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也是‘動物’?”</p>
“不然呢?”仔細想想,似乎尚存在了點歧義……芯啓又開口重新解釋道:“人類,也是‘生物’,所以,有一些‘規律’,是可以從普普通通的‘生物’身上找到的——餓了,要吃東西,累了,要休息,諸如此類……”</p>
“……也不一定要用‘吃’這種形式……”</p>
“‘補充營養’,行了吧?再況且不知道你有沒有,在一部分情況下不通過‘吃’即便補充了營養也有人會覺得‘沒有飽腹感、滿足感’……”</p>
“從沒有過。”</p>
“……”</p>
“……我自己而已。”</p>
“套話”,這東西有一個……不那麽爲常人所熟知的用途——“間接信息”,是的,“客套”這種東西,偶爾是會“莫名其妙”地得知很多“不那麽直接”的“信息”的——并不能“信任”,因爲這其中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混亂而無章法的;但怎麽說,很偶爾,“該得知”的東西,還是會被“得知到”的……</p>
……這什麽個鬼世界啊……這離奇古怪的科技發展狀況是怎麽樣啊……這“常識”的覆蓋率……爲什麽會有那麽大差異啊……</p>
“有一些書籍裏記載過,一部分自然生物,在感到危險、亦或者不慎露出破綻的時候,是會大聲嚎叫的……”</p>
“……從沒聽說過。”</p>
“……知道有就好了……人身上也出現過一些類似的特質,比如說受傷時……亦或者,感到煩躁時,找人發發牢騷……人煩躁時不是會變得比較偏激比較沖動嗎?那是因爲我們的身體本能地認爲當前狀态很糟,爲了不在這時候遭到攻擊,它會讓我們近乎是被動地表現出‘進攻性’、‘威脅性’,來‘避免作戰’……”</p>
“……聽不懂。”</p>
“睡覺前人會幹什麽?”</p>
“嗯?”</p>
“我問你,人在感覺到疲倦,想要去睡眠的時候……會幹什麽?”</p>
“有一些人會伸懶腰、打哈欠……但老實說……”</p>
“有說法認爲那是爲了張嘴露出牙齒……以及展開身體顯得很巨大,從而對外界事物進行恐吓——沒辦法,‘困倦’狀态下生物本身是很脆弱的,爲了在這時候避免交戰……”</p>
“但‘避戰’的做法不是直接撤退嗎?”</p>
“所以同樣有一部分生物進化出了‘追擊’這種特性……在這種情況下,‘不撤退反威脅’就将同樣變成一種‘防止追擊’的避戰途徑……”</p>
“但萬一對方無視那威脅呢?”</p>
“‘避戰’,有兩種狀态一種是‘沒法交戰’、“無力交戰”……但還有一種叫做‘無意交戰’、‘不想交戰’——‘有沒有戰鬥實力’是區分兩者最主要的條件,而萬一碰上的是一個‘有能力交戰’,卻‘不想交戰’的家夥……你去無視它的威脅?”</p>
“但是……”</p>
“僅對‘有智商’的生物起作用……‘戰鬥智商’,應該這麽叫吧?總之這種‘欺瞞’一類的戰術隻對具備了‘戰鬥智商’的生物起作用……而且不保證每次都能起作用……”</p>
“……難怪……所以說我至今沒聽說過這些觀點……”</p>
……所以說你們到底在跟一種什麽樣的東西交戰啊……芯啓當真是身心萬分疲憊,怎麽說“解釋”這種東西不了解對方的知識面的話是很難進行下去的,但怎麽說,雖然這一位沒有隐瞞“生活習性”可見這東西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但确實不是非常重要……但偏偏其餘“常識”的部分他卻“隐瞞”得相當好……</p>
“所以說利爾凡思……是在他覺得累了的時候才嚎叫?”</p>
“也不一定……‘嚎叫’某種程度上也有‘吸引同伴’的意義,雖然發展較晚,但确實有生物會在‘發現好東西’的時候企圖呼叫同伴來一起‘分享’……從‘叫聲’的角度上考慮的話,‘威脅’所發出的聲音通常會盡可能大盡可能單調,而‘吸引同伴一起分享’……往往會更加‘尖銳’一點,爲了讓聲音傳得更遠……應該說‘辨識度更高’……”</p>
“……我不知道他是什麽類型的叫。”</p>
“……啥??!”</p>
“我們知道不同情況下他的叫聲會有些變化……但老實說,雖然……不不不你别聽……啊抱歉失禮了……總之,我們沒認出來他的嚎叫都有些特别明确的規律,我們知道有不一樣,但老實說,我們真的沒注意到……”</p>
“……這種情況下我也幫不上什麽忙……不,就算是你們注意到了,我也不能随随便便得出些什麽結論……就像‘翻開書’,有些人認爲翻開一厘米都算是翻開書,但另一些人卻覺得不把書攤平放在桌面上就不叫‘翻開書’……”</p>
“有什麽差别……不,‘讀書’……”</p>
“是了,‘讀書’……‘一厘米’那種‘翻開’,又讓人怎麽去讀……所以說,就算你們注意到了他叫聲中的差異,你們的标準我沒有親自聽過一遍、與我自己的标準進行比較的話……那種結論得出了準确度也很難特别高。”</p>
“……”</p>
“别這麽看着我……我也很無奈啊……”真話,各方面意義上來講,芯啓這一句都是發自肺腑的大真話:“雖然……”</p>
“能教我嗎?”</p>
“嗯?”</p>
“判斷的方法……能教我嗎?”</p>
“不方便。”</p>
“爲什麽?”</p>
“又沒有人現場叫兩聲,那個‘标準’我怎麽給你找?”</p>
“……好吧……”</p>
“不過這種東西……有一個蠢方法是真的——‘模仿’,很細緻很細緻、不能出絲毫差錯的那種模仿……雖然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所推理的往往是‘自己’,‘做出了他人舉動’的‘自己’,那樣的話依舊什麽都判斷不了……還有一種就是‘接觸經驗’……”</p>
“别提了。”</p>
“嗯?”</p>
“你确定不能幫我忙?”</p>
“至少這一點,光憑你所提供的信息……我幫不上任何一點忙。”</p>
“……真是‘套話’啊——”</p>
“‘幫忙’會給我很大壓力的,萬一‘誤判’了呢?最起碼這一點不能提供新信息的話我是真的沒自信幫忙……所以說,還有什麽能提供的?亦或者直接下一位?這個跳掉?”</p>
</p>