅屋裏的李當心還在平事兒。
看着氣勢洶洶拎着一把菜刀跑出屋子的媳婦。
李當心靈光乍現,一本正經道:“那女子都一百多歲了,根本就不是一個輩分的人!”
婦人愣了愣,道:“這麽老?”
李當心使勁點頭。
婦人翻了個白眼,轉身就走。
心中卻是暗道:“老娘我正貌美如花呢,最不濟也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跟一個百來歲的老女人争風吃醋?”
偷捏一把冷汗的白衣僧人瞪了眼自己閨女。
她做了個鬼臉,氣咻咻道:“白天給娘扯得現在還疼!”
李當心搖頭不已,大步離開了山頭。
李東西在後頭喊道:“爹,你去哪兒?”
李當心道:“我去看人打架!”
李當心嘴上這麽說,心裏卻是想着,還是先躲躲這坑爹的女兒,順便去看看葉大真人和張家初聖是怎麽幹架的。
……
當李當心來到山間時。
葉千秋身前的禮字已經轉化爲了道字。
而張家初聖面前的一朵朵花也已經又化爲了禮字。
李當心一看到此情此景,心中玩心大起。
當即湊了過去,擡手便是一招。
同樣的,也是溪水從天上而來。
一個佛字在李當心的面前凝結而成。
這下,站在不遠處觀戰的徐鳳年愣住了。
好家夥。
當今世上,儒釋道三教的魁首人物聚集在了一起。
道、佛、禮,三足鼎立。
如此大場面,真是令人歎爲觀止。
李當心在這個時候橫插一杠,張家聖人泰然自若,雙手下垂,輕輕抖袖。
隻聽得他說道:“李禅師,好雅興。”
李當心淡淡一笑,道:“眼下佛門勢微,隻盼張聖人不要瞧不起貧僧這小門小派出來的和尚才是。”
張家聖人道:“儒釋道并行于世多年,無非是此消彼長。”
“呂洞玄提出三教合一,雖然略有荒唐,但也不是沒有幾分道理。”
“李禅師不應着眼于眼下,而應該放眼未來。”
李當心卻是說道:“未來?”
“我倒是聽黃三甲說過,往後多年,儒教将起。”
張家聖人微微一笑,道:“人算不如天算。”
“黃龍士就是死在了算計上面。”
“算來算去,把自己算死了。”
“他的話,聽聽也就罷了。”
李當心聞言,道:“葉真人以爲如何?”
葉千秋笑了笑,道:“将來如何,且不論。”
“今日,隻論當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